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警惕汽车行业的奥克斯们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6日 06:35 第一财经日报

  张宇星

  近段时间,“奥克斯”成为汽车行业最热的词汇之一。先是奥克斯宣布退出汽车业,然后是奥克斯用户要求维权,再后来是奥克斯有没有造车和卖车资格的争论……

  短短一年时间,奥克斯不成功的造车经历,让自己的声誉蒙受了巨大损失。至少在
汽车产品上,没有体现其“以人为本,诚信立业”的企业宗旨。然而,“奥克斯现象”给汽车行业带来的震动也是巨大的。实际上,在汽车行业里,这种现象并不是孤立的,从企业层面上说也绝非一个奥克斯。车行还有没有“奥克斯”

  不久前,在北京海淀区五道口十字路口路附近,某经济型SUV企业的一个销售点黯然撤离。不仅在北京,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面店大小与摩托车销售店相当、维修条件十分简陋的所谓经济型SUV专卖店,都有收缩或撤退的迹象。

  随着前两年汽车行业出现“井喷”,一些具备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蜂拥而至,通过各种手段实现“造车赚钱”的目的,而门槛相对较低的所谓经济型SUV就成了突破口。

  在这些车型上,车身是买的,发动机是买的,其他几大总成也大多是买来的,他们所要做的说得好听是“组装”,说得不好听就是“拼装”。由于缺少严格的试验手段、缺少明确的技术来源,缺少可靠的质量保证,缺少完备的销售服务网络,导致各种问题不断,消费者反应强烈。

  据本报掌握的数据,从2004年2月进入汽车制造业,到今年3月宣布退出,奥克斯在市场上已经销售1947辆汽车,在全国的53家经销商中还留下了63辆未卖出的汽车。

  如果以奥克斯一年销售2000辆汽车来计算,在轻型车或SUV行业当中,很多企业的业绩甚至不如奥克斯。

  根据汽车行业的统计,今年前5个月,在两轮驱动SUV的23个厂家当中,销售超过1000辆的有8家,100辆以下的有6家;在四轮驱动SUV的17个厂家当中,销售超过1000辆的有8家,100辆以下的有了6家。当务之急

  中国汽车工业散、乱、低、慢,是一个议论十几年而得不到根本解决的老问题。在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中,难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在100多家整车制造企业当中,恰恰是这些年产销几百辆、上千辆的企业对社会公众、对消费者构成的潜在危害最大。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武高汉表示,经营者的恶意退市对消费者是非常不负责任的。目前许多奥克斯汽车已经出现了问题,但却因为没有配件而得不到修理,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他强调,奥克斯汽车的安全隐患不但影响到奥克斯车主,还会在行车中波及其他车主和路上行人。一旦因奥克斯汽车质量问题引发车毁人亡事故,就不仅仅是产品质量问题,而上升到社会问题。

  因此,如何警惕与防范车行奥克斯们,就是当务之急了!

  警惕奥克斯们的别有用心。实际上,不少企业进军汽车业本身就是一个幌子,甚至是别有用意。在其主业经营不利或希望抓消费者眼球的时候,他们寄望于巧借进入汽车行业,制造轰动效应,声东击西。正当某品牌高调进入汽车行业之时,其老板在与朋友的交流中就称,还不是为了卖××(该企业的主业)产品!

  警惕奥克斯们的宏伟蓝图。2004年2月,奥克斯在北京钓鱼台高调宣布进军整车制造业,“5年时间计划投入80亿元资金,最终实现45万辆年设计产能”。而汽车行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产业,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把明天许诺得太美好、太诱人,人们就不得不多一份防范。

  警惕奥克斯们的仓皇出逃。随着国家法规的不断加严,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一些实力不济、目的不纯的企业或个人必定要无奈退出,甚至是恶意退市。某知名老板就曾大言不惭地称自己不怕什么,失败了也没有关系,大不了回去种地、养鱼、养虾。但是,他也许忽略了买了他的车的消费者。对于这样的企业或个人,人们尤其应该格外警惕。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