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汽车营销的挑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30日 15:58 《财经界》

  2004年是中国车市的大“井喷”效应。一方面,去年市场的急剧放大,终端消费者真正的需求到了经销商手上,在向厂家下订单的时候,一定有所放大,因为大家都希望尽可能掌握一些稀缺资源,另一方面,生产厂家收到订单,也会有超前估计,所以去年11、12月份产销矛盾彻底暴露出来。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量过剩,只有向经销商狂压,产量和市场严重脱节。

  我们很多经销商在2004年以前还沉湎于挖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甚至第三桶金。当时可能很少有人或者根本没有人去思索,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到底是怎么挖来的?是靠自己的本事,还是机会,还是命好。大家都没有认真去分析,我们曾经的暴利时代,也不外乎是我们把握了好机会。过去,汽车在中国是被当作生产资料的。一旦说到资料,就意味着资源的稀缺性,而我们的第一桶金、第二桶金、第三桶金就是我们用各种渠道掌握了这种资源,势必会得到发展。掌握了资源,发展不能说是完全的发展,更重要的一点是,事实上产品的价格和市场消费者清楚的价格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随着现在市场的不断开放,媒体的不断深入揭幕,信息越来越公开;产业政策的不断明朗,原有的稀缺资源变成了公共资源,原有的营销方式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和障碍。 

  在微利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在做一些什么?我们有必要对市场的前景做一下准备。

  经销商面临的挑战

  随着对外政策的不断开放,跨国公司、国外的财团、国外真正的汽车零售行业大鳄随时准备进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未来我们所要面临的挑战,经销商所面临的压力是什么?我从四个方面来阐述:

  第一个挑战是对生产厂家来讲,经销商与厂家地位不对等,未来库存的压力在经销商中永远会存在。新车型的不断推出,厂家更严格的商务政策,为了扩大销售,经销网络的盲目扩张,这是对现有经销商的压力,来自厂家的压力。

  第二个挑战是政策和法律的压力,比如讲品牌管理方法,“三包”政策,第一个出现问题找的是经销商,找到经销商后,在我们和厂家不对等的情况下,所有的压力压到了经销商这里。经销商为自己的品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有可能为此受到严重的打击。

  第三个挑战是资金方面的。由于这几年车市的轮番降价,消费者对市场、产品的认知不断成熟,对自己的需求不断成熟,同时他们对产品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前几年的暴利时代,所有的经销商都会认同一点,我们要满足客户的需求,甚至满足客户超前的需求。由于市场价格的激烈竞争,去年提出了市场过度营销的概念。随着整车和零配件的市场价格下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期望值提高,由于在暴利时代对售后服务的成本有时候并不考虑,所以我们说的是过度营销。

  前几年一般是从这样两个方面做的:一是营销,还有一个是售后服务功能项目的增加,使得消费者对原有的期望只会放大,不会缩小,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成本要增加。而厂商是不会考虑的,你做得越好、越多,对它来讲帮助越大。你只会对品牌的价值做出贡献,对经销商的回报,厂商不会予以考虑。随着各方面的压力,原来手上有上百万元都可以变成车商的故事,也不会再存在。现在要做一个经销商要动辄上千万、甚至几千万、上亿元的资金,原先的高速运转现在可能会变成低速运转,会带来资金周转的风险。伴随着消费者对未来产品和价格的期望,这个现象还会继续。这是另一方面的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经销商之间的竞争,不同品牌的经销商不断增加,同品牌之间的经销商竞争加剧。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产品都是同质化的。我们的售后服务、产品其实都是同质化的,惟一可能导致的就是价格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够生存,不外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不可被复制,一个是差异化。

  经销商在产业链中的地位

  我们的经销商在产业链中真正的位置到底是什么?我们的经销商到底是谁?在去年下半年车市的变化中,经销商都是怨声载道,但是如果认真分析一下,经销商的位置、作用,自己搞清楚自己是谁的时候,就会发现怨谁都没有用。到目前为止,国内的生产厂家与此现象无关。

  在中国的市场中,汽车产业链中缺失的是最重要的分销这个环节。我们认真分析一下,我们的分销商是谁?就会发现是厂家自己,势必它和生产厂家是一个共同体,整个产业中的利润就会非常集中在厂家自己的链条上。显然,组装厂也好,生产商也好,厂商也好,保持优势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控制经销商。如果在这个产业链上我们认清楚经销商的位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经销商是最苦的。他们要承担产能扩大、市场的需求,要承担零售网点扩张大于市场的需求,还有我们同业的竞争压力;同时最重要的是经销商的成本不是过高,是非常的高。2003年前的暴利时代是不会再有了,不会再有动辄投资几千万,经销商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和厂商的关系,经销商只能是厂商的奴隶,对和错都是你来承担。这也是一种功能的缺失。

  微利时代的精细化管理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进入微利时代是必然的。前几年,我们经销商朋友一起在沟通,考察过国外的汽车市场,大家都预感到而且非常认同的是中国汽车市场必将进入微利时代,可谁都没有想到会那么快地到来。事实上,从整个市场的发展、经济的规律,微利时代是必然的。可能大家还没做好准备。去年虽然我们大家都说亏本,但是单车5.5%的毛利,从国外成熟的市场来讲,对一些经销商大鳄来说,还是非常暴利,是非常有诱惑力的市场。

  在微利时代中,我们考虑了很多,应该如何生存?不可能大家都不做了。我们从暴利时代直接跨向微利时代的时候,很多人可能心理上承受不了,从高利突然降到那么低的毛利之后不会过日子了。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基因,春天不会来了,市场只会越来越冷,只有改变基因,真正适应微利时代的生存,变成这个基因,你才能生存下去。

  事实上,我们讲节约,讲精细化管理,对企业最大的贡献还是成本控制,面对微利时代,别讲感觉,数字说明一切。 比如讲我们对客户的设定,必须做到精细。我们以前做过分析,做过统计,但其实没有认真地分析,只不过是在完成过程,花了成本,但是没有真正得到什么东西。又比如对于市场推广的精细化,车卖得不好,赶紧通知媒体登广告,可能没有认真测算,我做了广告,我得到的是什么?我的成本有多少?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很多,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财务管理的精细化。在微利时代的时候,很多利润可能是在财务报表中找出来的,而不是在经营毛利中找出来的;开支降低、人工降低,不该花的钱我不花,该花的钱我也尽可能不花;员工的职业化、员工的培训;财务管理中的精细化,首先第一个年度计划、季度计划、月度汇报,都是财务管理精细化的内容。财务管理精细化还包括财务预测。财务预测,主要是指收入和成本的预测,营业的计划,费用的计划,所需要资金的安排计划,包括整车的计划、配件的计划。这是我们各个经营部门所要对财务部门报的计划。

  在财务管理当中经营分析十分重要。比如整车销售分析,我们原先所做的整车销售分析的时候都是非常粗放。只知道我卖了什么型号的车,但是可能忽略了一点,我卖车的真正成本到底是多少?这些成本中到底有多少是带来高效利润的,有多少是亏本的?也就是说没有对整车做一个详细的分析。以前我们泛泛计算这个月我有了多少收入,但是保养收入是多少、大修收入是多少,由于我们返修,我们又花出去多少成本,现在我们都要分析。包括配件销售,我们都要分析。你的死货到底占多少?数字都可以告诉我们,包括增值业务,保险,精品等。经过分析可能对我们未来非常有帮助。

  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管理控制精细化,很多人讲流程,我们也曾经作过ISO9000,但后来发现管理是上去了,可成本也相应提高了。ISO9000的管理,最后我们体会到是非常好的东西,但是未必适合经销商。我们只有把它整个优化,因为ISO9000有可能会造成官僚流程,就意味着成本的消耗。我们在年初的时候,提出的口号是废掉ISO9000,搞自己的流程,把流程尽可能的简单化、高效化。利用ISO9000里面真正的内涵,不断提高、不断改进,最重要的在我们认为是我们自己最佳的管理流程的时候,要考虑你的考核机制、控制机制是什么?你的绩效考核(PTI)是不是科学化?比如讲我们有几个指标:感觉内化率、轿车的机制率、流程的招回率。

  未来的企业管理,必须靠队伍非常强烈的职业意识、尽责意识。所以对员工的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企业需要帮助员工做职业规划。也就是说员工的职业生涯,我们会设计好。比如讲销售技能,我们不仅仅说是营销能力,最主要的是对产品的知识,使员工从坐商变成行商,还是做销售,我们会帮员工分析销售结果以及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比如年度、季度、阅读月度培训计划,这些企业都必须坚持。

  精细化管理到位了,还必须走差异化的路子。差异化,就是八仙过海,各显身手。对客户的分类分析,其实我们原先非常狂妄、张狂,如果你真的挖掘出来客户,对你的企业是完全做够了。原先我们考虑的可能是一百公里以外的客户,而没有扎扎实实地扎在一百公里以内。在我的商圈里面,现有多少车?都是什么品牌?现有的住户,男的多少?女的多少?男的当家还是女的当家?他们的消费心态都是不一样的。针对性开发客户的时候,点对点开发客户的时候,这个成本是最低的。找出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它的消费性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最后集团化经营是我们未来所有经销商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我给大家讲一个在北美地区、在美国拥有上百家品牌各种集合体的经销商,有三家,一家ANG,UAG,SA,他们的组织结构是什么?品牌、人力资源、行政、财务、IT、市场营销,这些结构联合起来搭建了一个平台。它和厂家讨价还价,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使厂商不能不重视。所以,只有经销商的强势才能改变自己的地位。先把自己的成本降到最低,降到厂家不能忽视你了,你才能真正成为强势的经销商,才能成为能够生活得很好的经销商。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