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糖烟酒周刊黄酒调研组
2004年下半年,黄酒市场逐渐升温,黄酒走上了从区域性酒种向全国性酒种跨越的道路。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是中国黄酒的“分水岭”。2005年之前,黄酒企业解决的是有饭吃的问题,2005年之后,黄酒企业解决的是大发展的问题。目前,除江、浙、沪等传统主销区之外,黄酒在北京、成都、广州等中心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市场表现,黄酒正在悄然地改
变着中国酒业市场的格局。
黄酒产业前景被看好
黄酒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黄酒产品本身有一个特点,陈酿的年头越多,产品的价值越高,从某种意义上说,黄酒的品质就体现在陈年度上:黄酒是内涵最为丰富的酒种,无论是从历史、文化,还是从营养、保健的角度分析,黄酒都要远远超过其他酒种,黄酒有许多故事还没有讲出来,在未来的很多年中,黄酒都将处于一个释放、挖掘潜能的过程中;黄酒的酿造工艺复杂,具有手工酿制的特点,绍兴酒属于原产地保护产品,受原产地保护企业的年产量、储酒量都有严格记录,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展,优质黄酒的稀缺性会不断显现;黄酒属于“后知后觉者”,多年来一直采用传统的营销方式,没有经历过度营销的透支,现代营销方式的逐步采用将唤醒黄酒沉睡的价值。最近白酒行业谈论比较多的一个词语是“老名酒价值回归”,其实,真正应该“价值回归”的是中国黄酒。在整个酒类市场中,黄酒是一只潜力股,它不但有极大的市场空间,也有极大的升值空间。
主销区域拉动整个市场销售。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葡萄酒从东南沿海往内陆逐渐深入,形成了消费潮流,这与广东当时的区位优势有着直接的关系。黄酒的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区域,目前,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区位优势对黄酒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随着长三角经济地位的进一步提升,黄酒比较容易随着经济的交流形成“从高到低”的流动效应。华东经济强劲,杭帮菜、上海菜的市场越来越大,黄酒随着餐饮的输出走到了很多地区。在杭州和上海菜馆里,老板一般都会向消费者推荐黄酒,而在这些场所,消费者对黄酒的接受程度很高。长三角的经济文化正在影响着周围地区以及整个中国,与经济交流同步,长三角的生活方式正在推广,许多人到上海打工,年底一般都要带几瓶黄酒回家,生活方式的推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终端连锁超市的壮大为黄酒的推广提供了契机。大型连锁超市的总部基本上都设在上海,黄酒企业可以和麦德龙等大型超市合作,借助它的渠道,将产品投放到其他主要的城市,这些城市与新型黄酒的消费市场基本是吻合的。
主流企业发展带动整个行业前进。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主流企业的带动,黄酒行业的主流企业主要集中在绍兴和上海两地,绍兴的“古越龙山”、东风绍兴酒厂的“会稽山”、塔牌酒厂、上海冠生园华光酒厂、第一食品金枫酒厂是目前黄酒行业最大的五家生产企业。2004年,“古越龙山”的销售结束了数年的徘徊状态,销售额从3亿元上升到近4亿元;2000年以来,第一食品黄酒销售量和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6.36%和28.24%,金枫酒厂净利润更是“年年翻番”,年均复合增长高达119.96%;2004年,“会稽山”销售额、利润、产量同比增长都在10%以上,销售收入达到2亿多元。
工艺以及品牌诉求的现代化给黄酒带来了新的消费群体。业内将黄酒分为绍兴黄酒和海派黄酒,海派黄酒以和酒与石库门上海老酒为代表,口感上与传统黄酒有所差异;传统黄酒口感上略带苦涩,久置易出现沉渣。海派黄酒采用新工艺,在黄酒中添加枸杞、蜂蜜等,色泽透明、口感爽口,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口味要求。海派黄酒的作法也影响了绍兴黄酒企业,绍兴酒企业也推出了不少新型黄酒,如状元红、帝聚堂、老台门等。在改良产品的同时,黄酒品牌的诉求也在发生变化,重点吸引新兴消费群体。在上海,年轻人消费黄酒的风气正在形成,许多30岁以下的年轻朋友在消费黄酒,就像唐装的流行一样,黄酒正在被年轻人用“古老表现流行”。和酒的成功运作开辟了黄酒营销的新思路,和酒的诉求是“品和酒,交朋友”,将时尚因素融合进来,这种理念很容易被沪上青年接受和传播。到现在,和酒的市场已经是翻着跟头向前冲,上海老酒、石库门的跟进也推动了这个潮流的加速发展。随着新兴消费阶层的出现,一个大市场正在释放潜力。新兴消费人群保证了黄酒市场的发展,同时还培育了新的推广渠道,黄酒加冰的饮用方式,已经在一些酒吧中兴起,给黄酒推广加了把柴。
中心城市成为黄酒主攻对象
黄酒企业一般把自己的市场分为三块,出口市场、传统市场、外围市场。外围市场指的是江、浙、沪之外的其他省市。很多年来,外围市场的销量仅仅占到黄酒总量的百分之十几。可以说,外围市场的开发结果直接决定着中国黄酒能否成功复苏,并最终实现区域性酒种向全国性酒种的跨越。黄酒消费大气候的形成需要引导,黄酒企业在开拓外围市场的过程中首先选择了中心城市。
【北京】“古越龙山”是最早来京的黄酒企业。作为黄酒业中的老大,“古越龙山”在北京的星级宾馆大都有摆放。“古越龙山”的销售主要走流通,商超的走货量相当大,是一种自然销售状态。“塔牌”于2000年进入北京,主攻中高档酒楼,通过买店方式迅速进入星级饭店、杭帮菜、海鲜酒楼,并迅速占领北京中高档餐饮场所。目前,“塔牌”的餐饮渠道已小有规模。一段时期内,“塔牌”在酒店主要采取开瓶费促销的形式,五年陈花雕酒一个瓶盖兑换5元人民币,这是黄酒当时惟一可以看到的促销方式。“会稽山”以前曾有一定的营销与销售,但2004年8月后才出现较大改观。据经销商介绍,它是巧借“塔牌”在京城较成熟的运作经验,主要是在餐饮上力铺中高档酒楼,商超则是其另一个支点。
除江浙黄酒品牌外,“和酒”目前也已撬动北京婚庆市场;上海金枫采用在上海的成熟做法欲走高端路线,已进入几家高档饭店;福建沉缸黄酒2004年底开始运作商超,不过目前市场没什么太大起色。
【成都】调查显示,本地产的“巨龙”、“银明”等黄酒品牌普遍包装简易,价格较低。浙江一带产销的黄酒产品包装高贵、典雅,产品系列也很丰富,当然售价也不低。据经销商介绍,一些外地厂家和本地商家大搞赠送、免费品尝等活动,带动了饮用黄酒人数的增加。据介绍,与五年前相比,该市黄酒的消费群体已增长了10余倍。同时,消费开始从高档酒楼向中档酒楼、火锅店延伸,以前50元左右的身价,目前在终端的零售价格已超过500元/瓶。
从市场上看,“古越龙山”在成都市场运作相当成功。“古越龙山”的陈列和堆头特别显眼,主打产品15年陈、18年陈、20年陈、30年陈花雕,售价在80~300元之间。“会稽山”、“女儿红”、“塔牌”、“孔乙己”等品牌也不甘示弱,纷纷抢占了有利的位置,以买一赠一和特价促销等形式向“古越龙山”发起进攻。值得一提的是,多数企业把黄酒置于酱醋这些调味品的货架之上,但“孔乙己”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不但与红酒为伍,还与1999年的长城干红进行捆绑式销售。
【广东】在广东市场上,塔牌花雕系列酒的路牌、公交站台广告随处可见。在一些连锁商超的黄酒柜台上都能看到“塔牌”的影子,有的商超黄酒专柜甚至是“塔牌”的“天下”。在深圳中餐酒楼,“塔牌”有着明显的优势。“塔牌”共有陈年3年、5年、8年、10年、15年、20年和30年等八大系列进入广东市场,其中,10年陈酿、20年陈酿和1980年珍藏酒出尽风头,成为广东消费者的抢手货。
但“古越龙山”仍是广东黄酒市场的老大。据调查,“古越龙山”十年陈以下的黄酒销售境况最好,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和酒楼,调查结果显示,黄酒在广东的销售呈上升趋势。“古越龙山”、“塔牌”等成为广东消费者的中高档黄酒饮品之首选;中低档黄酒市场则几乎被客家黄酒所垄断。崛起的“海派”黄酒如“和酒”等也进入了广东,然而市场表现平平。与“和酒”一样表现欠佳的还有会稽山系列黄酒。
商务酒市场成黄酒的争夺焦点
2004年,通过抽样调查我们发现了这样两个趋势,一个是黄酒的目标消费群体有了新的拓展,在江、浙市场上,商务型人士、政府官员正在逐渐成为黄酒的重要消费者。另外一个是黄酒的用途日益丰富,在商务酒和礼品消费领域,黄酒都可以大展拳脚。
与这个趋势相对应,黄酒企业把运作外围市场的重担交给了高附加值的传统型黄酒,从目前市场销售量来看,主要是8年陈、10年陈以上的黄酒销量较大。“古越龙山”、“会稽山”两个品牌在浙江有上万吨的销量,但是由于在江浙的主销产品多为低端黄酒,没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撑运作外围市场的渠道和终端费用。目前,运作外围市场比较成功的产品主要是“塔牌”的10年陈,终端价位都在百元以上,相当于中高档葡萄酒和白酒在酒店中的售价。除了利润空间增大之外,选择高档黄酒作为主推产品,还有树立黄酒高尚形象的重要意义。黄酒在江浙一带消费者头脑中已经定型,但是在外围市场还没有清晰的概念,正是树立高端产品形象的好时机。高端形象的树立,对黄酒将来的普及和推广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海派黄酒企业也不断提高产品档次,“石库门”上海老酒2004年进行了两次提价活动,不断进行消费升级,另外,今年新推出的“经典20 ”终端价格高达3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