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美国20世纪产业经验给中国提供三个结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16:16 《中国企业家》杂志

  产业结构和美国类似的中国,未来百年的主导企业,也有可能出自未来五年到十年的竞争所形成的大型企业

  文/汤明哲

  一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是机器取代了人工,最重要的
是创造了规模经济与范畴经济,重新塑造了企业竞争环境与条件(Competitive Landscape),经济转为以大型企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奠定了美国这样的大型经济体一百年来经济发展的基础。

  美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所形成的大型企业,如GE等,取得了美国产业近百年的主导地位,鉴往可知未来,和美国类似的中国,未来百年的主导企业,也有可能出自未来五年到十年的竞争所形成的大型企业。

  目前中国的产业结构和美国百年前的产业结构类似。

  工业革命之前,美国经济是以农业为主。基本上是人工劳力密集的产业、规模小、散布各地。但在蒸汽机发明之后,机器代替人力,大量降低成本,扩大了生产上的规模经济,但在幅员辽阔的美国,因为当时美国的人口密度低,空有大型的工厂,高昂的运输成本会抵消生产成本的降低,因此只是降低生产成本并不能造成大型的企业。

  美国大型企业的兴起,另一个必要条件是降低运输成本,大型工厂生产的货品才能销售到广大的市场,达到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的目标,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期,美国完成全国铁路系统,经济规模的效果才开始显现。到1910年,美国全国铁路长达40万公里,原来从芝加哥到纽约需3周的运输,有了铁路后,2天到3天就可以运到。修铁路需要资金,吸引资金最好的方式就是到股票市场集资,所以为了完成遍布全国的铁路系统,美国的股票市场蓬勃发展,替未来大型企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也造成《华尔街日报》的诞生。

  美国经济是属于大型的经济体,一方面为了实现经济规模,一方面为了避免过度竞争,美国的中小企业认识到必须从为当地市场服务的公司,跃升为全国性的公司,因此彼此间开始进行空前绝后大规模的合并,竞争者将股权交给控股公司,组成产业的托拉斯(Trust)。当年合并的金额占全美GNP比例高达百分之十,控制全美40%的工业产能。通用汽车(GM),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电话电报(AT&T)等强势企业都是当年中小企业合并的结果。例如美国钢铁公司是375家中小炼钢厂加上两家最大钢厂合并下的产物,产能最高时占全美国90%的份额。此次的合并被称为“独占的合并“(Merge for Monopoly),托拉斯的独占行为引起反托拉斯法(Anti-trust)的设立。随后,在三十年后,美国掀起第二波合并浪潮,这一次创造了寡头产业, 除了合并外,大型企业纷纷兴起,如希尔斯(Sears)、强生, 宝洁(P&G)等大型企业。

  要从当地的中小企业转型成大型企业,最大的挑战在于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中小企业阶段,负责人只要靠着自己的能力,能够兼顾营销和生产,就可以存活。

  但对大型企业来说,战略规划、消费者行为研究等十八般武艺,要样样精通。因为大型企业的兴起需要专业管理人员来管理,形成专业管理为主的资本主义(Managerial Capitalism),管理学院也随之诞生。

  宾州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于1881年成立,哈佛商学院也在1908年开始招生。成为专业管理教育的先河。

  中国目前产业结构和美国百年前类似,在过去“条条块块”的计划经济下,各地方政府为求自给自足,不顾市场机能,纷纷设立工厂,但设立的工厂规模过小,例如汽车业即有百家之多。

  在改革开放后,市场的经济规律会重新塑造新的产业环境,不符合经济规律的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厂商迟早会走上败亡之途。尤其在WTO架构下,中国市场势必要面临外国大型企业的竞争。在规模经济和范畴经济的影响下,未来中国产业结构势必蜕变。看样子,中国会走上美国百年前之路,在交通及电讯设施完善之后,会从地方经济转成全国经济。企业将从地方公司成为全国性的公司,如果再能利用股票市场的机能,利用股权交换作为合并的方式,全国性的大型企业将脱颖而出,根据美国产业发展经验,这些企业就能长期主导中国企业。如GE、GM、P&G、柯达、《华尔街日报》一样。

  如果美

国足以成为殷鉴,近百年的企业发展轨迹,可以提供中国三个结论,第一,中国大型企业势必兴起,购并风潮也会随着市场规律起舞。第二,在未来十年崭露头角的大型企业会成为未来百年中国企业的龙头。第三,大型企业会造成专业经理人才的兴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势必成为显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