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谁的芯并不重要 苹果变身结盟Intel再谋辉煌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20:21 新世纪周刊 | ||||||||
撰文/炎夏 很多人认为苹果系列是形式主义的产物,其实苹果既有外表又有内容。 今年6月初,苹果电脑公司在其全球开发商大会上宣布,计划在明年此时交付使用英特尔微处理器的Macintosh电脑,并到2007年底完成所有Mac电脑向英特尔微处理器的过渡。此
1976年4月,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伙伴沃兹尼克用6502微处理器芯片,加上存储器和键盘、视频显示等外围设备,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史蒂夫-乔布斯以自己最喜欢吃的苹果为这台电脑起了名字:Apple I。在当时,PC即个人电脑的称呼还没有出现,不过,Apple I正是未来PC发展的雏形。 遗憾的是,从1977年Apple Ⅱ上市后,史蒂夫-乔布斯令人瞠目结舌的偏执和标新独断的性格注定了苹果电脑将走上固步自封、特立独行的道路:它不采用英特尔的CPU,操作系统也不是微软的Windows,甚至包括苹果电脑的硬件和软件都是专用的。苹果电脑慢慢脱离了普通消费者的视线,进而成为美术、广告、图形设计等特定领域专爱的产品。 苹果的改变始于2001年底,当时公司宣布他们将向更广阔的消费类市场进军。与此同时,苹果电脑公司正式向中国市场发布了第一款电子消费类产品—名为iPod的MP3播放机,这也使得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苹果。 继iPod之后,苹果公司又做出了一系列有力的举措。首先是全兼容PC,最新的苹果电脑除了其原有特长—图形设计和动画制作外,像一般PC常用的文档编辑、表格制作、图像浏览、上网、收发电子邮件、听CD音乐、看VCD和DVD影碟等功能也一应俱全。 其次,苹果电脑开始兼容更多的电脑外设和数码产品。除了最常用的打印机、扫描仪以外,像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ZIP大容量磁盘、Jaz硬盘以及USB硬盘、MP3等也被包含其中。而这些举动也完全消除了苹果在人们头脑中“除了图像处理软件外,对消费类软件的支持太少”的传统观念。尤其是苹果iBook等系列笔记本电脑的推出,已然敲开了大众消费者的大门。 不过,苹果还面临着新问题:那就是公司未来产品是全面融入PC之中,成为像IBM、联想电脑一样的标准化产品,还是只向PC靠拢,在某些方面(比如硬件和操作系统)继续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人们曾猜测了种种问题:如苹果完全融入到PC中是否意味着苹果电脑不得不放弃它赖以自傲的一些东西,包括G4 CPU和Mac操作系统;还有就是苹果电脑如果也采用英特尔的处理器,也装微软的Windows,其内存、硬盘、主板、显卡等等也都可以互换的话,那么,这个苹果还是原来的那个苹果吗? 现在苹果公司用行动回答了人们的疑惑。用谁的芯并不重要,只要乔布斯不让苹果彻底变味,只要iPod掀起的崇尚苹果外观的热潮不减,在这场后数字时代的重新排列中,苹果就能继续特立独行地乔布斯化。 苹果:昂贵的奢侈品? 当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在个人电脑上大兴土木的时候,苹果已走了十几年。更多人娓娓乐道的仍旧是,学生时代用老掉牙的Apple Ⅱ接受启蒙。当设计师们高高在上地霸占苹果iMAC时,更多的中国人还挤在中关村的大棚中。 事实上,大多时候,苹果在中国是奢侈品的象征,似乎只有和图形打交道的人才会使用苹果电脑。而苹果公司只有那款以抗衡索尼随身听和形形色色MP3产品的iPod,才在中国拥有更多的拥趸。 纽约朱比特研究公司客户访问及技术小组的主任迈克尔-高德博格曾专门写过一篇论文来探讨苹果与大众的关系。在他看来,全球用户之所以只有勇气钟爱苹果,却并不使用苹果,是全球性普遍存在对苹果的两个主要误解。 “苹果的价格并不比IBM或者索尼贵,这是民众相对DELL的廉价,而对苹果产生最大的误解;此外很多人认为苹果缺乏软件,其实大多数PC上的软件苹果都有,最多就是格式不同罢了。”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苹果迷们都那么高傲,似乎只有他们才懂得欣赏且看透了真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