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正文
 

程序有瑕疵手段不明确 养老金制度悄悄改遭质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11:59 人民网-市场报

  调查显示,城镇职工养老金账户政策的调整受到公众普遍关注,但19.9%的人质疑这项改革未举行听证。

  有人对此质疑,这样一项关系到几亿人的改革,怎么说出台就出台了?究竟还有多少改革在悄悄进行?

  编者按: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近日宣布,为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相衔接,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这一新闻在网络上引起广泛批评,人们普遍怀疑政府在推卸自己对于国民的福利责任。对涉及到养老金制度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整和管理,没有通过人大投票以法律的形式确立,而仅仅通过行政部门的关门决策,就要求民众来执行,显然存在着程序上的瑕疵。而制度调整后以何种手段确保社会统筹将不再挪用个人账户,即所谓的“做实个人账户”,也缺乏必要的说明。

  养老金是老百姓的养命钱。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养老金制度改革成败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居乐业。改革的推进依赖于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型为前提的财政制度的综合改革,以及建立公共财政制度作为为社保资金托底的“大盘”。在此过程中,政府应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原则,只有这样,才是对民间和学界诉求的尊重,才能坚定民众对社保制度改革的信念,才能创造稳定、祥和的社会。

  11月16日下午3时,在北京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小王像往常一样打开某门户网站的新闻首页时,被刊登在显著位置的一则新闻惊呆了:“天哪!咱们的养老,单位以后就完全不管了吗?”

  如果不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日前在解读“

十一五”期间我国劳动保障制度时提及,大概没有多少人注意到,一场与数亿人生活息息相关的“养老金”制度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悄然进行着。

  小王看到的这则标题为《个人账户养老金明年降至工资8%全部由个人缴费》的新闻称,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在网络上引起广泛批评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有4207人参加的调查显示,95.4%的人在关注城镇职工养老金账户政策的改革。而另一家门户网站就此话题制作的专题中,网友留言多达1.6万余条。这一新闻在网络上引起广泛批评。

  尽管关注,但似乎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这项改革究竟意味着什么。“降至工资8%”、“全部由个人缴费”等字眼,让人们普遍感到:以后养老,单位一点都不管了,要完全靠自己。他们认为,这是政府在推卸责任。

  事实并非如此。这则新闻的后续报道称,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2006年,在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的同时,基础养老金则将由月平均工资的20%变为30%。

  看起来,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是一项有益至少是无损的改革。然而,新浪网一项有近13万人参加的调查显示:78.9%的人认为,改革将降低个人退休后的保障;64.4%的人认为,改革对其收入的影响大。

  左口袋的钱放到右口袋

  “这有点像把你左口袋的钱放到了右口袋里,反正都是你的钱。”有专家这样比喻这次养老金账户改革。在他看来,改革的一个积极意义在于,宏观风险将更多的由社会来承担:养老金也存在着通货膨胀等宏观风险,个人账户比例小一点,个人承担的风险也就小了一些。

  也有专家认为,这一改革更有利于财富平衡。先前的政策中,单位对个人账户补贴工资的3%,收入越高,补贴越多。改革后的账户政策中,这一补贴被取消,转而纳入统筹账户,在社会中分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平衡贫富差距。

  这项改革同样引人注目的亮点还在于,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将扩大,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将进入参保范围,而且他们的缴费比例将低于企业职工的缴费比例。

  政策的制定缺乏透明度

  有专家分析,这一方面与目前进行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缺乏操作中的透明度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宣传的欠缺有关。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搜狐网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19.9%的人认为,改革之前应举行听证。

  另据报道,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养老司司长焦凯平称,有关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还需要经过相关会议的审议,目前还没有确定公布的时间,有关内容也还待定,但“改革的大方向和基本内容已基本确定”。

  有人对此质疑,这样一项关系到几亿人的改革,怎么说出台就出台了?究竟还有多少改革在悄悄进行?

  《市场报》 (2005年11月30日 第五版)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