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夺美泰克:海尔的敌人与朋友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0日 01:50 21世纪经济报道 | |||||||||
本报记者 左志坚 实习记者 蹇 慧 上海报道
一场烟幕重重的收购战迎来了戏剧性的转折。 7月17日,美国本土家电商惠而浦宣布竞购美泰克,海尔的并购计划再添变数。 狙击者惠而浦 美国时间7月17日,惠而浦公司主席兼CEO Jeff M. Fettig向美泰克董事会发去一份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Jeff声称,其并购决定完全源自美泰克公司的公开信息。“很显然,我们开出的收购条件无论从财务上还是战略上来说,都比Ripplewood更好”,Jeff在信中非常自信地指出,“我们的收购价格比原先Ripplewood提出的要高21%,而且美泰克的股东将能意识到,你们将从惠而浦—美泰克联合体中获得更多长期回报”。 具体来说,惠而浦开价是17美元/股,而Ripplewood的报价是14美元/股。和之前两位并购对手Ripplewood和海尔相同的是,惠而浦也愿意承担美泰克9.69亿美元的债务,因此,其总报价已不下23亿美元。 何以斥如此巨资争夺一个与自身业务有诸多重合的同行?惠而浦有自己的一套说法。Jeff在信中指出,“众所周知,惠而浦拥有众多的品牌、产品和越来越多的海外工厂。收购美泰克之后,将为我们带来更低的成本、更多的创新以及更优化的资产。有了这些便利之后,惠而浦承诺将继续投资在创新、质量和客户服务方面,为消费者和经销商创造出更多价值。” 就在惠而浦突然跳出来之前,美泰克已经通知海尔,要求其在7月22日之前提交正式的收购协议。美国一些舆论认为,海尔仍然有继续提高价格的空间,因为海尔具有低成本优势。 然而,即便海尔报价高过17美元/股,惠而浦仍然留有后手。Jeff在公开信中表示,惠而浦最晚会在8月9日提交正式协议。 据惠而浦披露的数据,该公司目前拥有的现金流在2.5亿—3亿美元之间,年销售额在130亿美元以上。从财务上来看,惠而浦的收购之举导致的财务压力不会比海尔高,因为其目前只允诺至少一半并购款项会是现金,其余则以惠而浦股票交换,而海尔将是纯现金并购。 然而惠而浦加入并购的时机令人疑惑。美泰克的一份报告曾经披露,在5月19日到6月17日之间,美泰克曾与36家潜在收购方进行过接触。同在美国本土市场经营多年,近在咫尺的惠而浦势必是当初美泰克心仪的买家之一。然而,这家沉寂多时的美国本土枭雄何以选择此时现身,成为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在很多方面,惠而浦与海尔都有相似之处。最明显的一点是,二者均是各自本土市场的龙头老大。在美国白色家电市场,惠而浦的市场份额为20%,略高于GE。海尔则在自己网站上宣称,自己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为21%,占白色家电市场份额的34%,已成垄断之势。 同样类似的是,海尔在全球第一大家电市场美国的发展相对较慢,而惠而浦在全球第二大家电市场中国则历经波折至今发展一般。美泰克的出售,令海尔看到争夺美国市场的捷径,受此威胁最大的惠而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了海尔的拦路虎。 据外电报道,其实惠而浦许多员工认为公司可能无法通过美国反垄断审查这一关。目前美泰克在美国白电市场的份额为17%,与惠而浦固有的份额相加,可以达到37%,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垄断警戒线。 对此,惠而浦的借口惟有说自己是全球化的企业而非志在美国本土。如果美国反垄断机构批准,海尔无疑将在全球市场受到惠而浦更大力的挤压。即便惠而浦日后收购失败,海尔在接下来的数日也将面临着加价的压力。 Morgan Keegan Inc.的分析师Laura Champine接受田纳西的一个记者采访时说,从政治的角度来看,如果你是一个政客,与其把美泰克和一个中国企业合并,惠而浦的方案是更好的选择。钢铁、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惠而浦的股票价值下降了一多半。与美泰克的合并,不仅可以得到更低的原材料价格,还可以整合其研发资源。 Jeff M. Fettig表达了能够克服潜在的反托拉斯法限制的信心。他在与产业分析家的电话会议中说,这样的并购可以通过设定更高的创新标准,更快的效率和更好的消费者服务来提高产业的竞争性。 尤其有趣的是,惠而浦的收购建议是以公开信的形式发出的,事后连续召开两次电话会议,公众和媒体均可旁听。相比海尔和Ripplewood的极力低调,惠而浦的做派实有天壤之别。 先行者Ripplewood 谈起美泰克,小天鹅副总裁徐源很是羡慕,“它有那么多的好品牌啊”。至于海尔并购一事,他觉得迷雾重重,“但这对海尔肯定是件很有利的事情”。 海尔在美国市场经营多年,却在并购美泰克一事上出手如此迟缓,反倒是一家国人甚为陌生的私募基金抢了先。 早在5月19日,美泰克即发布公告称,已与Ripplewood达成收购协议。当时Ripplewood的出价是14美元/股,并承担9.7亿美元债务。根据双方协议,6月18日之前美泰克可以继续寻找其他收购方,并提供内部财务信息,但6月18日之后美泰克必须履行合同,否则须支付4000万美元违约金。 直到6月20日,美泰克才发布公告称,收到海尔的收购申请。此后Ripplewood一再催促美泰克履行合同。虽然惠而浦和海尔都报出更优厚的价格,但他们抛出的都不是正式的协议。而报价最低的Ripplewood依然走在最前面——它与美泰克不仅早就签了协议,而且并购一事已获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 本报记者多次致电Ripplewood,希望一探这家私募基金之虚实。对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应与Jeffrey先生联系。然而当记者按Jeffrey要求发送采访提纲之后,对方虽确认已收到,但在本报到截稿之时仍未回复。 记者从耶鲁大学相关资料了解到,Ripplewood创始人兼CEO为该校MBA Timothy C. Collins。 Collins大学拿的是哲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却投身于投资业。1995年,已有10余年资本运作经验的Collins创办了Ripplewood,其创办初衷就是希望寻找潜在产业伙伴,实施杠杆收购即LBO,其实质在于举债收购。 Ripplewood的代表作是收购日本Shinsei Bank,这是日本最大的银行之一,也是第一家被海外投资者以LBO方式并购的银行。 目前,Ripplewood旗下有四家私募基金,资本总值超过100亿美元。其投资领域包括汽车、零售、食品制造、工业制造、银行、环境工程、高科技等。 2005年3月末,Collins宣布将把Ripplewood部分业务分拆上市,从而发展成为类似于伯克夏·哈萨韦那样业务广泛的投资机构。目前Collins已被美国舆论视为私募基金的投资明星,而伯克夏·哈萨韦的股东则是这一行当的大众偶像股神巴菲特。 尽管海尔的这个对手实力不俗,但Ripplewood毕竟不是惠而浦那样的产业资本,为了赢利,它与海尔之间存在着“化敌为友”的可能。 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研发部冀书鹏表示,Ripplewood毕竟是金融资本,不可能长期经营美泰克。如果Ripllewood并购完成,接下来可能会将美泰克部分资产剥离,或者分拆拍卖。“如果分开卖,最后的价格往往会高于整体出售,对Ripplewood来说这意味着利润,而对海尔来说,还是有机会买到美泰克部分资产”。 结盟者Blackstone 现在的问题是,海尔是次收购,比之前的TCL和联想显示出更强大的野心。“后两者都只是收购跨国公司的某个部门,海尔则是整体收购一家跨国公司”,冀书鹏道。 同样令人侧目的是,海尔收购的是一家美国上市公司,而且是全面要约收购。而美泰克目前几乎全是公众股,其前十大股东都是机构投资者、基金、银行。“海尔要把这十大股东‘搞定’,在目前全面要约收购的条件下,势必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事实上,在惠而浦加价竞购之后,美泰克股价亦随之高涨,市场对美泰克的收购价再生期望。美国也有不少舆论认为,海尔尚有加价的空间。有媒体称,海尔谈判代表为副总裁周云杰,但此人手机始终关机,海尔的新闻发言人汲广强则以一句“至今尚未对收购事宜作出任何决定”来搪塞本报在内的诸多媒体。 外界普遍关心海尔的财务能力。冀书鹏研究青岛海尔(600690.sh)报表后估算,海尔目前能够拿出来的收购资金大约在20亿人民币左右。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去年海尔的年销售额为122亿美元。上述两个数字与惠而浦其实相距并不大。 海尔在美国还与两家私募基金结盟——Blackstone和Bain Capital。它们均是美国老牌私募基金,此前与中国企业打过交道。其中,Blackstone管理的资金不下140亿美元,该公司自1987年就成为美国私人投资的领导者。 Blackstone加入海尔阵营,为其解决了资金的压力。毕竟仅靠海尔自己,收购显得渺茫,而且,“如果海尔将这20亿全部投入并购,自身日常经营时资金链会比较吃力”,冀书鹏分析。 有了Blackstone的助阵,美林银行也拔刀相助,表示愿意提供债务融资。但在冀书鹏看来,Blackstone这样的盟友,其作用并非只是并购时提供资金。 按照目前海尔的收购建议,其报价已高过公告日前5日的股票交易价格,只要搞定机构投资者,流通股东都会答应卖掉股票,“卖完之后美泰克就下市了,不是一个公共公司了”。 “如果不出意外,海尔会将美泰克的大部分业务搬到国内,海尔再要包装美泰克在美上市(在美上市一直是海尔的目标)阻力就会很大。重新包装美泰克的时候,得有卖点,还要有人脉,不然股票发不出去,Blackstone在美国肯定有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承销股票”。 在Blackstone襄助海尔—美泰克恢复上市时,自己这类金融资本也可以获利退出。“所以Blackstone的主要作用还是投资者关系”,冀书鹏得出如此结论。 在惠而浦出现之后,Blackstone新闻发言人John Ford表示,他们还是对美泰克非常有兴趣。 然而,在老谋深算的Jeff M. Fettig和投资新星Timothy C. Collins之间,海尔的美国之路更显崎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