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招手千亿资金 出嫁选婿与时间赛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 15:42 《商务周刊》杂志 | |||||||||
113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总体资本充足率不到2%,表明大多数成员的资本充足率目前远远不足8%,而2006年底是银监会给这批“落后分子”划定的达标最后大限。虽然希望涌入城市商业银行的民间资本多如黄蜂,但外资金融机构才是上上下下最中意的“夫婿”。12月6日澳大利亚新西兰银行集团出资1.1亿美元购买天津市商业银行19.99%股份,只是最新的一例 □文 杜少华
与时间赛跑 截至2005年三季度末,全国113家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027.1亿元,比年初减少31.6亿元;不良贷款率9.74%,比年初下降1.9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的“双降”,当然应该是个好消息,但问题在于,中国银监会感兴趣的是世界通行的资本充足率。 按照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城市商业银行应该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基础上,将应核销的资产损失从资本金中予以扣减。2006年底前,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要基本满足巴塞尔协议的8%监管要求,而资本充足率和拨备不符合监管要求的城市商业银行,其机构扩张、业务发展和股东分红都将受到限制。 在增资2.4亿元资本金之后,苏州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终于从7.46%突破了8%,经济发达地区尚且如此,中西部地区的城商行就更可想而知了。事实上,113家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4年底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只有可怜的1.36%,因此,2006年底很可能将是几十家城市商业银行难以靠自身力量跨越的“天堑”。在5月18日举行的《财富》论坛“中国银行业改革近况”专题讨论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到2006年底之前,只有80%的商业银行会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标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也表示,中国银行业下一个阶段的改革,针对的就是城市商业银行,“其中的70%需要通过资本重组求得新生”。 到2006年底,银监会是否会果真停止资本充足率不达标的城市商业银行的相关业务?目前我们很难预测。此前银监会曾表示,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时刻保持在8%以上,但深发展2005年中报公布出来的只有3.15%。尽管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抱此侥幸心理,但银监会从2004年起实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暂行)》,对商业银行建立的退出机制,始终是高悬在城商行头上的达摩克斯利剑。 招手千亿资金 2004年下半年,受亚洲开发银行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对东中西部各一个省的共20家城市商业银行进行了调查。若按照五级贷款分类法进行计算,这20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平均约为14%,但它们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却仅占总贷款余额的1.25%。由夏斌主笔的报告由此估计,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应该提取的坏账准备金为700多亿元,实际缺口多达600多亿元。相对夏斌的估计,上海银行行长傅建华2002年测算的规模还要大到1000亿元以上。经过这两年的发展,需要计提的坏账准备金可能比以前有所降低。 国研中心金融所的调查报告认为,虽然有些城商行上报的资本充足率较高,但如果将它们过去形成的大量不良资产考虑在内,其真实资本充足率将大大缩水。比如说,中部某省几家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24.68%,但如果全额提取坏账准备金后,其资本充足率几乎要降低一半。一位西部地区的城商行董事长也明确承认,他们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30%,现在主要靠扩大总体规模和增大贷款发放量去“稀释”这个比例。 截至2004年底,113家城市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的总体拨备为156.8亿元,覆盖率仅为14.78%。中国银监会要求,从2005年6月起到2008年底,绝大多数城商行要逐年补足各项准备;对于实在难以通过重组改造进行救助的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要做好市场退出的准备。然而,作为全国城商行的龙头老大,上海银行行长傅建华对此忧心忡忡。他认为,经过多年的清收,城商行累积的不良贷款已经多次压缩和转化,处置难度极大,基本需要核销才能够进行处置。而核销掉不良资产之后,就至少需要等额的资本金进入补充。事实上,在处置历史不良资产的同时还会新增不良资产。因此最后需要补充的资本金,就远不止现在的不良资产数量。 但大棒政策之外,银监会并没有给出城商行渴望的胡萝卜。银监会的口头态度是,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扩充资本实力;支持条件成熟的城市商业银行上市,建立资本金补充的市场机制;对于少数城商行,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可以批准互相参股。 目前,我国只有7家银行实现了公开上市,虽然少数商业银行也可通过发行次级金融债、财政注资来增加资本量,但绝大多数只能依靠增资扩股和自我积累两种途径扩大权益性资本。在这种情况下,既要保证资本充足率迅速冲刺到8%以上,又要补足如此多的坏账准备金,吸纳上千亿的资金去增资扩股,就成了城市商业银行唯一的选择。 外资是白马王子 在补充资本金的风潮之下,大量的民间资本涌进了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3年末,全部城市商业银行的总资产为14622亿元,其中属于民营企业的比例超过了30%。但民资参股比例扶摇直上的势头就此戛然而止。 民营企业力诺集团在济南商业银行的持股为15%,虽然从2002年开始就是第一大股东了,但直到2004年夏天才在董事会获得一个席位。与此相反,2004年11月才入股11%的澳大利亚联邦银行,不但派出了业务拓展部总经理魏林森出任济南商业银行的董事,而且他还被邀请直接辅助行长郭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这一中一外两位高管的搭档之下,济南商业银行2005年的春天异常繁忙,总计有35项业务创新和流程再造计划全面启动。 济南商业银行是一个最好的例子——与对民资的高度警惕相比,城商行对外资入股普遍持积极态度。很多城商行行长认为,外资入股不光增加的是资本金,而且带来了成熟的管理理念和技术,这一点国内的民营资本做不到。此外,外资股东自身的行为相当规范,势必也会要求政府股东按律行事,能够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过度干预城商行日常经营的行为。 其实对外资入股城市商业银行,监管层也厚爱有加。自刘明康出任中国银监会主席后,他就在多个场合对有国际金融公司参股的南京商业银行公开表扬。当然,最重要的是,民资参股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金繁荣往往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地方政府股份依然独大的局面使得经营状况难以出现大的改变,许多增资扩股补充的资本金又填进了新的不良资产窟窿,显然背离了吸引民资的初衷。而在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入股才区区几个月后,济南商业银行任一支行只要出现一笔不良贷款,该支行就将无法再获得新批业务,直到问题解决或者行长被撤换。正因为如此,业内对济南商业银行未来综合竞争力的预期迅速提升。 随着大限的临近,仅有7家城市商业银行引入外资的格局很快将被打破,目前至少还有七八家正在和外资洽谈参股事宜,而想“外嫁”的数量则更多。外资到底能使城市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脱胎换骨?没看到现实之前自然只能是预期。从眼下的情况来说,外资在分红问题上着眼的长远考虑,短期内就会明显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金。2004年,西安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近亿元的账面净利,内资股东要求大比例分红,而参股的国际金融公司和加拿大丰业银行则希望一分钱不分;即使在资本充足率达到14%的情况下,南京商业银行在分红问题上仍然坚持低分红的原则,而外资参股之前的分红水平比现在要高出一倍。 杜少华: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