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竞购优尼科之所以成为国际焦点,并不仅仅因为中海油抛出高达1500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价格,而是中国志在必得的姿态表明了中国在能源问题上的一种战略意图。
★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明军 /北京报道
于无声处是惊雷。
一家中国石油公司收购美国石油公司引起的震撼不啻于一个惊雷。
6月28日,有消息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称中海油)首席财务官杨华带领数位高层管理人士,在美国与优尼科公司(下称优尼科,Unocal Corporation,纽约交易所股票代码:UCL)的收购商谈已经正式开始。
此前的6月22日,中海油宣布已向优尼科发出要约,以每股优尼科股票67美元的价格用全现金方式并购后者。这引起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当日和随后作出连篇累牍的即时报道。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金额最大的跨国收购案例,要约价相当于优尼科股本总价值约185亿美元,即15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也只有17.5亿美元。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价格,比雪佛龙此前提出收购优尼科的价格高出约15亿美元,即120多亿元人民币。
中海油自有现金为30多亿美元,其余的收购资金来源是三家银行。其中,高盛财务伙伴有限公司(Goldman Sachs Credit Partners L.P.)和摩根大通证券(亚太)有限公司(J.P.Morgan Securities (Asia Pacific) Ltd.)提供总计30亿美元;中国工商银行提供60亿美元;中海油大股东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提供长期次级债形式的贷款45亿美元。分析人士称,中海油已经量出了自己的全部家底,如此兴师动众的收购背后,其战略意图已经远远比收购所需的资金数额更引人关注。
优尼科魅力何在
坊间和媒体对于中海油的收购解读不一。有专业人士独辟蹊径地认为,随着中国石油消费和进口数量的日趋增加,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暗示着中国石油战略日趋倾向海洋石油。
中海油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后者是成立于1982年的国有公司,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其正从一家纯上游开采业务,发展成为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型能源公司。
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 Corporation)是一家以海外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州,已有115年历史,员工数量为6600人左右。优尼科目前业务包括北美和国际原油及天然气开采,物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及房地产等业务。
目前优尼科的油气业务主要分布在亚、欧、非洲等地区。优尼科目前已探明石油及天然气储量中约70%位于亚洲和里海地区,这些油气田几乎全部来于海洋。其中里海有两个,泰国湾则有100个开采平台,主要是天然气。截止至2004年底,优尼科被证实的储量为18亿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储量占56%,美国26%,加拿大6%,其他国家与地区为12%。其在全球范围内日油气产量为41.1万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占54%,美国33%,加拿大7%,其他国家与地区为6%。截止至2004年底,优尼科公司总收入为82.04亿美元,净利润为12.08亿美元,公司总资产达131亿美元。
如果中海油收购优尼科成功,将带来海油油气资源开采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石油利用的海油来源比重将进一步加大。
海洋石油比重上升
据悉,海洋油气资源非常丰富。法国的一个石油研究所估计,世界石油资源的最大储量为1万亿吨,而可开采石油储量为3000亿吨,其中海洋石油占45%。世界天然气的总储量约在255-280万亿立方米,海洋的天然气储量为140万亿立方米。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教授刘月田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海洋油气资源开采难度大,但油气资源的前景非常好。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如果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未来使用海洋油气或将成为一个方向和增长点。
中海油宣称,相信合并后的公司将在亚洲能源市场取得领先地位,并可以在中国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合并后公司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将比中海油提高一倍以上,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将增加近80%,达约40亿桶油当量(1吨原油合7-7.5桶),并且中国可以由此进入墨西哥湾和东南亚这两个重要的石油产地。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已在世界30多个国家参与了65个油气项目的勘探开发,中方累计投资70亿美元,共获得份额油6000万吨。其中2004年获得份额油为1750万吨(合1.2亿桶左右),占当年进口原油的21%。预计到2020年,中国当年海外份额油达到7000万吨,争取占到当年进口总量的1/4。
按此计算,中海油获得40亿桶油当量,相当于中国2004年获得的国际份额油的30多倍。
2004年全年中国进口原油12272万吨,增长34.8%。但其中海上石油占有多大比重,尚不可知晓。但是海洋石油比重的增加,似乎成为必须。
刘月田教授认为,中石油收购优尼科的行为尽管涉及金额很大,但不能说是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收购行为的最后一个。随着中国石油需求量的增加,未来新的更大收购行为也有可能发生。
仍需解决多种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中海洋收购优尼科注定了不会平坦。主要是要防止授人以柄,被他国指责为输出通缩。同时,中石油的收购行为,是否是解决中国日益严重的贸易摩擦问题,仍存在争议。
南方证券研究所石化行业分析师李少明指出,中海油可能存在被指责输出通缩的可能。目前全球石油已经很高,中海油的收购行为抬高收购价格,进而被指抬高全球石油价格,最后石油需求大降,导致价格下跌,引发通缩,中海油可能会背黑锅。
6月16日举办的日中商务合作研讨会上,日本兵库县立大学教授安室宪一指出,要消除中国与发达国家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需要借鉴日本的经验,变为海外直接投资大国,企业向欧美进军不可避免。过去日本通过这种办法,比如日本在北美的汽车生产超过500万台,日本成功地避免了日元升值、贸易摩擦等问题。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除了出于国家石油战略的考虑之外,是否具有类似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部门,TCL、海尔收购跨国电器企业的类似功效,即成功地避免贸易摩擦,同时避免人民币升值呢?此仍有争议。
中山大学的博士后李善民表示,日本1980年代收购美国企业客观上解决了贸易摩擦问题,但出发点却是为了解决市场问题,其收购也不能说是成功,因为管理、技术、战略、文化问题并没有解决好。而且日本的跨国收购表现为跨行业收购,比如电子企业收购娱乐业,且主要在制造业领域。而中海油的收购行为既是在本行业内进行的,同时也不是制造业。而中国的贸易摩擦,主要是在密集性产业比如纺织领域,也不是在石油领域。
中海油自从6月22日宣布收购计划后,中海油在香港的股价(0883)截至6月29日,一周累计上涨了近9%。当日中海油在香港股市早盘一度劲升6.4%,早盘收市时略有回落,收高了5.81%至4.55港元。
市场观察人士普遍认为,这意味着市场支持中海油斥资185亿美元竞购优尼科的行为。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6月28日调升了中海油的投资评级至“表现优于大盘”,原为“中性”,称其竞购优尼科是明智之举,股权稀释程度低于此前所担心的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