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 > 正文
 

为中海油并购优尼科算算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8日 11:05 南方都市报

  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的竞标案,在美国已经成为极具争议性的政治议题。有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争议在先,中海油的收购献议再次引起美国国会和其他政治集团的强烈反应,可以说完全在意料之中。

  在批评美国国会鹰派势力对商业事务进行政治干预的同时,人们还必须冷静地认识到,美国国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干扰,还有美国政府对自由贸易的双重标准,将继续是中美
经济交往中的常态,所以不必大惊小怪,更不应像美国一些议员那样,作出超出商业范畴的过激反应。

  为了平心静气地看待这个问题,人们还有必要更多地了解美国人目前的心态。美国对中国的崛起本来就感到不安,至今还在中美纺织品贸易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无理纠缠和穷追猛打,就是这种心理的反映。现在,看到中国几家公司接二连三地要跨洋收购他们的大牌公司,那些原本就对中国怀有偏见的政治人物,自然更感到中国的咄咄逼人之势。外界有人认为,中海油的收购献议加剧了美国国会反华势力的焦灼感,这种观察并非毫无道理。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中海油的收购案。假若其收购献议被对方接受,布什政府在国会的压力下肯定要立案审查。当初,美国政府出面干预联想集团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商业案,就是先例。虽然那项收购案最终获得通过,但此前美国政府曾经否决过涉及中国的收购案。1990年2月,当时的老布什总统就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阻止中国公司收购西雅图一家飞机部件厂商。由此来看,中海油收购案能否过关,目前还看不出有多大把握。

  中国有实力的公司勇于走出去,以进取的姿态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商业舞台上翻云覆雨,这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它再次体现了中国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的事实,而且还表明所谓的“中国因素”正在重新塑造世界经济的面貌。

  但是,中国企业还必须全面认识自己的实力和能力。相较于发达国家的成功企业,中国很多企业的整体素质还处在初生牛犊阶段,尤其对跨国并购游戏涉足尚浅。与那些老谋深算的西方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即便再大再强,在这方面依然还是新手。

  毋庸置疑,以主动出击的方式并购西方名牌公司,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求大图强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战术和具体操作上,还必须精打细算、“惟利是图”。而志在必得的心态和不计成本的做法,都必须避免。具体到优尼科公司收购案,即使中海油克服各种障碍,最后如愿以偿,那也只能意味着更艰巨任务的开始。

  中海油为了竞标成功,报价比竞争对手雪佛龙公司高出近20亿美元;雪佛龙坦言收购后将裁减员工以削减成本,而中海油却慷慨地承诺不影响美国本土员工的就业。这些优惠条件是否值得,将来是否会成为难甩的包袱,都需要仔细衡量。

  优尼科最值钱的资产,是东亚和里海地区尚未开发的石油储藏。中海油收购该公司的战略目的,是要通过拥有美国公司来确保中国石油供应的顺畅。但是,用大笔钞票套住一家能源公司,而不是在国际市场上随心所欲地直接采购原油,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人们还不得而知。

  收购成功之后,优尼科公司的管理是中企模式,还是现有的美国模式?前者显然根本不是一个选项,而后者恐怕也不是中国企业的优势所在。因此,如何规避管理上的风险,是需要长思远虑的头等大事。我们不怀疑中海油的管理能力,但对所有中国企业而言,这毕竟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如果千辛万苦收购来的企业管理得还不如过去,那当初又何必苦苦追求?但愿这些疑虑只不过是井蛙之见和杞人忧天。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头文字D》
网络窜红女名人
2005年高考
安徽甲肝疫苗事件
中海油购石油公司
理性购车完全手册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秦腔》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