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外部软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 18:06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 |||||||||
马越 白立新 关系暗礁、技术黑洞、人才短板、法律缺陷、资本陷阱,在任何一个关键层面的失误,都可能葬送多元化业务 奥克斯造车所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最近力帆又高调宣布进入汽车产业。尽管多元
根据经典管理理论,企业应该始终围绕核心能力,不应该远离核心业务而贸然进入新产业。可是从全球过去50年的经验来看,“多元化冲动”在各个国家都曾出现过。在“多元化冲动”时期,企业更多的是在市场外力的推动下,进入新产业,然后再建设成企业的内力。所以,我们必须同时从内力和外力两个角度审视中国企业多元化的实践,才能完整理解这种“多元化冲动”,也才能找到解决方案有效规避多元化的风险,并且通过业务模式创新实现突破性发展。 过去的20年,中国压缩了西方上百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我们能够压缩历史进程,却不能跨越历史。这种“多元化冲动”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可以大胆预测,在未来10年的风险和机会并存时期,多元化的热潮不会很快消退,就像欧美的60年代、日本的70年代、韩国的80年代那样。 哈佛商学院塔润-坎纳Tarun Khanna教授提出,市场经济体系有五个层面组成:政府管制、金融市场、人才市场、产品市场、法律体系。显而易见,中国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比韩国还薄弱,所谓不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就体现在这五个环节上面。 如果处理不当,这五个因素就可能成为阻碍多元化成功的根源。在任何一个关键层面的失误,都可能葬送多元化业务。特别是,中国企业并没有经历过亚洲金融危机的洗礼,其战略成熟度和抗风险能力都比较薄弱,多元化通常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总结成功企业多元化的经验,可以发现,市场经济体系中的这些不完善环节,既影响到企业效率的发挥,也是企业寻求突破性成长难得的契机。 无论在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中,为了业务的成功,企业都需要具备核心能力和专业化管理的能力,这点是毫无疑问的。简而言之,就是量力而行。 但是“量力”之“力”,既包括外力,也包括内力。借助“外力”是指企业从外部市场环境中寻找突破的机会,比如借助政府关系和金融系统的信誉,跨入新领域;而发挥“内力”则指企业以核心能力和专业化管理能力为依托,制定差异化战略并且坚定地执行战略,确保业务健康发展。 在西方企业中,相关多元化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内力”;而在新兴市场中,中国企业可以首先借助“外力”,进入新业务。中国企业不需要超过GE,只要能够超过中国欠发达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多元化的企业集团就有可能成功。 当然,“外力”必须通过“内力”才能发挥作用。缺少“外力”企业难以扩展,“内力”不足企业难以做强。“外力”是多元化拓展的充分条件,“内力”是多元化成功的必要条件。 通常的管理理论总是过于强调“内力”的作用,而忽略了“外力”在多元化拓展中的价值;这样就难以解释造成多元化冲动的原因,也无法指导企业多元化的实践。其实,“外力”和“内力”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企业的发展也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