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市场2008之忧:产能巨量需求下降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14日 11:44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胥会云发自上海 中国船舶市场已出现“拐点”,进入下行调整期。昨日,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原主任朱汝敬表示,在目前航运市场持续快速滑坡的影响下,中国造船市场已经掉头下行,“卖方市场”已经转变为“买卖对峙市场”,船厂面对较大降价压力。
不过,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造船企业手中的订单已经达到了3572万载重吨,相当于3年的工作量,因此,朱汝敬表示,未来1~2年,虽然航运市场会继续下滑,但是不会出现严重的市场危机。新船价格将进一步下调,但不会跳水。油船、散货船和集装箱船等三大主力船型订单将明显减少,但仍将是新船订单的主要来源。其中散货船下降得最早最快,接下来是油船和集装箱市场。不过LNG船和海洋工程装备的需求将趋于旺盛。 而“十一五”后期,可能出现2~3年的中度不景气,2008年或2009年可能到达底部。不过2010年左右船市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 “2008年航运市场需求会降到底部,但是大量的造船产能在此时会释放出来,所以2008年、2009年是我非常担心的时候。”朱汝敬说。 巨大的产能释放来自于对造船市场未来兴旺前景的预期。日前,香港船东协会主席顾建舟称,从1995年至今,中国造船量每年增长约24%,“这种现象无论按任何标准来看都是不寻常的,更加值得关注的是未来10年计划中的增长率。”顾建舟说。 来自长三角两省一市造船工程学会的资料显示,2010年苏浙沪的造船能力分别可能达到700万吨、200万吨、800万吨。此外,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产能规划也在不断增加。“作为船东,我们对如此巨大的产能投产后的情景深感不安。”顾建舟说。 除此之外,汇率变动和国外造船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将给中国的造船企业带来新的问题。 虽然面临市场的诸多问题,但是由于造船厂手中的订单已经延续到了2008年,所以许多造船企业对此并不太担心。另外,有企业表示,由于国内航运市场的不断增长,这部分需求将能够为船厂增加不少的商机。据统计,目前中国海运量增加占全球干散货海运量的94%,世界19%的大宗海运货物如铁矿石、石油等是运往中国的,世界22%的出口集装箱出自中国。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的预测,2006~2010年中国船舶运力增长总需求量为3100万载重吨,年均620万载重吨。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则估计2004~2010年中国年均运力增长将达1000万载重吨。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国船外造”现象还比较突出。据统计,目前中资船东已经拥有的32.5艘VLCC油船,其中只有4艘是国内船厂建造的,其他要么是从国外购买的二手船,要么是从日本订购的。 “‘国船外造’目前的影响还不明显,因为造船企业都有大量的订单握在手中,不过一旦航运市场下滑,‘国船外造’、订单外流问题就会显得比较严重。”朱汝敬表示。 对此,朱汝敬认为,造船企业应该加快业务的多元化,在发展造船的同时,积极开拓海洋工程、修船、船用设备和陆上工程等内容。 目前,海洋工程装备订造出现热潮,世界范围内,持续高油价使得海洋石油开发活动加强,各类平台、供应船租金和利用率上升,今年上半年新加坡船厂承接的海洋石油平台订单已经多达30座。而未来我国将有30多个油气田待开发,需建造70多座钻井平台和大量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和浮式储油船(FSO)。仅中国海洋石油开发总公司未来5年就需要55座海洋平台,6艘FPSO、4个陆地终端,铺设1000多公里海底管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