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改革的失衡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12日 11:46 中国经营报 | |||||||||
作者:金丰杰 对医药企业来说,目前的境况是“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近日,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透露了两个药价管理思路:一是发改委今后还要继续降低药品的价格;二是以后将逐步把所有处方药都纳入到政府定价范围。
此举措意味着发改委干预药品价格的力度更大,市场上的药品无一例外将利润缩水。 把所有处方药都纳入到政府定价范围,有两类产品的价格必将首当其冲。第一种是较多国内企业抢仿的“新药”,这类新药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药,技术含量也不高,但存在较高的利润空间;第二种则是属于外资企业的过了专利期的药品,该类药品虽已过了专利期,但仍享受较高价格的“超国民待遇”。发改委管理药价之手不断收紧,政府与药企的博弈远未结束,企业注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各种药价管理的煎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价格指数,药品零售价格从2001 年首次下降1.5%后,一直呈下降趋势,2002年~2004 年分别降低3.5%,1.7%和3.6%。医药行业受政策性降价影响,一些曾经风光无限的领头药企赢利能力下降,甚至陷于亏损泥沼。 不断挤压药企利润毕竟不是发改委的初衷。发改委的药价政策针对的是药价虚高的痼疾。而解决药价高、看病贵无疑是一项需要医疗体制改革、医药体制改革和医疗保险改革三项联动的综合工程。简单地讲,国家对医院不增大财政投入,医院就只能从药上谋生存,医和药之间的利益联系没有切断。同时,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小,只有不到20%,80%多的国民医疗得不到保障。另外,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混乱,激烈竞争催生的高定价,大回扣等现象大行其道,也促成了大处方、开贵药等不良行为。 目前的现实是,三项改革联动相对失衡。其他部委和相应改革推进过于缓慢,所以,发改委药价管理政策的“急进”将有效制止药价虚高、还是打破现有医药产业格局的平衡有待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