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广东模式能否成功转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10日 13:10 经济观察报

  专访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周春生

  本报记者 文钊 北京报道

  经济观察报:广东可算得上改革开放的先发地区,广东经济已经高速增长了20多年,怎样理解广东现在遇到的问题?是一种暂时的困扰还是必然的结果?

  周春生:从尊重历史的角度看,广东经济的增长路径不仅为广东振兴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中国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

  所以,在中国经济增长的初级阶段,广东的经济政策和所选择的经济模式是有积极意义的。尤其当时我们一缺资金、二缺技术,如果当时不搞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搞三来一补,很难发挥我们所具有的劳动力丰富的优势,也不可能创造后来的增长奇迹。

  但是任何一种增长模式都是有阶段的。

  广东目前遇到的困难,有些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来消除,但是也有些是必然的。比如说增长模式的问题。广东的增长模式是粗放型的,以投入拉动增长的高投入高增长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历史上确实有积极的意义,但是现在来看,它的局限性越来越大。

  经济观察报:如果广东现有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广东的出路在哪里?

  周春生:简单地说,广东未来怎么发展,关键要看广东地区在经济发展模式上能否成功转型。

  实际上,我们讨论广东模式的问题,并不是说广东经济现在就一定不能够继续增长了,但是可以肯定,它过去那种粗放式的、靠低成本战略获得增长空间的模式到了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的时候。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GDP的增长主要靠投资和消费这两大块。观察中国这些年的模式,都是投资增速远高于GDP增速,很多地区年平均投资增速在20%甚至30%以上,GDP增速又远高于消费增长速度,这是一个阶段性的状态,不是稳态经济。在稳态经济下,这三者的增长速度应该是基本相匹配的。如果我们以GDP平均增速9%、投资增速30%来计算,要不了几年,投资占GDP的比重会达到100%,这是不可能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高投资拉动的增长方式也是不可能永远持续的。

  而从增长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有三个来源,资本投资、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在投入不变时,经济增长主要靠技术创新。从长远看,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中国的现实看,企业技术含量与中国经济增长的要求有差距,投入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相比是比较低的。而技术的空间是无限的。

  其实广东的增长模式跟中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都是资源消耗型和高投入的增长方式,它们的出路都一样,就是要向集约型、技术型和高附加值的增长方式转变。应该鼓励企业技术下创新,提升附加值,从而提高盈利能力。

  经济观察报:那么长三角呢?很多人觉得现在长三角正表现出更强的增长潜力,是因为其增长模式不同,还是其仍然在资源等方面好于广东的情况?就我们看来,长三角也遇到了土地和资源等问题。

  周春生:长三角的增长模式有一些差异,但是基本模式还是一样的,也都是靠资源开发,靠土地和资源的投入来实现高速增长。长三角并没有摆脱高投入的特征,而且它的技术创新也是不足的。我认为,这些应该引起长三角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提前寻找对策,要充分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必须重视土地、能源和其他资源的制约。因为不管你建立多大的工业园区,能够容纳的企业也总是有限的,资源也总有用尽的一天。

  不过,我观察到的一个情况是,在长三角地区,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说,苏州工业园区的特点是产业集中、门类齐全,他们动用了多种方式来降低成本,再比如上海化工城的规划,把上下游企业安排在一起,上游的废料正好是下游的原材料。

  可能从有些地区来看,有一些限制经济发展的瓶颈还没有完全显现,不过这更需要我们未雨绸缪。中国所面临的能源、环保和自主知识产权瓶颈是无法回避的,我们必须提前做好这方面的准备。实际上,今年以来广东等省区的经济增速回落跟这三个方面都有关系。

  经济观察报:客观地说,过去十多年中,我们一直在强调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看起来比我们想象的要困难,您觉得这种转变阻力或困难主要在哪里?

  周春生:我想,这跟地方政府思路转变不到位有关。因为地方官员实行的是任期制度,这样地方政府首脑便全忽视经济长期发展,而更关注立竿见影的做法,头一天还见不到的工厂,只要肯投入就有了,而技术创新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如果地方政府不改变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思路,那么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很可能就流入空调子口号,而不是付诸实际。

  另外一个方面,在经济政策上,我们对技术创新的重视不够,特别是没有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如果那些在技术创新上大量投入的企业不能够得到合理的回报,而那些不投入创新的人也可以轻易地分享技术创新的成果,如果形成了这样一个文化、信用环境和法律制度,很难想象企业会有很强的动力去做高投入创新,企业会觉得我为什么要付出那么高的代价。但是问题在于,如果大家都不这么做,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又从何说起?

  实际上,政府在这方面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的。比如说对掠夺性的资源开发进行限制,对技术创新进行鼓励,比如允许将技术创新的投入作税前列支等。不管怎么说,这一步我们不能不走。

  反过来说,如果地方政府思路不转变,不能引导企业很好地转变经营模式,那么广东现在遇到的问题,其他地区迟早也会遇到。

  中国需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从而解决增长中遇到的诸如贫富差距等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鼓励走集约化的道路,以技术创新带动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道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过尽管漫长,我的希望是,每年都能够看到中国企业在这条路上迈下坚实的步伐。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