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郑州会展:做大构想与现实困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04日 14:41 经济参考报

    经济视点报记者:桑燕

  2005年6月,郑州市出台的《关于大力发展会展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经过3~5年的努力,把郑州市建成中部会展之都和中国会展名城。在此之前,郑州市也曾多次提出把该市建成会展名城。但这一构想却遇到了举办硬件设施有限与缺少产业支持等困局。现今,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在发展会展经济,且竞争非常激烈。在此时,郑州要做大会展经济,成为会
展名城,还面临着诸多考验。

  7月9日,升级为中国国际会展文化节的中国会展年会,将在河南郑州举行。虽然,距此还有近10天时间,但郑州已为之沸腾。不但郑州会展办的工作人员为此忙碌了数日,各家媒体也在为它的到来宣传造势。

  而在造势的背后,是郑州发展会展业的热情和信心。从上世纪90年代初,立项建设规模在当时尚为数不多的中原国际博览中心,到近期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的郑州市发展的18项意见中,都可以看出郑州市一直想把发展会展业作为该市发展的一个大方向,表现出郑州市对发展会展名城是志在必得。

  6月,郑州在出台的《大力发展会展业的意见》中提出,经过3~5年的努力,把郑州市建成以区域性会展为基础、国际性会展为主导的中部会展之都和中国会展名城。

  3个月之后,让郑州人引以为荣的“中西部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建成投入使用,这让郑州人的会展名城之梦将变得更加现实。

  郑州的会展梦

  “郑州发展会展经济的蓝图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现任郑州市会展办主任的郑州市商务局副局长阎铁成对郑州市会展业的发展了如指掌。

  郑州发展会展业是与商贸城的定位相辅相成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提出商贸城建设之时,发展会展经济作为郑州城市发展的另一个方向被同时提出。

  郑州南北居中的区位成为发展会展业的独特优势,俗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而居全国交通一大中枢的郑州使无论来自南方或北方的客户都感到距离比较适中。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的交会点,直到现在仍是一种无可替代的优势,而这更是会展的羽翼。

  “办会办展,把商户留下来,发展市场。”郑州最早的会展理念依然是依附在商贸城的定位上。

  改革开放以来,郑州确实也成功承办了一些全国性的会展,特别是糖酒会,连续在郑州举办了八届,每次的规模都在10万人以上,被称为中国第一展会。

  “全国糖酒会真正形成规模的是在郑州。”这是被公认的事实。

  “优越的条件和举办展会的成功经验,显示了郑州会展业发展的潜力。”阎铁成对郑州当时的会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1992年,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对郑州市会展业的发展给予了坚定的支持。当年,投资建设了中原国际博览中心。这个现在看上去有些设备落后的展馆,当年在全国却是为数不多的大型会展场所。

  随着会展热的到来,全国刮起了会展风。一些城市的会展优势开始迅速展露出来。而郑州办会展的积极性却有所下降,展馆陈旧,加上组织不够好,郑州渐渐沦为会展的“二流阶层”。

  “把郑州划为会展城市的第二梯队,也是对郑州的恭维。实际上,郑州排在第三梯队还要靠后。”河南省会展业商会会长王永国分析道。他把北京、上海、广州的会展业归为第一梯队;大连、厦门、深圳是第二梯队;而在第三梯队中,与周边的城市相比,至少中部比不上武汉,西部比不上成都,郑州在会展业方面确实显得有些楚楚可怜。

  2002年,郑州市委、市政府在请来众多专家对郑州市做发展规划时,结合河南的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及郑州的区位优势,又一次把发展会展、物流确立为发展方向。

  同年,在规划郑东新区时,又把新的会展中心作为郑州市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其规划的一部分。

  “规模全国第三,奢侈算得上一流。”这个以22万平方米的面积被誉为中西部最大的展馆,成为郑州的骄傲,也成为郑州又一轮冲刺会展经济的开始。

  2005年,发展会展经济被列入郑州市城市发展18项意见,成为郑州发展的一个侧重点,且建设“中部会展之都”和“中国会展名城”成为郑州发展的另一个新的口号。

  用20年的时间,为郑州确立了会展命题。在全国大中城市你超我赶的今天,郑州市会城名城之梦的求解还有多远?

  尚未有品牌会展

  对会展业的热衷,是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逐。

  “会展给一个城市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是任何活动都无法取代的。”阎铁成说。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8~1∶10,即展会所带来的住宿、餐饮、交通、通讯、旅游、贸易等相关消费收入可达展馆收入的8倍。

  “会展从实际收入来看,并不明显,它主要是对当地的经济拉动比较大。”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总经办主任吴韶认为。

  “郑州想在近几年内打造成中国会展名城,有点困难。”从事会展行业数十年的王永国会长对郑州会展业的发展并不乐观。

  “除了交通、商贸城,郑州的优势在哪儿?”他问。

  作为中型城市,郑州没有形象优势,无法与北京的首都地位相提并论,也无法与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相比拟。

  郑州没有自己的品牌展会。广交会让广州变得人流攒动,大连服装节成为大连的又一个旅游黄金周。而郑州唯一的郑交会,也在数次失利之后,影响越来越小。

  “在二级城市发展会展,要有自己的个性,而郑州没有相应的产业做依托。”王永国认为,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做农业的文章应该是自己的一个出路,但全国农机博览会在郑州举办3届之后,也流于外地。

  想争取全国大型的流动展会,硬件设施有限。以前,郑州有两个会展场所,一个是中原国际博览中心,有4个展厅共432个展位。这个当时在全国号称一流的展馆,如今已落后于时代,狭小的空间和简陋的设备,被拒在了承接大型展会的门外。另外一个是有着200多个展位的外贸货栈,但其用于展览的收益与黄金地段身份的落差,使它不得不外租,现在成为郑州颇具盛名的欧凯龙家具广场。

  “以前做会展每年不过100多万元的收入,现在出租给欧凯龙,一年的租金就达600多万元。”有人说。

  “现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即将建成,也许将改变郑州会展的现状。”作为郑州会展发展历程的见证人,王永国的话里明显透着痛心和焦急。

  “郑州是到了该想想如何发展会展的时候了。”作为中原国际博览中心的一名老员工,吴韶非常同意王永国的观点。

  他说,在高速公路发达的今天,每个城市都有密织的交通网,郑州以铁路独秀的交通优势实际已经被弱化了。而在各个城市争相发展会展的现在,很多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给分解了,每个城市都有了自己的展会,郑州的区位优势和商贸城的依托也已被淡化了。

  想像广交会和深圳高交会一样,营造自己独有个性的品牌展会,郑州又没有独特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珠三角以自己的经济特色,打造起高新技术产品基地,为高新技术产品会展中心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郑州有什么?

  但阎铁成并不同意这些观点。他认为广州、深圳也不是因为有当地的产业优势才举办的展会,而是先举办展会,才带来的产业发展。“产业依托只是会展非常小的一方面,国际化的大城市是不会依托当地的产业来发展会展的,而是以自己的融合优势来聚集全世界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他说。

  “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全国糖酒会为什么从来没有在北京、上海举办过,而只在中等城市举办?那是因为这种会展规模太大了,一是在大城市举办,将会增加大量的成本,二是过多的人流会给这些原本拥挤的大都市带来超负荷的压力。”阎铁成还举例说。

  “这说明郑州还是有适合自己发展会展的空间的,剩下的只是以后怎么发展的问题。”阎铁成铿锵有力的语气中透着自信。

  先靠“外援”造势

  如何发展郑州的会展经济?这是一个大命题。

  王永国用“走出去,请进来”来表述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培育一个品牌展会,需要长期的努力和成熟的条件。郑州要想打造会展之都,就要先把会展的氛围、发展会展的形象塑造出来。所以,开始应该先把国外的一些大型的展会请到郑州,它们以前也许会选择北京、上海,但随着大城市物价的上涨,拿出郑州的有利条件,把适合在中原地区举办的会展请到郑州来。另外,把国内成熟的、成型的会展引到郑州来,来营造郑州的会展气氛,并能扩大郑州的形象宣传。

  在这一点上,阎铁成与王永国的观点是相似的。

  “目前,郑州没有自己的品牌展会,首先要把目光盯在全国20多个流动性的大型展会上,争取适合郑州发展的展会。”阎铁成说。

  阎铁成的话不无道理,这些展会的规模大多都在1000个展位以上,在没有自己固定的品牌性展会时,这是最有效的捷径。

  但全国流动性的大型展会不过20多个,而每个城市都在对它们虎视眈眈。据说,有些展会需交高达几百万元的赞助费,但依然有很多展会连明年的举办地都已经定好了。郑州要争取又何其难啊?

  既然是流动会展,其局限性不可避免。郑州要打造中国会展名城,依靠外援毕竟不是办法。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创建长久性的固定品牌仍是最现实的出路。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其周边也是农业大省,郑州会展还应该围绕农业做文章。”阎铁成认为。以后要创建有关农业、农资、农机的品牌会展。

  同时,河南也是一个人口大省,消费品会展也是以后发展的一个趋势。

  河南的食品在全国声名显赫,开创食品的专利展会,是对地方产业拉动最紧密相关的优势。

  与此同时,还应经常举办房展、车展等针对地方消费的展会,以营造会展环境和拉动地方消费。

  发展中的警示

  楼市泡沫的喊声刚过,现在又有人喊:“该挤挤会展经济的泡沫了!”网上有关发展会展的专家建言也数不胜数。

  会展经济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在中国形成了一股会展风,每个城市都在发展会展经济,每个城市都在办会办展。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凡事过犹而不及”。展会的泛滥,最终会导致会展业的过度膨胀。

  《赢周刊》的一篇文章揭示了2005年广东地区形形色色的机械模具展:3月份中国(深圳)国际机械及模具工业展览会,4月份第三届陈村机博会,5月份第十二届华南国际机械及原料展,6月份的2005年广州机床展模具技术展暨工控自动化仪器仪表展,7月份的第六届中国(广州)国际建筑装饰博览会……据阿里巴巴机械资讯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5月份全国就有展会大大小小24个之多。

  在某一段时间内,郑州的紫荆山公园的房展也是接连不断——房展会、住交会让人眼花缭乱。

  “举办会展太多,也会形成弊端。”王永国又把问题抛了出来。

  在此之前,郑州就存在着多头审批、重复发展的问题。由于省、市部门沟通少,常常出现各办各的,有时会在同一个季度乃至同一个月由省、市不同部门举办同一类博览会。

  如2005年3月12日,郑州市举办了第三届电动车博览会,3月底,又出现了首届电动车博览会。按规则,一般在4~5个月内不能在同一个城市举办同类会展。没有整合资源,规模化发展,只能限于同质化竞争。

  “其实,打造中国会展名城,有自己个性和固定的大品牌展会不需要太多,否则,所有的展会都将变得没有个性。剩余的主要承接国内外的大型流动会展,平时再辅以地方性的小型展会。”王永国用“多、杂、乱、散”来形容郑州会展业发展的特征。

  “现在,有很多的展会都是为了收取展费,不考虑参展商能通过展会得到多少效益。”王永国介绍了会展业的一些内幕。

  这种只看眼前利益的会展,最终将导致整个会展业的“诚信危机”,致使很多商户看到会展邀请函就感到头痛,丧失了参加展会的兴趣。

  另一方面,很多会展成为当地政府的形象工程和政绩摆设。“动辄就有××展会成交额达××万元的报道,很多都是事先定的,只不过在现场做做样子而已。”一位专业承接展会的会展公司的工作人员自曝内幕说。

  “发展会展需要时间,创建一个品牌展会,更需要时间的培育,还有大量的资金支持。”阎铁成说。会展是一项社会工程,也是一个城市综合水平的体现。发展会展需要环境、城市形象、治安、广告、旅游、餐饮、经济、文化等整个社会的支持。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