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天然气价值回归并非价格至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5日 16:24 消费日报

  顾克非

  天然气开始涨价,成了人们迎接2006新年的第一印象。从今年初开始,全国范围内适当提高天然气出厂价格。在“十一五”规划的第一个年头,天然气首先提价,拉开了资源调价的大幕,从而也让民生与能源节约之间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理性碰撞。从总体上看,天然气价格改革,只是预示我国资源类产品价值回归将进入一个实质性启动阶段,短期内,对整个
经济的影响还无法充分体现,但从长期看,必然会对整个经济,包括相关产业调整、物价水平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等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有关专家认为,天然气价值回归并非价格至上,而应该明确产业发展政策,完善市场价格形成和监管机制。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强调,近期改革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的目标是,进一步规范价格管理;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理顺与可替代
能源
的价格关系;建立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和动态调整的机制;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实现“定价的市场化”和“竞争的多元化”局面,促使全社会共同节约使用资源。

  来自官方的消息称,天然气提价改革后,按最大提价幅度每千立方米150元、居民每户月均用气量20立方米测算,每户居民月增加支出3元左右。这个数据是国家有关部门在综合考虑大局的形势下制定出来的,也是让全社会可以接受的。但是,天然气价格改革后,国家只划定一个参考价格,地方按照实际情况定价,导致一些省市燃气价格持续飙升。

  据了解,在辞旧迎新之际,我国不少地方的百姓都感受到天然气涨价“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合肥,15公斤瓶装液化气价格已超过88元,创下合肥市场瓶装液化气价格历史新高;在南京,14.5公斤瓶装液化气最高零售价每瓶突破90元;在海口,15公斤瓶装液化气的零售价格已经飙升至90元以上;在深圳,15公斤瓶装液化气零售价格已高达105元……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关于加强液化气价格管理的特急通知,广东、海南、广西、陕西等地方政府纷纷采取启动液化气价格上涨紧急预案、控制流通环节差价率、对困难群体予以燃料补助等措施,以解百姓“燃气之急”,并努力探求符合市场规律的调控手段,努力寻找改革中消费者和企业利益的“平衡点”。

  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顾海兵教授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启用价格杠杆当然可以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不过要想真正达到资源市场的供求平衡,实现商品价值的回归,光靠涨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目前很多浪费来自于消费环节之外,特别是管理机制的不合理,让大量资源白白流走,而体制因素造成的浪费是任何提价措施都无法解决的。所以,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资源管理机制,价格杠杆才能比较充分地发挥作用。提价只是节约利用资源和资源价值回归的措施之一,而要想从根本上达到节约利用一切资源,使得资源价格回归价值本位,还必须从生产到消费都有一个通盘考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陆刃波说,天然气并非涨价就一切问题迎刃而解了,还必须考虑涨价会引起的各种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化解。这样才能使涨价起到积极作用,引导经济走上稳定发展之路。涨价以后怎么办?比涨价本身更重要。

  陆刃波还说,现在真正应该做到位的是明确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目标明确以后对定价机制的争议就会随之减少。比如,我国2004年天然气占总能源消费的比例不到3%%,如果2010年要提高到6%%,2020达到10%%,怎样才能保证达到这个目标?价格变化怎样影响未来天然气市场的消费结构?价格形成机制能否与天然气供给来源的变化相适应?只有明确这些产业政策目标,才能更好地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和监管机制,才能有利于天然气价格向价值的回归。

  专家指出,为保证供应的平衡和资源的永续利用,水、电、气等资源性公共产品的涨价势在必行。但是,水、电、气等是一种特殊商品,其价格是很多产品的价格基础,是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东西涨价了,也必然会带动化肥、取暖等价格变动,引起农产品的涨价,进而导致所有商品价格变动。因此,公共产品价格上涨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的利益,公共产品具体的涨价幅度,也要看多数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收入增长状况等。所以,全国各地进行天然气价格调整,在充分考虑宏观因素的同时,对关系到百姓柴米油盐的“微观因素”也要顾及。

  专家强调,解决资源性公共产品的紧缺问题,是一项综合工程,并非只有涨价一条路,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建立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体系。比如,治理污染和防止浪费以及提高福利等,就是理性有效的措施。

  过去我国很多资源的价值确实存在低估的情况,现在价值回归无可厚非。但目前我国资源紧张矛盾的实质其实并不仅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利益分配的矛盾、使用结构的问题、分配机制的问题、管理体制的问题等更值得思考。

  编后:

  在天然气价格波动中,有关部门承受着来自企业和消费者的双重压力,只能在群众利益和企业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既兼顾群众承受能力,又给经营者留下一定的经营费用和利润空间。

  目前,针对天然气供应趋紧形势,采取应急措施,应该能够控制春节这个特殊时期的天燃气涨价和供需矛盾。从中不难看出,有关部门在多重经济社会目标之间努力实现平衡的良苦用心。未来,我国将在石油、电、水、天然气、煤炭、土地价格等方面推进一系列资源价格改革,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涉及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制定有关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时,必须考虑宏观的改革环境,即改革出台的时机和特定时间段普遍的社会心理状态,及时为市场波动“抗震”和为消费者合理“减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