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汽车行业能否走出不景气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0:09 上海国资

  汽车行业能否走出“不景气”困局

  量增、价跌、利减,2006年汽车行业将继续“不景气”

  朱学东/文

  告别了2002年-2003年的“井喷”,汽车行业2004年增长速度降到15%,到了2005年增长速度又进一步下降。2006年汽车行业将继续维持量增、价跌、利减,景气下降的局面,受二、三级市场启动以及油价高企的影响,小排量汽车将成为一个亮点。

  2005年:增收不增利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05年1-11月累计产量完成514.47万辆,比同期增长10.24%;销售完成513.76万辆,比同期增长12.07%。全年产销量在560万辆左右,增长速度在10%左右。(见表1)

  与销量和产量的增加相反,由于价格下降,汽车行业增收不增利。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2005年1-10月汽车行业销售收入9397.14亿元,同比增长7.69%,实现利润总额403.85亿元,同比下降36.62%。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利润下降幅度趋缓:上半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25.53亿元,同比下降48.16%。一至三季度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61.35亿元,同比下降39.29%。(见表2)

  在行业增收不增利背景下,各汽车企业的表现可谓冰火两重天。今年南北大众产销量大幅度下降(30%-40%),而

东风日产增长近两倍,夏利、
奇瑞
、神龙等增长迅猛,丰田稳定推进。(见表3)

  2006年:不利因素依然存在

  2006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发展,这为汽车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汽车市场的增长动力,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GDP依然保持较高增速;二是二、三级市场开始启动,有统计数字表明,浙、粤、苏、鲁等二级市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逼近轿车普及水平;三是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国家鼓励自主创新和发展自主品牌,企业普遍加大研发力度,自主开发车型增多,质量不断提高。

  但影响汽车行业的不利因素也有不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产能严重过剩。

  2005年全年汽车销量在560万台左右,增幅在10%左右,预计今年增长率不会超过15%,也就是在640万辆以内。

  由于预算软约束存在,各地在2003、2004年投资汽车项目纷纷投产,目前国内汽车产能为1000万辆左右,还有近1000万产能的项目正在建设。2006年产能利用率将保持在55%-60%的低水平,低于国际上70-75%产能利用率。根据美国的经验:产能利用率低于66%行业就亏损,虽然中国具有成本优势,但过低的产能利用率将导致行业亏损。(见图1)

  其次是油价处于高位。

  原油价格的上升,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对汽车行业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高油价间接作用于汽车生产的上游行业,引发汽车行业成本提高,比如钢铁、橡胶等行业,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上涨促使行业利润空间变窄。其次是高油价引发汽油价格上涨,汽车消费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虽然油价上涨对消费者轿车购买行为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不可避免地使部分潜在消费者推迟购车,影响了当期汽车销量。

  目前,虽然原油价格从高位有所回落,但依然高于前两年。随着油价持续上升,国内相关部委正在制定各种政策引导国内汽车消费,如《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节能中长期规划》等。消费税调整以及

燃油税的推出,必将增加小排量和节能型车辆的需求。

  第三,汽车销售价格仍将下降

  虽然2005年汽车价格下降幅度有所减小,但降幅也有5%左右,考虑到今年产能严重过剩以及趋势的延续性。价格继续下降不可避免,这将大大降低汽车行业的盈利水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