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市场换技术不代表经济未来发展方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 11:10 经济参考报

  “市场换技术”遭受挑战

  2005-11-30  记者:杨大鹏 实习生:熊贝妮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核心技术还要靠自主创新

  本报讯 曾经颇为流行的“以市场换技术”政策正在遭受挑战。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日前率先对此政策痛加挞伐,并引发学界热烈讨论。众多专家表示,“市场换技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经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但今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将是自主创新。

  据香港《大公报》日前报道,刘燕华在“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时说,“以市场换技术”的说法认为,只要市场开放了,技术也会随之而来,通过招商引资来引进大批技术。但事实证明,这种路子根本是自欺欺人。他解释说,市场是有限的,一旦让出去,再要夺回来会十分艰辛;而让了市场也并不见得会得到技术,甚至有可能让了市场又废掉了自己的技术,最后发展成既无市场又缺乏核心技术的依附性国家。

  刘燕华特别以

汽车产业为例,“以市场换技术”直接导致了目前中国汽车市场90%被跨国公司占领,表面上产销两旺的局面。但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市场让出去了,原有技术也丢了,新的技术又没掌握,真正成了依附性的汽车工业。”如上海、长春的汽车厂就是如此。

  对此,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表示,中国汽车领域主要是轿车行业在搞合资,但这是历史原因形成的,“改革开放前,我们根本没有轿车工业基础,相当长时间里政策也不鼓励轿车发展,轿车真正走进家庭也才是最近10年的事情。”张兴业强调,在当时条件下,轿车工业不搞技术引进、不搞合资是不现实的。

  “没有中国巨大的市场诱因,跨国汽车公司也不会来中国搞合资建厂,也就不可能有中国现在一年超过250万辆的轿车产量。”张兴业表示,谈论汽车业自主创新也要看到过去的成绩,“没有‘以市场换技术’,就不会出现现在零部件行业的巨大发展,也不会有行业内大量人才的快速成长。”

  事实上,“市场换技术”确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郭励弘介绍,“市场换技术”并不是当时政策制定下的一句口号,但是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转变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定阻力,因此宏观政策提出“开放可以引进技术、引进管理”,这也是为了打破阻力。

  郭励弘指出,对“以市场换技术”的否定不能与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对立起来,“中国轿车行业的创新失败与我们自己的发展失误有很大关系,与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并不相干。”但郭励弘也明确表示,虽然个别垄断性质行业,如高速铁路和核电站等,可以用国内市场来换取国外先进技术,但是把整个

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寄希望于国外厂商是不现实的,在这种情况下,“市场换不来技术”。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谢鲁江对此做出更进一步分析。他指出,技术有很多层次,有低端技术也有高端技术,如果说出让国内市场可以换来国外技术,那恐怕也只能是换来低端技术,“核心技术,特别是那些系统技术根本无法用市场换来,用其他条件也换不来。”谢鲁江表示,跨国公司的市场竞争是高附加值的竞争,保护核心技术正是这一市场规律的必然要求。

  “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是要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市场换技术’曾经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中国经济不能建立在此基础上,更能不代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方向。”谢鲁江指出,目前中国经济需要的不是零打碎敲的技术转让,发展国民经济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系统研发能力,只有依靠自主创新才能实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