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国纺织品遭遇特保调查 > 正文
 

配额游戏中的中国软肋凸显产业安全体制不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1日 13:41 《经济》杂志

  美国、欧盟突然执行的“特别保障措施”(特保)让中国陷入尴尬境地,一方面是中国不能让步,一方面又不得不让步。事实上中国最大的软肋在于,目前没有可以替代纺织品出口能力的产品选择

  文/本刊记者 陈 言

  2005年,中国加入WTO三周年后,本以为我们在服务业、农业等方面已经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在纺织业换来一定程度的出口增长,终于到了实现的时候,该多多少少地能增加一点纺织品的出口了。但美国、欧盟突然以执行“特别保障措施”(特保)为由,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这让对美欧“自由贸易”理念有不少幻想的中国纺织企业、让相信美欧会按法律程序行事的不少中国专家学者,觉得被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中国为了入世,按WTO的要求做出了巨大的让步,履行了承诺,而美欧则可以随意修改规则,可以不用履行法律程序就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中国纺织企业开始动摇。在该享受自由贸易权利的时候,一些企业不能多接美国的订单。浙江巨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付金国说:“目前我们对美出口量与去年同比基本持平,但对老客户下单时,增加了如遇设限如何承担责任的补充条款。”

  一些企业开始采取出口预警措施。同样总部设在浙江的汉帛集团有限公司,为在纺织品特保“雷区”中对自己出口的产品有一个预警措施,开始更多地收集进口国的相关信息。

  尽管中国对此事态度一反常态地变得强硬,但是也作出了让步,6月11日中欧签署《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备忘录》。而中美纺织品纠纷的谈判将依然艰难,因为这不仅仅是个简单的经济问题。

  中国为什么说“不”

  分析人士指出,事实上美国重拳出击的背后,隐匿着人民币汇率、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与纺织业相关的政治人物的利益等多种要素。要达到这个目的,美国政治人物不惜无视正常的法律手续,采用非常手段,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公布、实施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的限制。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美国的律师事务所很早就觉察到了美国有可能采取非常措施,来限制中国纺织品的出口。但当时认为美国毕竟是个主张贸易自由的国家,它们要限制一个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从调查到最后做出决定,至少有60天的时间,中间留有国外政府或企业提出申辨权利的时间。

  “但是既没有美国行业协会向美国政府提出调查申请,也没有给中国方面任何申辩的机会,只用了4天美国政府就做出了特保决定。”一位协会法律专家摇摇头说,“非常霸道,非常霸道。”

  特保是美国政府自主提起,不经审议立即实施。参加中美纺织品谈判的官员在谈判桌上多次追问美国官员,“美国的法律体制是否还具有它标榜的公正性?”

  中国曾两次希望通过对纺织品出口征税来控制出口。第一次为2005年1月1日,涉及148类纺织品。第二次在美国决定对中国设限以后,于5月20日决定再对74种纺织品加征关税,其中大部分由原来的每件0.2元的税率提升到1元,为原来的5倍。对亚麻单纱开征的关税更是每公斤高达3元,幅度非常的大。

  6月1日,国务院税则委宣布免除中国81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

  6月1日,一个外国贸易振兴机构的官员来北京访问,见到《经济》记者时,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询问中国税制为何变化如此快、如此巨大?

  纺织工业协会的一位官员对《经济》说,我们向来是以大局为重,采取了不少克制忍让的措施,可是美欧,特别是美国并没有撤回他们的设限。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改变忍让的策略。

  在美国的重拳攻击下,中国的任何退让都会被认为是软弱的表现。中国在纺织品出口税制上的变化,正是源于此。

  一个很无奈的“不”

  也许中国的遭遇是任何国家崛起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磨难。战后日本在贸易发展过程中,也不断遭遇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上个世纪60年代的纺织品,70年代钢铁,80年代汽车,90年代电子产品先后与美国等国家发生过贸易冲突。

  不同的是,日本基本上以自主限制出口来缓和冲突的,而中国在与美欧的纺织品冲突中,态度毅然决然,虽也是尽最大的可能采取了让步措施,但从出口税制的执行、撤除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中国在原则问题上的坚硬态度。

  如果上述外国官员能早些看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于3月28日在第二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上的讲话,他理解起来也许要容易得多。杜钰洲说,中国纺织工业使用的农业纤维为700万吨,涉及1亿农民的生计。中国纺织工业在2004年的从业人数为1900万人,雇用的劳动力最多。

  杜钰洲的讲话还谈到了纺织服装出口状况。2004年(973亿美元)比2000年(530亿美元)增加了83%,中国出口中的一大部分利润,也是靠纺织服装得来的。而我们目前还没有能替代纺织的大宗产品。

  这就是中国不同于日本的最大原因。当日本从纺织中逐步退出时,一个更有利润的商品取代了前10年的大宗产品,所以日本能够让出纺织品,以取得钢铁产品的出口顺畅。而中国的出口目前还没有这样的替换机制。

  即便这样,中国也还是很大程度地对欧盟作出了退让。6月11日与欧盟的会谈结果,中国自我设限,10类纺织品的增长率一下子降到了8%-12.5%,而2004年与2000年相比,对欧洲的出口是增加了134.36%,对北美自由贸易区也增加了95.72%。8%-12.5%的增长率,应该说是中国作出的让步非常的巨大。

  “历史的悲哀”

  在美欧采取“特别保障措施”之前,精心地玩了一个数字游戏。各种数据显示,由于中国纺织品对欧美的出口剧增,他们“不得不”采取特保措施。

  西方媒体常用的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纺织品对国际社会的出口剧增,今年1月至3月,与去年同期相比,对美出口增加了78%,对德增加了88%,对法增加了90%,只有对日增加较少,为7%左右。谁看到这个数字,都会对中国纺织品的异常增加感到威胁的。

  《经济》杂志6月9日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求证数字时,协会新闻中心主任孙淮滨回答说:“在WTO框架下,美欧应该用10年时间逐步减少纺织品配额,让中国纺织品逐渐扩大对它们的出口。但是美欧有意识地不遵守一体化比例安排,将70%以上的纺织品配额在2004年12月31日的最后一分钟才一次性地取消,引发了本来配额数目就非常小的中国出口大幅度增长。”从数字上看,基数低反映出增加比例就特别大,美欧不遵守ATC协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反而倒打一耙,说中国纺织品出口速度太快了。

  如果剔除2004年12月31日最后一分钟美欧取消配额限制这一统计原因,看看过去14个月的贸易变化,中国对欧美的出口只增加了7.5%,并非突发性的剧烈增长。

  2005年本该是世界纺织业终于迎来取消配额,走向自由贸易之年,但几个月刚刚过去,就刮起了一股源自美国、欧盟的逆风。孙淮滨说:“猛烈阻击刚处在出口合理释放状态中的中国纺织,理想中期待的一体化年景骤然黯淡,甚至化为乌有。”全世界等待10年之久的后配额时代,在中国遭遇美欧“新贸易保护主义”围攻中落下帷幔。“这不能不是一种历史的悲哀。”孙淮滨说。

  反思与忧患

  在纺织品问题上,一方面是中国不能让步,一方面又不得不让步,中国的政策处于一种尴尬之中。

  中国入世前后, WTO方面的各种书籍可以汗牛充栋了,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有哪一本书在谈纺织品问题时,注意到了美欧并没有逐步减少配额的举动?我们的纺织专业的专家中,有分析能力的专家实在太少。

  谈中国与美欧的纺织品贸易冲突时,我们的眼睛往往只看到了美欧,其实印度、孟加拉、印尼、泰国、缅甸、洪都拉斯、保加利亚等国的纺织业已经崛起,简单服装的生产,孟加拉、斯里兰卡的力量已经非常强大。每年在中国采购200亿美元商品的沃尔玛公司,其纺织品并不是从中国采购的,中国纺织品行业已经受到其他国家的强有力的挑战。

  中国纺织品在没有充分成长为强大的行业的时候,已经开始受到美欧的打压,成为中外贸易冲突的一个前车之鉴。中国的家电、电子产品、自行车、造船、日用杂货等有那么点独立生产能力的产业,与纺织品相比较,能有多大程度的安全体制呢?又能从纺织品贸易冲突中吸取什么样的教训呢?怕是我们的精密机械、电子机械、运输机械等方面正在成长的出口能力,也因准备不足而将步纺织品后尘。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配额新闻 全部纺织品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