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竞购美泰克:海尔小心面对收购难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13:48 工人日报企业周刊

  收购美泰克对于海尔来说,是个不错的机会,但是海尔先看到了潜在风险和隐性成本。有了TCL的例子,海尔表现出格外的谨慎和冷静

  本刊特约主笔 刘勇

  7月18日,美国第二大家电制造商惠尔浦向美泰克发出收购要约,计划以13亿美元的价
格收购美泰克,相当于每股17美元。此价格不但高于Ripplewood已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的11.3亿美元的报价,也高于海尔每股16美元的意向性报价。

  是否继续参与竞购,要不要提高报价?留给海尔的时间只有不到4天。到本周五,美泰克将结束与海尔等潜在收购方的谈判,而等待股东大会批准RippleWorld的报价。

  现在,海尔两位副总裁直飞美国,仔细评估此番收购的潜在风险。对于海尔的全球发展来说,收购美泰克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海尔先看到了潜在风险和隐性成本。有了TCL的例子,海尔表现出格外的谨慎。

  低调出海

  其实,在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两家私营证券公司Bain Capital Partners LLC和Blackstone CapitalPartnersIVLP向美泰克发出的初步非约束性报价之后,海外媒体率先报道。国内媒体的海外编辑看到之后才在国内开始报道。对于这次收购,海尔并未提前知会国内媒体。

  一位经常跑家电行业的记者说,在报道的当晚,他接到好几家国内媒体的电话,询问海尔收购案的情况,原因是海尔方面“滴水不漏”。

  作为中国家电的领军者,海尔是少数几家能够在美国设厂生产的企业。但是,在国内海尔更愿意对海外市场的动作保持低调。由于海外市场的风险更大,降低两个市场的关联程度能留给海尔较多的回旋余地。

  7月初,海尔集团一位高层人士就曾表示:“海尔的确在与美泰克进行实质性接触,但我们一直保持低调,是因为要警惕美国财经界掀起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抵制风潮。”

  在海尔内部,海尔对于收购美泰克一事并未提升到战略高度,也非志在必得,而是一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位高层告诉记者,在整个收购过程中,海尔主要目的是学习海外并购经验,决不会孤注一掷。

  机会的成本

  收购的低调并未掩饰海尔对美泰克所拥有的技术、品牌和渠道的渴望。作为美国第三大家电企业,美泰克在美国市场的影响力足以把海尔提升到更高的层次。而美泰克的迅速亏损也是海尔收购的良机。

  但是,机会的成本也让海尔却步不前。从2003年到2004年,在销售额几乎不变的情况下,美泰克从拥有1.2亿美元的利润变为亏损900万美元。2004年底,美泰克净负债超过8亿美元,在册员工18000多人。对于海尔来说,这个包袱并不轻。

  更可怕的是,导致美泰克迅速亏损的成本高涨、新产品行业衰退等因素,都在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消除。海尔不得不谨慎行事。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现在也许在考虑的是:假如是零价格收购,海尔敢不敢接,有没有能力化解美泰克的包袱?

  无论成功与否,这次收购都给中国企业作出一次不错的表率,企业战略不能为机会所动。海尔强调,此次竞购不是为了收购而收购,可以就拿下,不行就算。而收购的底线则是保持海尔自身品牌的优势和发展。

  现在,海尔身处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短板不再是资金和技术,而是开拓市场的能力和节奏,以及如何在开拓市场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品牌优势。收购只是一次机会而已。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