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协议的背后:中海油强化国家策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 11:2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何清 实习记者 杨娟 上海报道 中海油(资讯 行情 论坛)遇挫优尼科与中石油(资讯 行情 论坛)集团完胜PK无疑都是2005年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事件中最经典的案例。年终岁尾,品味两事件中的得失,一个问题不禁涌上心头:政府究竟应在这些并购事件中充当怎样的角色?是如优尼科事件中一样充当“守夜人”,还是扮演PK事件中的主导者?
“国家理应负责收购方略的制定,并通过独资公司推动投资进程;作为公众企业的上市公司不宜担当这种角色。” 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王震院长认为:“上市公司的海外收购行为是需要信息披露的,同时还可能受到独立董事的掣肘。这个月中海油发布的那份公告正说明了这一点。” 一份补充协议 12月9日中海油(0883.HK)发布公告,与母公司中国海油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根据这份协议,中国海油将在中海油的许可之下进入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等上游领域,同时中海油拥有在任何时间收购母公司上游资产的权利。通过此举,中国海油在时隔五年之后重新进入油气上游领域。 对于此次行为中海油投资者关系部相关人士的解释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身份,使得公司难以获得通过中国政府外交努力等行为取得的海外油气资产,从长远来讲这对公司发展不利,今后这块业务将由母公司运作。” 五年前,为了顺利实现海外上市,中海油从母公司获取了中国海上油气资源的独家经营权,中国海油承诺仅从事相关的服务业务。然而在并购优尼科的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身份却成为中海油处处受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为化解美国方面对此次收购的质疑,尤其是对美国战略安全可能产生威胁的忧虑,反复声明此次并购纯属商业行为,没有任何政治意图。 但由于是上市公司,中海油不得不在并购行动伊始就进行信息披露,这不但造成机密泄露,影响甚至危害下一步的收购进程,而且使雪佛龙方面在收购资金来源上大做文章,加深了美国公众对中海油并购行为背后可能存在政治意图的忧虑,最终中海油功亏一篑。 “如果是非上市公司,就不会有这许多遭遇,当公众得知并购行动时,并购也许已告完成。”一位深悉内情的石油业内人士事后评价道。 中石油今年在海外投资方面的成绩印证了这一说法。 来自中石油内部的统计数据称,2005年中石油大概收购了1800万吨作业产量(较优尼科的产能高),其中并购PK、鲸吞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厄瓜多尔项目及最近成功收购叙利亚AFPC都是在交易接近完成后方为公众探知,这与执行收购的是中石油集团——一个非上市公司——身份所起到的保护作用有很大关系。 “更严重的是并购优尼科因为信息过早暴露,媒体炒作充分,引起美国不友好人士对我国的警惕和反对,从而给中国石油企业未来的海外投资并购行动增加了不少潜在的障碍,我国政府层面在总结优尼科事件教训时对这方面忧虑最为严重。”上述人士对此颇为感叹。 据他介绍,正是有鉴于此,中海油高层几经斟酌后,决意未来的海外并购行动由母公司层面承担:“这也是中央政府的意思,中石油、中石化(资讯 行情 论坛)的海外投资行为莫不如此,中海油也不应例外。” 国家意旨 “石油企业并购自始至终它都需要政府的支持,这既是因为其交易金额巨大,更重要的是它涉及到国家战略安全。”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如此认为。 事实上,2005年中国政府的能源外交为中国石油企业的海外拓展起到巨大作用。 2005年6月30日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中石油董事长陈耕随胡锦涛出访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在中俄双边政府的推动与斡旋下,中石化与俄罗斯石油公司签署了《一号议定书》。通过这项协议,中石化取得了萨哈林3号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权,进而得到了该项目的产品收益分成。 在中哈两国政府高层的紧密支持下,中石油得以在10月顺利收购产能达700万-800万吨的PK公司,并进而获得近500万吨的份额油收益。一位中石油高管透露,正是在那次出访中,双方领导人就中石油收购PK达成了一致意见。“2002年、2003年我们也曾到俄哈两国进行投资,但都以失败告终。此次如果没有政府的鼎力支持,我们的成功不可想象。”他说。 对此,美国能源基金会副主席杨富强指出:当企业需要政府外交支持时,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之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对于石油企业来说,就是利用外交手段为其投资行为排除政治阻力。 据了解,我国政府目前正在总结近年来“能源外交”得失,并计划进一步加强国家在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进程中的支持力度,而前述的中海油协议正是在此背景下进行的。 “我建议中国政府下一步应赋予新成立的能源管理机构更大的权力,其中包括制定国家能源产业开发政策、协调石油企业海外投资行动、推动国家能源法的出台等,并加强外交、军事、产业、金融等各部门的协调,以便更进一步促进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家意旨。”杨富强说。 相关背景 日本经验 “我们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善于学习、吸收其他国家的管理方式方法,以便尽快融入国际市场当中。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国土资源部油气战略中心岳来群博士说。 据他介绍,日本目前的原油需求量为2.6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99%,其中85%以上来自中东国家。 日本政府对石油企业的支持主要是通过石油公团这个平台。由石油公团采取具体措施支持100多家日本石油企业在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一般来讲,日本石油企业海外单项投资的70%来自石油公团。企业投资获取收益后归还石油公团贷款,一旦投资失利,则政府的投资与贷款予以核销,不需要企业缴还,这样企业的负担就很轻松。 石油公团成立于1967年,它是政府直接出资的特殊财团法人,是产业经济省的一个机构,受政府委托组织、管理石油企业的海外石油开发及储备等重点工作。它不但在本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机构,还在全球设有8个办事处。它主要为日本石油企业提供全球石油情报搜集与分析、提供投资与贷款、债务担保、为企业出租必须的石油勘探设备和石油技术支持。石油公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资,但也有一部分来自石油债券、项目委托收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