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明倬
北京报道
7月12日,整个北京都在大雨之前的闷热与躁动里。
钓鱼台国宾馆,也酝酿着再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浪潮的前夜。
这一天,2005年中国改革高层论坛在钓鱼台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为: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体制创新。
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参加了此次会议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人事部部长张柏林与会发表主题演讲,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上海市长韩正、辽宁省长张文岳、陕西省长陈德铭、湖北省长罗清泉也做了主题发言。
这是发改委本年度再度以高层会议来探讨体制改革问题。
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
会上马凯做了题为《新的攻坚阶段的改革任务》的主题发言,马凯说26年来,中国的改革攻克了不少难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在新形势下,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我们将面临着许多矛盾突出、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的难点领域和环节,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也在加大,可以说中国改革已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
马凯描绘了新阶段改革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方向,更大程度更大范围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力争到201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关专家指出这可能是中央第一次提出全面综合改革的时间表。
马凯提出了攻坚阶段的主要推进的六方面改革要点:一是把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中之重,二是继续坚持和完善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四是健全宏观调控体系,五是深化就业和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六是继续扩大开放。其中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被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
对于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重点则集中在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等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实质上意味着当局追求建立一种公共服务型政府,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职责范围,积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分开。在抓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大众服务。大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使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过多的局面得到根本改观。
第二个层面的核心是建立“决策科学、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马凯特别提出了要“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经济社会管理权责”、“精简管理层级、扩大管理半径”
第三个层面是关于建全民主决策机制。马凯强调采取多种渠道、运用多用形式广泛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有学者评论这是胡温新政“以民为本”思想的延续和深入。
政府改革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
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进入2005年以来,种种迹象显示中国改革在经历了25年的迂回曲折之后,逐步接近改革的内核。
在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所作得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其中明确提出了“改革已经开始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更深、更广阔的方面,涉及到社会领域体制改革、包括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领域等等,进入全面、整体推进阶段”。
此后不久的4月17日,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制定了本年度体制改革工作的重点。行政体制改革也明确列入其中。
5天之后,4月23日,停开若干年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深圳举行,全国主导改革的官员和专家群聚中国改革前锋阵地——深圳,探讨落实十点意见。
而这两次会议本身就成为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最好的注脚。
“此次会议与前不同的是,以更长远的眼光来探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有学者这样评论。
这位学者进一步分析,近期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的投资过度膨胀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正是改革不到位、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集中反映。要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必须标本兼治、深化改革。
6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浦东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作为全国综合改革的首个试点,标志着国家综合改革序幕拉开,体制创新全面推进。
有学者指出中国此前20多年的改革,一直以经济改革为主导,今年首度举起综合改革旗帜,把改革从经济体制领域引入更广阔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等领域,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就说:“政府改革既联接经济体制改革,又联接社会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处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 他认为,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任务大都与政府转型密切相关。如金融体制改革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滞后等,与政府改革不到位有关。如果政府主导的投融资体制不改变,政府的职能没有根本改变,这些改革就很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凡此种种迹象显示出继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启改革历史进程之后,改革战鼓再度隆隆擂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