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我国首部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 正文
 

钢铁产业政策公布 钢铁新政布局中国战国地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5日 15:21 经济参考报

  记者 杨大鹏 勾晓峰

  7月20日,酝酿两年的《钢铁产业政策》(下称《政策》)由国家发改委公布,这个产量超过美、日、俄总和的钢铁经济体有了新的游戏规则。

  关键时期的关键政策

  在7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用了“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来形容中国钢铁业存在问题的严重性。经历过“钢铁生产要‘赶英超美’”时代的人恐怕没有想到,当中国的钢铁产量真的有一天比英美之和还要多得多的时候,却遇到了“非解决不可”的问题。

  刘铁男所说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结构矛盾突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能力占有很大比重。目前,中国的钢产量已连续几年保持了20%左右的高速增长。2004年,中国的钢产量达到2.72亿吨,不但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是仅次于中国的日本、美国和俄罗斯三国钢产量的总和。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中国也同样成为钢铁投资最集中的地区。

  从2002年下半年起,钢铁价格一改低迷,开始发力上涨,伴随着钢价上涨,钢铁产量和投资也屡破纪录。钢铁业进入了一轮超常规快速增长时期逐渐显现在人们眼前。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7亿元,同比增长96.6%。钢铁产量超过2亿吨,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钢产量超过2亿吨的国家。而在2003年下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钢铁已经和水泥、电解铝一同成为导致煤电油运紧张的“过快发展行业”。

  2004年一季度,钢铁行业又完成投资334.95亿元,同比增长107.2%,钢价达到了历史高位。适逢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关口,钢铁业立成众矢之的。江苏“铁本”成为了第一个严查案件。钢价虽然下落了一段时间,但很快就又被推至高位,并一直运行至今年上半年。

  在新闻发布会上,“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资源、能源、环境、运输条件,盲目投资,竞相低水平扩大钢铁生产能力”被刘铁男指为“加剧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对此,一位钢铁业内专家向记者表示,从去年的投资增长迅速到今年4月前的价格居高不下,钢铁业早就被宏观经济部门划在了重点调控的名单中了。今年3月30日和4月20日,国务院两次召开常务会议,钢铁业都成为会上讨论的重点,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进入4月份以来,国内钢材市场一路下滑,螺纹钢、线材等建筑钢材,平均价格已经下跌了1000多元。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全国58家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监测显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钢价的下跌,已经使90%的长材企业的生产成本超过了目前的钢材价格,面临亏损的危险境地。结合今年世界铁矿价格上升了71.5%。钢铁业可以说正处在正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样的时候,宏观部门出台《政策》,可谓用心良苦。

  新政之道将加速重组

  新出台的《政策》包括政策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调整等九章,共四十条。内容包括钢铁产业发展总体目标、产品结构调整、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布局调整目标以及技术经济指标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等多个方面,其中对产业布局调整的原则、重点;技术装备政策,钢铁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规定。

  公布之后,业内外不少人士对新产业政策进行解读,普遍认为《政策》将会加速国内钢铁企业的重组进程。

  银河证券高级研究员田书华就认为,产业集中度低及带来的种种问题成为中国未能成为钢铁强国的关键。如果不尽快重组,中国钢铁业将成为世界钢铁巨头跨国并购的目标。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也表示,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是造成钢铁工业发展中诸多矛盾的根本原因之一。

  到2004年底,中国钢铁企业达871家。其中,年产粗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只有15家,合计产粗钢只占全国总量的44%。

  对此,《政策》中进行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同时国内排名前十名的钢铁企业钢产量占全国比重要达到50%以上,到2020年力争达到70%以上。

  田书华指出,从国际、国内钢铁业的历史经验看,企业重组是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的一个重要方法。重组可以有效地提高钢铁集中度,打造大型的钢铁公司,确立钢铁强国地位。企业重组可以发挥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高钢铁企业的竞争力。

  对此,政策中使用了技术标准来限制小钢厂的发展。政策对建设烧结机使用面积、焦炉炭化室高度等均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并且要求今年底以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指标。所有这些标准对于中小钢铁企业而言都不是轻易能够实现的。

  另外,钢铁政策在投资资金上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建设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企业自有资金比例必须达到40%及以上。在这样的限定之下,正如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所说,摆在小钢厂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死掉,要么并到大钢厂中”。

  谁将成为钢铁业“战国之雄”

  在这次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中,隐约可见未来划分国内钢铁业版图的诸侯身影。钢铁政策提出,“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而在布局调整上,对国内进行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区划的划分。

  西北地区因“铁矿石和水资源短缺”,《政策》仅要求现有的骨干企业“应以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主,不追求生产规模扩大”。可见,这个区域缺乏出现超大型企业的客观条件。

  《政策》对东北地区的表述非常明确,认为“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可见,目标直指东北地区钢铁业的领军企业——鞍钢和本钢。

  在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客观条件,产能低水平过剩的现状,促使《政策》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可见,华北地区将是企业重组的重要地区。前不久,河北省公布了重组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消息,北以唐钢为首,南以邯钢为主。另外,《政策》特别提到了迁出北京的首钢后,希望能“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但无论重组结果如何,首钢、唐钢和邯钢都必将名列“七雄”之列。

  华东地区自然是宝钢的天下。《政策》认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中钢材市场潜力大,但钢铁企业布局过于密集。希望“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可结合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国际竞争能力。显而易见,这里所指的“大型骨干企业”自然就是宝钢。

  中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政策》中指出,“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这一地区,武钢已经开始显现地方霸主的模样。5月24日,武钢与柳钢签订联合重组意向书,柳钢年生产能力为 400万吨,目前正在进行600万吨钢生产规模的筹建。武钢重组柳钢后,产量将达到1300万至1500万吨,接近宝钢200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政策》特别提到“攀枝花—西昌地区铁矿和煤炭资源储量大”但由于交通不便,《政策》认为现有重点骨干企业应当“提高装备水平,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以矿石可持续供应能力确定产量,不追求数量的增加。”在这样的指引之下,攀钢可能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产品结构而不是产量上。

  罗冰生曾建议,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五大区域,以现有大型骨干钢铁企业为主,实现各组建一个年产钢3000万吨及以上的特大型钢铁企业集团的目标。在未来几年里,鞍钢、宝钢、首钢等巨头将按照新产业政策的规划下,划分中国钢铁新阶段的势力地图。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钢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