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冲撞海外 环球博弈无疆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3:49 中国经营报

    作者:伍刚 来源:中国经营报

  走出去的困难

  伍刚:非常高兴和大家探讨“冲撞海外 环球博弈无疆界”这个话题。我们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国际化发展道路上积极探索,比如海尔在美国建立了工厂,联想并购了
IBM的 PC业务,它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我想请问在座嘉宾,我们中国企业在冲撞海外的时候所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请各位用一到两个词语表达。

  我看到张总写的是“沟通和共享”,王所长写的是“规则”,郑总写的是“法律风险和文化差异风险”,吕先生写的是“文化冲突和商业氛围”,请各位解释一下你们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

  张杰: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沟通”。中国企业的发展时间其实很短,国外的企业按照市场规则运作的时间很长,在竞争过程中,双方在管理、文化、对市场认知方面都存在很多差异。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现在非常优秀的企业家,大多数企业家的管理理念还可以,但是外语水平不高,而我们外语水平高的人对中国文化、对中国企业管理的理解有时候又存在一定缺陷。在这样的前提下和管理人的沟通就存在很大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共享”。我们走向海外核心目的是想把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互补,创造双赢的局面。因此,资源能否有效供给,管理能否有效供给是我们最大的问题。

  王琴华:我觉得走向海外实际上就是参与国际竞争,游戏就要有一个游戏规则,简单地说是市场经济的规则或者说是参与国际竞争的规则。世贸组织的规则是它其中的一部分。这里不止是世贸组织的规则,最重要的比如说合同的规则、信誉的规则、诚信的规则等等都应该包括在内。所以中国企业走向海外面临两个问题,首先中国的市场经济还有一个过程,不是所有企业都按照市场规则运作。这里面包括我们现在要建立的信用体系,诚信经营,同时还要适应国际问题,在国际竞争中能够按规则办事。规则并不排除竞争。讲规则并不是说不竞争,而是说竞争过程中要遵循规则办事,否则要受到规则的惩罚。

  郑永刚:中国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我们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有很多机会,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较粗放一些,我们在法律法制这方面还是比较淡薄的,尤其是我们走出去的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是纯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而这些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陌生的,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大的限制。

  第二是文化差异。我们企业走出去很早,但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成功了,凯旋而归的比较少,什么原因呢?文化差异、理念上的差异非常明显,我们很多觉得是对的东西人家觉得根本不对,对和不对之间有很多文化、生活方式等理念上的差异。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到文化差异对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有非常大的制约。

  吕立山:我非常认同刚才三位的观点。刚才张总提的应该是我提的,我自己是律师,而且我们一直强调法律风险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我这里写了两个词,一个词是“文化”,一个词是“经营环境”。我认为这和整个法律是完全相同的。为什么?因为法律适应于社会文化的要求,法律是表现这个社会对每个人工作行为的要求,所以在这方面我完全同意刚才几位提到的,我认为文化差异确实比较大。但是以我老外的身份可以再提出另外一个,可能很多中国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就是在国外有很多老百姓对中国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还是有一点儿怀疑。因为他们对于中国企业的认识不够,事实上,中国企业对当地的文化、当地的经营环境理解不够,当地老百姓对中国企业也理解不够。所以这方面需要不断地协调、不断地学习,经过几年或者十年左右,接触多了理解的也自然多了。

  我们的优势

  伍刚:我们一直谈中国企业走出去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其实我们也要考虑我们走出去有哪些优势。请各位嘉宾同样用一两个词来描述。

  张杰:一个是“成本”,一个是“市场”,我想这不用更多解释,大家都很清楚。

  郑永刚:我写的是“低成本、高品质”。低成本是大家都认同的理念,中国成本比较低,但是实际上我们是“高品质”,这在服装行业中尤为突出,许多顶尖品牌不同程度都在中国制造,我们不仅仅是生产的概念,我们事实上还有创新和制造,这就是中国现在的核心

竞争力。其他行业不敢说,在服装行业当中,我们的制造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因此我觉得“低成本、高品质”也说明了我们的劳动力不单单廉价,而且具有高素质。

  伍刚:我们国家的很多商品在出口过程中,都会让很多国外企业紧张,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欧洲

纺织品贸易的摩擦。我去欧洲的时候,很多欧洲官员说,他们把中国的商品叫做“皇货”,他们非常紧张,说中国产品的价格低、品质高。可见我们中国企业走出海外,对海外的很多经济结构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我们看一下王局长的题板,她写的是“勤奋”。

  王琴华:刚才两位老总把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概括了一下,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觉得中国人是最善于学习、最勤奋、能吃苦的,无论是在过去和现在已经走到国际市场上的,包括我们的前辈老华侨,在国外创业的,就是凭中国人的一种勤奋精神。这种勤奋精神不但能够占领市场也能够学会规则,能够在高端上参与竞争。

  吕立山:我写的是成本竞争。我是从外国企业的角度来分析,目前中国的生产成本相当低,但是现在很多外国企业到中国来,主要原因不是这里成本低,因为它们到南亚地区可能成本更低,但是它们为什么要到中国来?就是要进入这个市场。但是中国企业应该理解到成本的优势是短期的优势,另外一点就是人力的优势,这一点要加强。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