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用原生创新驱动文化产业升级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 09:45 深圳商报

  “到2010年,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要达到10%以上。”刚刚结束的深圳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发展目标。

  10%,这个数字表明了深圳文化产业追赶的目标,也指出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

  统计显示,2004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63.39亿元,占全市GDP4.77%,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20.69%。深圳文化产业已经取得相当成就,正在成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但和国际发达城市相比,深圳文化产业只能算刚刚起步。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例已在20%以上。比如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仅次于军事工业;比如韩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丝毫不逊色于汽车。

  盘点深圳文化产业家底,肯定已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其“含金量”有待提升的一面。在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各地共识的今天,深圳文化产业靠什么脱颖而出?

  创新,这就是深圳的回答。说到底,文化产业的核心

竞争力是创新,比拼的是提供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产品的能力。

  没有秦砖汉瓦,好绘最新图画。年轻的深圳确实缺少积累,但年轻的深圳从不缺少创新精神。用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含金量,这是深圳文化产业工作者的共识。从社会的宏观层面来看,深圳需要更大地激发出城市品格中原生的创新意识;从政府的具体层面看,特别需要将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手段、方法制度化。

  政策倾斜,是激发文化产业发展动力的必要制度。文化产业是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然资源消耗小、附加值大等符合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特点。公共资源是有限的,只有向更符合人类长远发展需要的产业倾斜,才能把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才更符合拥有公共资源的全体公民的根本利益。

  政策是多方面的,财政出资设立奖励基金,税收采取一定优惠,相关的人才政策等,都可以看成是一种“硬”政策。而举办文化活动,提高民众和城市的文化品质,倡导文化消费等,则可以看做是一种“软”政策。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两手都“硬”,但更重要和更富有挑战性的恐怕还在于后者,因为文化产业的根基扎于民众,民众的素养决定一个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

  激发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制度化,还在于引导推崇创新、艳羡创造的民间意识,使之成为一种社会共识,并转化为现实的创新、创造能力。西方一些国家的孩子总体上比我们的孩子更富有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学校

家庭教育、社会大环境或曰价值取向长期熏陶的结果。从长远看,通过制度引导,使创新成为民族血脉中一种固有的宝贵意识,还需要全社会付出细致艰辛的努力。

  作者:本报评论员刘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1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