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会展业进入发展拐点 5年培育百个中国名牌展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05日 15:23 中国产经新闻

  CIEN记者杨娜 北京报道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迅猛,行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在11月28日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

  虽然总量在不断增长,但近年来,中国新创展览项目数呈逐年减少趋势,劣次展览淘
汰进程加快,展览项目增幅已由2002年的47.34%降为2005年的6.74%。会展专家刘松萍指出,会展行业会议市场目前正在进入大浪淘沙阶段,竞争使得办会水平和质量都明显提升,相信很快将过渡到品牌制胜的时代。姜增伟也表示,力争到2010年培育10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展会。

  中国已成会展大国

  姜增伟副部长在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对包括CIEN在内的媒体说,近年来,随着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的会展活动空前活跃,行业总规模年均增长20%,在全球会展界异军突起,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从展览的种类、规模、水平和影响来看,中国已成为亚洲的会展大国,并正逐步成为亚洲地区的区域性“会展中心”。

  姜增伟在中国会展经济论坛上告诉记者,现在全国共有展览场馆160多个,可供展览面积280多万平方米,每年全国举办的各类展会3000多个,出国办展近800个,参展企业500多万家,参会专业观众近两千万人次。随着展览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涌现出“广交会”、“高交会”、“厦洽会”、“医博会”、“机床展”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知名品牌展会,中国的会展业已成为一些地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消费增长的重要产业。

  另外一项调查也向CIEN记者显示,2005年中国展览项目数达3800个,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目前中国办展有5大主体,分别是政府、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其中,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数居世界第一;协会、企业办展以专业展为主。

  会展业要治劣创优

  姜增伟表示,在看到我国会展业发展成就的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会展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管理体制不顺、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展馆建设过热等。据他介绍,在会展业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会展业的产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0.2%左右。而目前我国会展业的总产值约100亿元人民币,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7%左右,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比如,2005年举办的全国性会展行业会议接近20个,而区域性会议超过50个。行业会议逐年增多,定位不清、内容重复、专家资源和参会者争夺激烈等问题,已逐渐成为中国会展行业新的焦点。眼下会展行业面临的如政策思路不清晰、重复办展愈演愈烈、知识产权纠纷、展馆建设缺乏理性、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等几大主要问题,都困扰着会展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他们希望寻求解题的答案。

  目前有个奇怪的现象:一方面每个会议、论坛都高朋满座,火爆热烈;另一方面,参会者却不停地抱怨“收获甚微”,甚至大呼上当。对于这一现象,广州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松萍认为,这是业内人士对行业会议所抱期望过高所致。

  以品牌大浪淘沙

  有关专家对CIEN记者表示,会展行业会议问题的焦点是缺乏品牌意识和长期规划。

  当然,目前在国内的70多个行业会议,不可能个个都成为品牌。因此,刘松萍给媒体分析说,会展行业会议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很快将进入淘汰、整合时期,最终会形成几个权威性的品牌论坛。而这种竞争,也将促使行业办会水平和质量迅速提升。目前的几个论坛每年都有新变化就是很好的证明,如今年7月在郑州举办的中国会展文化节首次鲜明地提出了“会展文化”的概念,年初的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CEFCO)海外参会者达到180人,这都说明了办会水平的提升。

  CIEN记者也从这次会展经济论坛上获悉,

商务部将建立我国会展业的评价和认证体系,力争到2010年培育10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牌展会。

  姜增伟在会上表示,实施会展业品牌战略是提高我国会展业

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商务部将借鉴会展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开展会展的认证与推广,形成定位准确、概念清晰、形象鲜明的中国会展业梯次发展格局。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