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城市商业银行 走到十字路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8日 11:46 经济视点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程豪良 李凌 王勇

  城市商业银行自出生以来就“先天不足”,它大多是由城市信用社、城市内农村信用社及金融服务社合并而来。所以,自成立伊始,资本金不足、资产质量低下、不良资产比率高等问题一直如影随形。这种情况致使城市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中一直处于尴尬的境地,被业界称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之后的“第3梯队”。

  目前,城市商业银行处境堪忧:前有四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的堵截,后有改革基本完成的农信社作为“追兵”,另有外资银行虎视眈眈。

  1、唐双宁的早餐

  深圳,6月22日早上。

  中国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的早餐桌上,在座的包括河南省开封、南阳在内的7家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行长。然而,这7位行长早餐吃得并不轻松,餐桌上的主题是如何化解风险。这次早餐被视为当时马上要召开的“全国城商行工作会议暨城商行发展论坛第6次会议”序曲。唐双宁说:“好银行要支持它加快发展,差的要限制其扩张,难以救助的要退出市场。”唐双宁说此番话的背景是:自中国银监会确立“分类监管,扶优限劣”的思路后,一方面优质银行高歌猛进,一方面高风险银行如履薄冰。

  “在银监会对城商行制定的6类银行标准中,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最差的第6类城商行的救助成本过高时,也许,就是这类银行退出市场的时候了!而河南省的城商行大部分都处于第5类或第6类!”河南省金融领域某资深人士告诉记者。但是,出现在河南的另外一种声音则对城商行的发展非常看好,“河南省城商行有很好的区位等方面的优势。面对国家对城商行的改革,如果能抓住机遇,它就会得到迅速的发展!”河南省人民银行金融研究处处长张树忠表示。

  从金融界的争论不难看出,城商行此时已走到关键的十字路口!改革的方向决定其前途如何。有消息称:2004年中国银监会提出在今年消灭6类行的目标,按照当时的标准,一共有4家6类行。后来,其中有2家已得到解决,另外2家也向银监会提交了计划。不过,银监会按照5级分类和新的资本金充足率管理办法重新进行风险评估后,6类行又上升到7家。虽然银监会没有公开这7家银行名单,但是,唐双宁的餐桌上出现的行长恰好是7位,显然,这不仅仅是巧合。实际上,开封和南阳城商行已经有了行动。不久前开封当地一家媒体上就出现了公开选拔该市城商行行长的消息。据记者了解,目前入围的4个人选,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地方与银监系统的首肯。按照相关的程序,本次行长人选资格有开封市委组织部门把关,相关手续则由银监系统办理。让人略感意外的是,现主持工作的行长李建才并没有加入本次行长的争夺。而来自河南银监局的消息称,南阳市公开选拔城商行行长的程序已基本结束,新的行长班子已经组建。显然,河南的城商行正在行动,那么,城商行到底该如何走好当前最为关键的一步呢?

  2、二次革命

  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商行的底子非常薄弱:巨额不良资产、资本金严重不足、单一城市制三条绳索牢牢地缚在身上。“这种小而散,且不良率较高的处境使城商行已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境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在今年4月份的中国并购论坛上曾经指出。

  2004年6月,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在全国城商行第5次会议上首次发出信号,城商行要加快实施改造和重组。要着重通过资产置换手段,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并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改造。

  2004年8月,在首届全国城商行董事长培训班上,唐双宁又提出城商行改造的时间表,并对全国城商行进行了6个档次的分类,争取用1年左右的时间去消灭经营状况差、各项监测指标不符合要求的第6类行,争取3年内完成高风险城商行的风险处置工作。

  这意味着城商行必须迅速做出抉择,要么奋起发展,要么退出市场。

  如果将1995年的“城市信用社改造为城商行,初步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框架”视为中国城商行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那么,即将展开的城商行大规模重组整合,无疑是城商行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而这次革命的核心和意义在于:资源整合、化解包袱、增强实力、迎接挑战。

  为了配合城商行改革,中国银监会2005年上半年起草了《城商行监管与发展纲要》,它是中国银监会首次对城商行监管与发展进行的整体规划。

  “这是银监会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勾勒出城商行的前路。”几乎所有被访的城商行人士不约而同地说。

  虽然城商行改革的路线如此清晰,但是,其外部和内部面临的挑战和困难让改革的前途充满坎坷。

  首先,外部有国有银行改革的积极推进、股份制商业银行一路领先、外资银行不断引入的挑战。其次,有历史固有的3条绳索,以及由于地方政府参与其中而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难以解决。比如:地方政府等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银行联合的资本问题、银行行长的任命问题、失去了优惠保护的发展问题,等等。

  通过各方的利益博弈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国内有没有改革的范本可以参考呢?

  3、改革标本

  被视为城商行“二次革命”的跨区域经营尽管经过多次尝试还未出现成功案例,但改革的步伐却有借鉴意义。

  2004年7月28日,浙商银行(全名为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悄然亮相,开始了为期两周的试营业。尽管有关方面不动声色,但还是备受瞩目。因为跻身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浙商银行,前身是浙江商业银行。在一直秘而不宣地进行着的城商行重组潮中,是率先拨云见日的第一例,这次成功的重组因而被誉为“一号重组”。

  浙商银行还因引进民营资本而成为城商行中的“标兵”。据悉,该行注册资本金为15.0073亿元,由15家股东共同出资,其中13家是浙江知名的民营企业,如万向集团、轻纺城、广厦集团、吉利集团等。从股本比例看,现时的民营股本为85%,从而,业界对其有“货真价实的民营银行”的提法。

  而上海银行则与浙商银行的重组不同,走出了跨区域经营的路子,它的第一家分行将设在浙江省宁波市。

  事实上,城商行实现跨区域经营的形式并不仅仅局限于“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以相互参股、控股、交叉持股、兼并收购等方式进行的联合经营也是实现形式之一。

  一个事实是,有多家银行悄然突破了跨区域经营的禁锢。银川市商业银行在宁夏境内实现了跨区域发展;威海市商业银行借山东高速公司入股之机,在济南设立分支机构,从事交通系统业务;温州、台州等城商行通过调整网点布局,向乐清等辖内经济强县延伸;哈尔滨市商业银行通过收购双鸭山城市信用社,在双鸭山市设立异地分行;西安市商业银行拟通过收购汉中城市信用社在省内设立异地分支机构,并已得到银监会的原则同意。

  此外,济南市商业银行参股德州市商业银行,已首开城商行资本联合的先河。沈阳与阜新、葫芦岛、辽阳等周边城商行则达成了入股或相互参股的意向,东北地区部分城商行提出了对等参股的意向。

  中国银监会有关官员也表示,当前以及今后几年,城商行主要发展方向是:重组改造和联合。通过联合、并购的方式,城商行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发展,从而突破单个城市的限制,实现跨区域发展。

  但是,河南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4、第6类行如何“谢幕”

  这次最令人瞩目的焦点应该是“银行的退出”或者说是“消灭”了。

  2004年的数字是:全国112家城商行中约有45%经营状况不佳,其中有20家左右已跌入即将被“消灭”的范围。

  金融分析人士认为,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如果差的银行与好的银行一样享有相同的经营权力,没有市场退出,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好的银行也会尽可能地去经营风险大的业务。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让差的银行继续经营实际上是对金融资源的浪费,不利于效率的提高。所以,提出淘汰部分城商行是中国银监会监管思路向市场化迈进的巨大转变。

  但是,城商行市场退出毕竟不同于一般公司的破产退市,一个虽然是经营状况极差的银行所涉及的问题也是方方面面的。毕竟纳税人和储户是没有责任的,不能让他们来为这些最差的城商行埋单。

  虽然有《公司法》、《破产法》、《商业银行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对金融机构的退出缺乏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办法。监管部门往往对银行的准入很严格,但是对日常监管以及如何退出的问题重视不够。

  少数城商行之所以走上“绝路”,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监管层、地方政府、经营管理者都有相应的责任。从目前情况来看,金融机构实际上还缺乏市场化的退出机制。所以,消灭最差的城商行只能靠政府来解决。

  但是,政府的处境也相当尴尬。实际上,他们并不清楚,如果这些经营不好的金融机构由他们兜下来的话,这个黑洞到底有多大。对政府来说,这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是,政府不能不去思考应对的办法,否则,就会引起社会动荡。

  5、地方政府的难题

  所以,地方政府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让目前还属于自己的城商行“死掉”。

  在城商行利益格局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城商行的改革必然涉及地方政府的利益重新调整。城商行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一般也是当地城商行的最大股东,许多地方城商行的董事长和总经理都来自政府部门,城商行的贷款决策也都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地方政府来说,能保留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是极为重要的事。因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当地的机构无法控制,而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是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绩工程,又确实需要一家城商行来为地方服务。

  但城商行的改革对地方政府的既得利益形成了挑战。

  “河南某市商业银行引入战略投资者正陷入僵局之中。这个商业银行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标准,地方政府没有财力进行新的投入,需要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本地几家著名的企业有意入股该银行,但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放弃对该银行的控股权,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已经争执了相当长的时间,至今没有结果。”一位银行人士说。

  地方政府的想法是,既引进战略投资者带来资金,又继续保持政府对银行的控制。而在战略投资者看来,自己拿出的是真金白银,地方政府不能再继续干涉银行的经营。新的战略投资者想把城商行打造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改善银行的治理结构,淡化行政色彩。

  看来,城商行的改革刚刚破题,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调整,还需要时间来磨合。

  6、“城商行”的定位

  改革势在必行,尽管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城商行必须向前发展,才能有利于改革的进行。在城商行的发展中,首先解决的应该是它的定位问题。

  “中国城商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定位不够明确,很多城商行还在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还不能给中小企业和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这有外部金融环境和市场条件等外部原因,更重要的还是城商行自身的原因:公司治理不完善、业务手段单一、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这些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制约着城商行的生存和发展。”唐双宁说。

  如果仅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城商行的确面临着愈加激烈的市场环境,在没有任何国家政策支持的情况下自我发展,带着政策的脚镣“独舞”。

  但如果换一个视角,城商行具有的优势无疑又是令人羡慕的:城商行处在经济活跃的中心城市,面对的是城市中最有价值的客户,这样的优势是农信社所梦寐以求的;从网点布局来看,城商行的网点布局在所有银行类金融机构中也是占据最优的一块,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从农村撤并网点,加强城市的网点布局,这恰恰是城商行已经占领的地盘;对于外资银行来说,即使放开经营地域限制,它们也不会在网点布局上进行大规模投资,而城商行在城市编织的营业网络也是外资银行没有能力复制的。

  在许多城市,城商行是当地最有竞争力的银行。许多城市的商业银行虽然只在一个城市经营,但资本收益率等经营指标却在全国都是数得着的。比如,北京商业银行和上海银行。河南本土的郑州市商业银行已于2002年实现了盈利,发行的银行卡也因能在国外使用而受到消费者喜爱。“××城商行是市民自己的银行”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这是城商行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因此,城商行的定位还应当是所在的城市,办‘市民的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为基本客户群,为所在的城市提供金融服务才是最为核心的竞争力。”张树忠说,“作为地方性中小银行,城商行的主要作用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当地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城商行要坚持这个经营方向,不断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加强对地方经济建设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开拓生存空间。”

  即使有一天国家放开了对城商行的地域经营限制,城商行还是要耐得住寂寞,冷静地思考自身的优势,不能盲目搞扩张,要保持在所在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城商行就成了没有根据地的“游击队”。

  7、智慧经营三策略

  2006年注定成为中国银行业的生死年。到那时,受到国家保护了57年的大门将被彻底打开,外资银行会像洪水一样扑向正在快速发展的被誉为“世界经济增长奇迹”的中国。

  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都基本趋于成熟,况且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就连农业信用社也获得了高达1650亿人民币的央行票据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城商行必须尽快发展,稳定自己在城市金融市场的地位。这就需要更多的业务创新,运用智慧经营。河南省金融学会专家结合我国国情和现有的政策环境,指出了城商行运用智慧经营有三大策略。

  首先要大力发展理财业务。虽然人民币理财业务在目前的市场上已经趋冷,但是其作为吸收存款的手段却不容忽视。所以,城商行应从开发更多形式的外汇和人民币理财产品来提高经营水平。

  其次是扩大中小企业特别是小甚至是微小企业的贷款,发展这一类贷款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种种原因下,小企业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无望的情况下,往往通过民间资金市场进行融资。而民间融资市场的利率一般都很高,像温州,高时达到年利率20%,一般也有10%左右,这还是比较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在那些不太正规的民间融资市场,年利率更高,有的甚至达40%。

  这样,无形中就给了城商行一个机会。央行加息后,城商行的贷款利率不再有上限设定,城商行的自主性得到加强,因此,对于中小企业贷款,可以通过贷款利率的调整来弥补会给银行带来的可能损失。

  从长远来看,小企业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最活跃和最有成长性的一分子,城商行通过增大对中小企业贷款,无疑会从中小企业的成长中获得较高的盈利空间。

  再次,城商行要大力发展个人消费贷款。相比其他类型的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具有较高的还款能力和盈利能力。有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高达75%以上,而不良贷款率不到0.5%。正因为如此,得到了包括国外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业的青睐,最近几年发展很快。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2003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1779.74亿元,同比增长了42.46%,而2003年比1998年增长了26.64倍。6年间的个人住房贷款,占个人消费贷款的比重高达75%以上。

  不过,城商行要想在个人消费贷款这块大蛋糕中分到更多,今后还要在营业网点、专业性和高效服务等方面下工夫。按揭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已日趋成熟,消费者关注的不再是小摊小贩式的降价促销,而是更多的专业化服务。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技巧只是在现有政策环境下的产物,不排除今后政策环境的改变,城商行的发展还会出现更多的手段,比如发行次级债务、重组上市、组建基金公司,等等。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