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家电业 > 正文
 

空调2006:健康压倒节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 08:23 人民网-市场报

  日前从多家空调厂家获悉,一度横行的节能空调老大地位将有可能被健康压倒。包括格兰仕、海尔等多家主流空调企业表示,2006年将力推健康空调。

  近日虽然全国出现气温大降的情况,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却接连爆出反季节空调旺销的消息,拥有光波等能有效杀死病毒的健康空调在淡季里呈现上升势头,“健康”已经压倒节能成为市民选购空调的首要条件。中国家电市场调查研究课题组调查数据显示,未来
一年,消费者最可能购买的健康空调为光波空调,达到76.4%的比率。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健康强制标准的出台,健康同制冷一样成为空调的基本性能,而健康成为空调企业比拼的新战场。

  2006节能概念崩盘

  从国美、苏宁等卖场获悉,这些卖场在能效强制标准出台后已经将低效能特价机赶出卖场。但是超高能效比一度成为厂家炒作的新对象,市场上远远高于国家一级能效比标准3.4的空调层出不穷。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主任李铁男表示,自节能强制标准出台后,不少国内的空调生产企业纷纷在能效比方面大做文章,一味追求高能效比并以此来误导消费者。最佳能效比只能是3.5左右。无限度地提高能效比既大量浪费钢铁、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能源,同时消费者的购买成本亦远远大于其使用时所节省的电费。

  国美一位空调负责人解释,一台节能标识为一级的空调就比普通空调贵1000多元。假设节能空调日节省的电量在2度左右,费用大概是1.6元,一年用100天,省钱160元,而一款普通的一匹空调和节能空调的差价在1200元左右。也就是说,使用节能空调8年后所节省的电费才能抵消这个价差。

  业内专家认为,在能效强制标准出台以后,节能已经成为了空调同制冷一样的基本性能。消费者在购买空调时,只会参考能效比。对高于一级能效比的炒作,几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消费者的抛弃将可能使炒作节能的企业面临危机。

  健康空调横扫2006

  市场趋势显示,在节能日益淡出后,“健康”开始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同时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健康”成为国内外众多空调制造商比拼实力的第一战场。权威调查显示,未来空调的预期消费9.5%,选择健康节能的比例超过50%,健康与高效节能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首要因素,达到80.3%。

  格兰仕市场部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主推光波健康的格兰仕空调在11、12月空调淡季一反行业常态,出货量直逼旺季出货量。业内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格兰仕空调这种反常现象,主要在于光波空调的强势功能,一是“光波”制热彻底解决了传统空调热效率不高的世界性难题,普通冷暖空调都是电辅加热,普通加热管一般只能承受200W-300W的功率,而光波空调采用的光波管至少可承受800W功率、最高可达1200W。从节能性来看,在同等条件下,光波加热是电辅加热的2.5倍。但更重要的是,健康消费是大势所趋。在节能概念淡化后,出现了销售真空。光波空调特设光波杀菌装置,等于在空调内部装了个小太阳,在空气循环过程中,可以杀灭金葡萄球菌、大肠肝菌、白色念珠菌等常见病菌均达99%以上,大大超过了一般健康空调产品的杀菌率,真正迎合了人们对健康生活空间的需要。

  海尔等空调企业积极在健康空调方面秣马厉兵。而以往几家强力推行节能的空调企业,要么异常低调,要么改唱健康调子。

  除了厂家接近“轰炸”式的宣传外,各家电卖场也是借题发挥。记者在附近的苏宁电器看到,空调卖场中近四成的样机都贴上了“健康”的标签。厂家的店内促销海报上,还特意把每款空调前面的“健康”二字做了特别的醒目处理。苏宁电器还在卖场中以

家装为主题,请来
装修
专家宣传空调“健康”的必要性。

  中国家电协会副秘书长陈钢认为,光波技术是空调健康技术的一种,健康空调应该有个标准,虽然健康技术采用的手段、方法不同,但可用

卫生部门等政府检测机构的检测标准。

  记者从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人士处获悉,空调健康标准有望近期出台。而我国的健康空调标准一方面参考国外的标准,另一方面将充分照顾到国内企业的利益。一些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测验的企业技术参数将肯定会在标准里有所体现。

  《市场报》(2005年12月26日第八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