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廉价石油时代即将终结 稀缺预期之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7: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 / 林伯强

  关于石油将要耗尽的警告越来越多。快速增长的油价似乎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世界石油需求的增长可能很快超过供应,因而有人宣告廉价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当然,也存在不同意见,认为石油百年无忧,只有投机,没有危机。对于埋在地下的资源,因不能确切知道其储量,而且存在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有争论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国际石油价格今年
曾触及每桶70美元,近期仍维持60美元左右,似乎验证了前者的观点,那么为什么廉价石油的时代即将终结?

  对于石油的忧虑总是同原油的储备与开采有关。据地理和石油专家的估计,地球上的原油储量可能有6到8万亿桶。容易开采的地层,开采率可以达到60%;贫瘠的地层,开采率可以减到8%-10%。根据美国能源署统计,全世界的平均石油开采率为35%到40%,也就是说以目前的技术,只能探明提取大约总量的一半,即3万到4万亿桶。人类已经用掉了最容易获得的1万亿桶,能用的石油可能还有2万到3万亿桶,其中已探明的约1.1万亿桶。而油田越大越容易先勘探到,并且大油田占了原油储量的绝大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探明率会呈下降的趋势,探明的油田的储量也会减少。在过去的十年里,这种下降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虽然有技术进步,石油成本还在不断提高,价格当然也会随之上涨。

  但是,成本增加并不能解释目前的高油价,至少无法解释近两年油价的飙升。事实上,现在世界石油成本(包括勘探和开采成本)仍很低。欧佩克的产油成本仅为6美元/桶,全球平均也不到15美元/桶。有专家甚至断言,长期开采成本无论如何都不会超过30美元/桶。近期石油价格翻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石油的稀缺预期。历史经验证明,石油需求小幅稳定增长不会导致油价大幅攀升。每一轮油价跳跃性大涨,都有其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主要由于欧佩克联合限产和伊朗大幅度减产,导致石油供应中断。1990年石油危机的根本原因也是海湾战争前

伊拉克停止出口石油。在影响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因素中,需求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

  近两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导致石油需求量大增,而短期全球石油增产能力难以跟上需求增长的速度,结果导致供不应求。从1999至2002年,世界石油需求年平均增长只有1.1%,而2003年和2004年迅速提高到1.8%和3.4%,比前10年的增长速度快了两倍。2004年增长量为近30年最大,尽管美国仅增长了2.8%,但中国和印度分别增长了15.8%和5.5%,这让买家和卖家都大吃一惊,也毫无保留地直接反映在石油价格上。

  高需求引起的短期的供不应求不会使油价高居不下。高油价可以导致产能增加,一旦供需平衡,价格就会自然回落。但是,当这种高需求转变为中长期稀缺预期,廉价石油的时代即将终结。作为成熟经济体,美国中长期石油消费量增长不会很快;但是中国和印度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且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油耗低,需求后劲大,现在的石油消费只不过是刚刚开始。有人预测到2010年,亚洲日进口石油将达到2000万桶,是美国目前的两倍。很多人认为,推高油价的罪魁祸首是投机,而投机利用的正是稀缺预期。但投机通常是短期行为,因此单单投机不足以终结廉价石油时代。

  除了需求的高速增长,稀缺预期还取决于对如何满足高需求增长的判断。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时间与其消费速度成反比,这是常识,但人们会被高基数时的低消费增长率所迷惑。

石油储备的静态生命长度指根据目前消费量计算的维持时间,而其动态生命长度是包括年增量计算的维持时间。在高基数情况下,资源储备既定,将石油资源的静态生命长度动态化,即使用最保守的消费速度,生命长度也将快速缩短。世界用完第1万亿桶石油花了146年,用完第2万亿桶却只需25年时间。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在未来20年内,世界石油消费将以每年2%的速度递增。在低基数的情况下,2%的增长率不会对价格带来压力,供给稍微扩张就够满足需要。但是,以2004年世界300亿桶的消费量计算,2%的需求增长要求供应量增加6亿桶,约为目前中国石油进口总量的60%。

  油田通常在开采大约一半储量之后产量下降,只有找到新油田并且储量相当,才能维持或提高目前的原油产量。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除里海的卡沙甘等几个开发前景不错的油田外,并没有重大的新发现。现在石油公司每年找到的新油源只有120亿至150亿桶,不足以推迟石油生产相对低迷的状况。

  (作者系亚洲

开发银行主任能源经济学家,本文为作者本人的学术讨论,不代表所在单位的观点和政策意见。)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