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争夺FDI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0日 11:47 《环球企业家》杂志

  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逐月下降,却在印度、越南等亚洲其他国家直线上升,是否意味着中国已经失去了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邻国经济的崛起对中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2005年12月中旬,商务部公布了一个让外界惊讶的消息:去年前11个月,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尤其是第二季度三个月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下降幅度均超过10%——这还是近五年来,FDI在华首次出现下降。

  对跨国公司来说,没有什么时刻比现在更为微妙了,在集体进入中国二十年间,跨国公司曾为这个全球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地方着迷,也学会了赚钱,但是现在,他们又不得不再次用全球化的眼光来衡量这个新兴市场,在这里除了庞大的消费人群、诱人的市场开放机会外,还潜伏着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逐渐升高的人力成本、匮乏的高管人员、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不透明的知识产权环境等。而近期国印度和东盟的崛起,韩国、日本经济的复苏,以及他们对外资的开放态度,也让跨国公司在亚洲有了更多的选择。

  联想不久前在全球组织结构中就单独设立了印度区,地位和中国区并列,在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陈绍鹏看来,印度区的成立更加有助于联想全球策略的实施。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05年世界投资报告》,2004年作为重要的引资国地区,在亚洲,除中国外,印度、新加坡吸引外资增速明显。其中,在印度的带动下,2004年南亚地区外国投资增量达到了31%,报告甚至预测,印度在吸引FDI上赶上中国可能只需要短短的数年时间。商务部官员承认,在中国FDI的减少确实是由以上各种原因综合而成,但“这不意味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失去了吸引力”,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语气肯定的说。

  比如思科,其在中国生产制造的产品约占其全球合约生产制造的25%,这一数额近50亿美元,而未来思科要把产品中国制造的比例提高到40%,“中国市场对思科的重要性仍大于印度,但印度的潜力我们同样看重”,公司中国区总裁林正刚对本刊说。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加入WTO后,政府对外资的态度也越来越开明和理性,不少跨国公司在经过了最初的艰难时刻后,已经初步掌握了在中国做生意的游戏规则,“这些对中国和跨国公司来说,都是利好的一面”,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者约翰·加普(John Gapper)说。

  市场依然在放量,同时也在表现出理性的一面。《中国消费者崛起》(The Rise of the Chinese Consumer)一书估计,中国消费者目前在全球消费量中仅占3%的份额,一旦消费者的潜力爆发,跨国公司将会受益无穷。而经过数十年的市场变化,消费者也开始慢慢将民族情感与做生意分开,以越来越开放的态度接纳跨国公司的各类产品和服务。在不少跨国公司眼中,尽管在亚洲市场挑选的余地越来越多,但中国依然会是带动自己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目前对任何企业来说,放弃中国市场简直就是疯了”,维珍集团的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Richard Branson)说。更重要的是,中国也在尽力摆脱“世界工厂”的烙印,而向创新中心嬗变,在研发环境、设计思路、创投方式、营销战略上,都开始和国际接轨,同时也显示出自己的特点,而这也是真正能长期吸引跨国公司的关键所在。接下来的问题还是留给了跨国公司自身,对他们而言,除了要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外,还需要对亚洲乃至全球市场的策略重新考量,毕竟亚洲其他国家市场的壮大同样要求他们进行合理调整。理性的看法应该是,亚洲各个市场的崛起意味着机会总量的增加,而非顾此忘彼的资源重新分配。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