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陈国强:服装业集群化催政策革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 13:15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杨未宏 北京报道

  在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经历了2005“后配额元年”的纷争后,路在何方、路向何方、如何才能改变现状,这些一直是业界关心的话题;“纺织品的春天”并未如人们预期的在2005年到来,在经历中美和中欧的纺织品贸易摩擦后,国内服装纺织业受到极大冲击,“如何提升我国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怎样更好地发挥集群效应,2006年服装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将会如何”,更成为摆在相关部门、企业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就此情况,CIEN记者采访了中国服装协会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国强。

  对此,陈国强指出,浙江省服装协会近期就同宁波、杭州、温州、绍兴、嘉兴等协会达成开展全省服装产业协同的战略,欲形成大产业集群。目前,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主要形成于改革开放后由于市场经济环境的初级性,也决定其集群的初级阶段性。同时,这些产业集群地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对我国近20多年的纺织服装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因此造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存在几大弊端:空间布局不合理(主要在沿海);集群规模较小(大都以镇、县至多以市为区域);集群要素和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

  他指出,如果要进一步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就必须提升产业集群的水平:1.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市场和资源的角度,进行产业空间重构,要结合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战略;2.打破区域限制,扩大集群规模;3.实施集群结构提升(增加要素、结构转换),推进产业集群升级。

  针对我国目前服装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他分析:一是产能整体不适应;二是产能要素匹配不合理,要素过剩;三指产能不协同。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制造和销售两个环节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销售商业领域并没有为服装制造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国的自有品牌服装难进商场是最好的体现,因此,这一发展“瓶颈”必须破除。陈国强认为,在今后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推进制造环节的结构提升,更要推进制造业与销售、物流、传播等环节的协调发展。

  他同时指出:未来5到10年是我国服装产业的机遇期和转型期,最关键的是要有产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现在无论是整个服装产业还是具体的服装企业,目标口号多,战略定位少。《中国产经新闻》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指出服装产业进入“系统竞争”时代,我国政府和行业协会应尽快制定相关服装产业的发展战略。经过近5年,尤其是2005年的考验,我国纺织服装产业总结了国际经济交往的教训、积累了经验,国家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都在研究发展措施,应该说 2006年出口的量和质都会好于2005年,但国际贸易摩擦将会长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仍很多,这还包括来自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最后,呼吁他,我国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在推进高新产业发展的同时,应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制定长远的战略,营造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重要产业力量,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同样是我们的战略任务,因此,相关问题不容回避,亟待解决。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