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轿车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的部门。虽然,我国的汽车市场在我国入世谈判中是最为艰苦的一个部分,但在保护还是放开的种种担心之下,我国轿车市场顺利地走过了入世的头三年。而正是这三年,我国轿车市场上演了极富戏剧性的一幕:2002年、2003年轿车市场从生产到销售都发展到了顶峰,轿车销售增长率分别为57%和65%,轿车消费出现了业内人士所说的“井喷”现象,各厂家商家也都挣个盆满钵满合不拢嘴。然而,进入2004年之后,尤其是第二季度的4、
5、6月,我国轿车市场突然跌至谷底。
据国家统计局消息,2004年我国轿车市场呈现快速回落态势。继2004年5月份轿车生产增速大幅回落后,6月份全国轿车生产增速又比5月份回落10.1个百分点。与2003年同期相比,有8个地区轿车产量下降,下降的地区比5月份增加了一倍。6月份全国轿车销量同比增长率不足5%,是两年来的最低水平。以至于业内人士惊呼,轿车市场遇到了“4月寒”、“5月冰”、“6月雪”和“7月霜”。
轿车市场由顶峰跌至谷底,让许多厂商措手不及、无法应对,导致轿车产能过剩、库存积压严重、竞相降价、产量下降等等,轿车市场的竞争变得惨烈异常。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轿车市场发生巨变的呢?
据业内人士分析,影响我国轿车市场需求的因素多种多样且比较复杂。国家信息中心一个专门研究机构对此作了详细分析,归纳为五个方面:第一个因素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或个人收入水平增长速度的快慢,这个因素是影响轿车需求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第二个因素就是轿车的价格,车价的变化直接影响需求增长的快慢。第三个因素是支付方式,即消费信贷方式,也会影响到汽车的需求。第四个是消费环境。第五个因素是产品的可供性,就是消费者想买的车是不是都有。当然,在短期内还有一些别的因素,比如等待观望、持币待购等。
除了上述因素影响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之外,汽车市场的不完善、不成熟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包括我们的汽车厂家、经销商、汽车媒体、汽车消费者都很不成熟。
比如,不少汽车厂家急功近利,在市场好的时候,将新产品定价过高,能捞一把就捞一把。一旦市场销量下降,便风风火火地降价促销,给消费者带来严重的伤害。
而汽车经销商还生活在卖方市场的环境中,反正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哪里会想到加强服务意识,为消费者提供人性化服务。
有些汽车媒体不负责任地大肆炒作、制造轰动效应等在很多方面误导了消费者。
汽车消费者也很不成熟、不理性,一味关心价格,在车价上斤斤计较,忽视了产品真实的性价比。在变幻莫测的汽车市场面前常常无所适从,又太容易轻信那些不成熟的媒体上不成熟的各种建议,根本没有自己的主见。
汽车市场之所以出现低迷,除了国家进行了宏观经济调控、车贷门槛提高、持币待购等因素外,汽车厂家的短期行为、经销商服务意识不强,以及汽车媒体的误导和消费者的盲目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负面的影响。
老百姓冷眼观车市
当提起2004年的车市时业内人士无不摇头,都说汽车市场进入了怪圈。车价越是降,消费者腰包捂得越紧,而消费者越是不出手,库存数字压力越大,厂家明里暗里的降价就越多、越频繁,消费者就更不敢掏腰包。谁都怕自己今天刚把车开回家,明天价格就降了八千、一万,甚至更多。而厂家越是不断地降价,消费者越是感到价格有更大的下降空间,于是纷纷等待观望、持币待购,使汽车市场进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就拿我们同事小李来说吧,一提起买车,小李就特郁闷。去年年中,小李兴高采烈地买回自己钟爱的一款小车,每天都把车擦得倍儿亮,还常常在同事面前炫耀,因为那可是他用了积攒几年的积蓄买的呀。可是没过多长时间,这款车一下降了近一万元,气得小李天天唉声叹气。你说小李能不郁闷嘛!这一出也使得另外两名想买车的朋友,迟迟下不了决心,说再等等看,说不定还能降价。
就这样一个庞大的潜在的消费群体形成了,他们冷眼观望着汽车市场的动态,用这最不费力、不费神的方式,看着、等着、忍耐着,对商家的降价举动不理不睬,逼着厂家相互之间压价比拼,痛苦地玩着猫追尾巴的游戏。他们捂紧钱包,用耐心和毅力捍卫着属于自己的权利。
另外,消费者等待观望、持币待购与2005年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和2006年7月轿车的关税降低是分不开的。
中国汽车产业早在入世前就承诺:2005年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2006年7月,轿车的关税将降到25%;允许国外非金融机构进入,从事汽车贷款业务;逐步放宽省级政府轿车项目审批权;取消发动机合资企业外方控股不能超过50%的限制。
消费者等待取消进口配额许可证和轿车的关税降低是有原因的。据业内人士分析,关税每降低一个百分点,便会带动车价下降0.3至0.5个百分点。2005年,由于轿车进口配额的取消,轿车进口的关税税率将统一降到30%,而2006年7月轿车的关税将降到25%,大量的进口车将会涌进中国市场,必然带动中国轿车市场价格的下降。
此外,汽油价格在短时间内多次涨价,以及水价的上调、停车费的上涨、交通的拥堵等,也是让不少有计划购买汽车的消费者犹豫不决的原因,特别是那些购买欲本来就不是特别强烈的消费者。
还有一部分持币待购的消费者还在观望着:汽车三包法规至今仍没有出台;国家鼓励消费者购买小排量、低排放汽车的政策依然不明确;还有燃油税何时出台等等。
经销商割肉使绝招
当2004年寒流席卷中国车市时,连续快跑了两年的中国车市,突然减慢了速度,这一变故让许多厂商和经销商措手不及。为了怀念前两年的“繁华盛世”,将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掏出来,各厂商只好争先恐后纷纷挥起降价的利剑,上演了一出价格大战。
最先调价的是上海通用。2004年5月17日,当上海通用全线调整别克系列产品价格这一消息公布于市时,就好像在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块巨石,掀起滔天巨浪。紧接着6月16日,占据中国车市近半壁江山、车型几乎涵盖所有细分市场的一汽大众和上海大众两大巨头再向汽车界扔下重型炸弹,宣布同时加入降价阵营,将旗下产品价格全线下调,涉及40多款车型。随之东风雪铁龙、北京现代等产品价格纷纷下挫。车市中的其他品牌也不得不跟风降价,虽然极不情愿可是别无选择。导演了中国车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集体跳水”。
就这么走到了2004年年底,在几乎所有的品牌都被搅入降价怪圈后,特别是从不轻言降价的高档国产车奥迪、宝马也加入战圈,原本四五万的夏利、奥拓、吉利也会动辄降个万八千,进口车五万、八万、甚至十几万的降,降得人都发毛,可是消费者仍不买账。
虽然,价格屠刀是汽车厂商最忌讳的武器,不到最后关头,是不会采取降价策略的。可是据调查,消费者购车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价格。这一点厂商和经销商自然心知肚明,不然的话,为何使出这一最忌讳的武器来吸引消费者呢?。商家期待着用降价的方式来打破车市低迷的坚冰,然而事与愿违,商家越是降价消费者越是观望,降价并没有成为解救车市低迷的最好武器。
频频地降价并没有牵动消费者的购买激情,在万般无奈之下,商家又把目光集中到用新车型吸引消费者上来。前三年,国内汽车市场每年至少推出40款全新车型,这些新车基本都是与国际同步推出的。而今年将是新车型推出最多最集中的一年。据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预测,今年将有28款高中低档新车型投放国内市场。网上车市的分析师也预言,上市新车型将达到57款。新车型成为经销商家促销的又一利器,市场竞争越激烈,新车型更新换代的速度就越快。
然而,就在整个业界都在为价格战而绞尽脑汁,为新车型而煞费苦心的时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却把“服务”列入了权衡某款汽车的行列,而车市的低迷也使越来越多精明的汽车企业意识到售后服务的重要性,将目光转向了售后服务市场。
买得起马配不起鞍,这是现在形容买车容易养车难的一句话。修车贵、养车贵是消费者更关注的问题。如何撬动消费者的口袋,许多厂家使出最后的绝招,大幅降低配件价格,全面升级售后服务,24小时服务热线、换季免费保养、延长保修期、夜间维修等等策略不断出台,就为一个目的:买我的车吧。
随着轿车供需关系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汽车厂家的竞争也由低级的价格大战升级到从品牌塑造、成本控制、质量管理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资金运作等全方位体系的竞争。虽然竞争很残酷,但有利于我国汽车市场步入一个健康、成熟的轨道。
发改委整合车市
为了直接刺激低迷的车市,早在今年1月初,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在公开场合表示,北京市今年将出台一系列旨在推动车市升温的利好政策。
2005年3月3日,北京市交通管理局宣布从即日起取消外地人在京购车的户籍限制,外地人只需拿身份证和在京居住满一年以上暂住证即可办理手续,办理过程和北京人一样。一石击起千层浪,此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也为今年的车市带来了希望。
目前,北京机动车的保有量已近250万辆,其中轿车已达110万辆。在京外地人口已达到364.9万人,外地常住人员的消费是北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消费重要的增长点。虽然以前北京对外地人购车、上牌照有一定的限制措施,不少外地人已经在京购买了汽车,而且少量的人也在外地上了牌照再到北京开。然而在这些外地人中,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具有购买汽车的能力。
由于北京汽车市场的车型齐全、价格低、服务好,来北京买车的外地人很多,约占购买者的一半左右,而其中在京的外地人买车的约占了20%。
外地人在京购车绿灯一亮,车市经销商最先做出反应。“外地人购车可直接办理上牌”成了近日最热门的促销广告词。哈飞汽车经销商在报上刊登促销广告把“买车包上牌”这几个字进行了着重处理。经销商们相信这一利好的政策必然能打破车市低迷的坚冰。
有关人士认为,放宽对外地人购车限制,将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眼下处于低迷期的汽车消费市场。因外地人买车人数的增加,新车销量短期内会有较明显的增长,一年之内汽车销量可能因此增加10万辆。
长期以来由于汽车厂家重生产、轻流通,我国汽车销售和服务体系建设落后,制约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随着汽车快速进入家庭, 汽车消费投诉增速快并难以追溯等矛盾越来越突出。
为了规范汽车销售市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又一对汽车市场的利好政策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就是由商务部、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的《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新政策出台意味着没有获得厂家授权的80%汽车经销商可能退出市场。汽车品牌销售的核心是授权销售,即品牌销售需经授权,从事汽车品牌销售活动应当先取得汽车生产企业或经其授权的汽车总经销商授权。
据了解,目前我国从事汽车销售的3万多家经销商中,只有2000多家得到了厂家的授权。该办法实施以后,没有得到汽车厂家授权许可证的企业将不能在工商局注册销售汽车。
专家认为,《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实行将会使汽车流通行业从无序走向有序,经销商授权销售的体制会使汽车销售从单一的价格竞争逐步过渡到多元化竞争,为今后汽车销售品牌化的趋势指明了方向。对消费者来说,其消费意识也会从单纯的追求价格向追求服务和品牌方面转变,引导消费者向成熟理性转变。
另外,今年还将出台的新政策有:汽车三包规定;汽车燃油税改革;小型车消费环境有望好转等。这些对消费者和国内车市都将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对冷清的汽车市场起到助燃的作用。
寒冬过后是春天
2004年汽车销售的回落并不代表我国汽车消费前景暗淡,汽车进入家庭的步伐还刚刚开始,我国的汽车消费存在着巨大潜力。在市场暂时不好的情况下,一方面要坚定信心,另一方面要加强反思,共同努力培育一个成熟的汽车消费市场,使中国的汽车工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道路,让广大的基层消费者早日享受汽车文明。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汽车价格的逐渐平稳,汽车消费也开始出现“升温”迹象。随着北京市政府取消外地人在京购车的户籍限制,北京市场的汽车交易量“火热”了不少。统计显示,一季度我国国产汽车总销量为127.77万辆,同比增长28.98%。其中,轿车累计销售56.7万辆,同比增长44.47%。专家预测二季度汽车产销量将明显高于一季度,受汽车信贷和保险政策收缩的影响,二季度汽车产销将超过155万辆、轿车可超过70万辆。
成熟的汽车市场要有成熟的汽车消费观念。形成成熟的汽车消费观念,一方面是政府相关部门的责任,应该倡导正确合理的消费,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不仅包括理性购车,还包括理性用车,增强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观念。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车和谐发展”的目标。
当我国汽车走向市场,市场回归理性,优胜劣汰的规律走到了前台。2005年我们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我们应该庆幸,2004年车市的冰冻,及早给我们泼了桶凉水,使过热车市退了烧,中国汽车市场也开始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我们相信,中国汽车市场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