一个央企大员的谢幕,是否意味着一个跨国公司领袖新星的诞生?
□记者 钟加勇
“蓝色西服、蓝色领带。”1月9日,前中国印刷集团总经理沈海祥意外地站在柯达蓝海战略发布会的舞台上。
与以往不同,他这次并不是代表中国印刷业和跨国公司一道宣布合作项目或引进世界领先技术,而是作为柯达图文影像集团(GCG)的大中华区主席兼执行总裁第一次公开亮相。
这位央企大员在退休一个月后闪电变脸,令各界为之一震。作为中国印刷集团的奠基人,沈海祥在中国印刷行业工作了整整36年。这期间,这位泰斗级人物领导了第一个中文桌面出版系统的开发,领导开发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计算机汉字字库系统以及大型中国国产PS版自动生产线等,并获得了多个知名奖项,包括中国印刷行业最高奖“毕升奖”和“国家杰出技术专家奖”。
沈海祥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说,自己是到了法定退休年龄,在国资委办完了一切手续后才加盟柯达公司的。虽然已经退休,但为了审慎起见,他“还是征得了顶头上司(国资委主要领导)和接班人(现任中国印刷集团老总)的同意”。
作为第一个退休后直接过渡为跨国公司高层的央企老总,沈海祥在面对近百家国内媒体时坦承自己心情非常复杂,他说:“上午刚和柯达签合同,下午就站在了这个舞台上,从这一刻开始我将正式成为柯达的新成员,并将坚定不移地执行柯达的转型计划。”
对沈海祥来说,央企大员“60大限”的来临,与其说是某种无奈和结束,不如说是一种重生和开始。而对越来越重视亚洲新兴业务的柯达,看重的正是沈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人脉和资源。
由于传统胶片业务大幅下滑,“百年老店”柯达于2003年启动了向数码的全面转型,并从惠普公司挖来彭安东出任CEO,以接替创造昔日传统影像辉煌的邓凯达。彭安东执政后全力将业务集中在数码及胶片影响系统、医疗影像、图文影像、显示器和元器件等4个领域。
按照这样的思路,柯达的转型主要是做大增量部分。柯达全球副总裁兼北亚区主席叶莺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并不否认记者如此理解,她进一步解释说,“GCG(图文影像集团)在柯达是明星”——“在人们减少乳化银产品使用的同时,我们必须寻求从红海(指传统胶片业务)的沉浮中走出,在蓝色海洋里重新找到新的明天;在传统业务继续为现金流做贡献的同时,我们必须培养新兴的明星。”
作为四大新兴业务之一,GCG将是柯达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叶莺介绍,在过去两年中,柯达一共花了25亿美元巨资打造GCG。该集团前身为柯达的商业印刷部门,2005年6月完成对克里奥(Creo)的并购后,正式进入一个全新的数字图文影像时代,标志着柯达基本实现由传统影像业务向数码图文影像的过渡。
远在美国的柯达首席执行官彭安东虽然没有参加此番重大的新闻发布,但几乎就在发布会召开的同时,他通过《金融时报》向西方社会发出信号——柯达将不再以西方为中心,将招聘更多强有力的中国高管。
在彭安东看来,亚洲的重要性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你想在电子消费品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你得在亚洲开展大量业务。“我们的大多数客户将不再位于西方,而是在亚洲,你将无法从纽约州罗彻斯特或伦敦为他们服务。”他说。
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全球总裁蓝礼对获得沈海祥的助力表示满意,他向记者表示,“沈海祥先生是中国印刷行业名副其实的领导者,他的加入为柯达中国强有力的领导团队又带来了更深的领悟能力和更广泛的经验。”
让中国著名国企的退休领导人直接过渡到跨国公司高管,柯达公司在中国又一次创造了纪录。正如当年柯达创造性地对中国胶片行业实施全行业收购那样,柯达的举动将开启跨国公司抢滩央企老总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