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民企:破垄的滋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4日 15:23 《中国企业家》

  ——《中国企业家》杂志“民企的新机遇”沙龙摘录

  文/本刊记者 杜亮

  “孤独、困惑”,这是所谓不幸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家的共同感觉。请看汽车业的李书福、旅游业的黄怒波、传媒业的吴征等9位民营企业家细数“破垄的滋味”。

  时 间:2005年5月12日

  地 点:青岛天泰温泉高尔夫俱乐部

  部分与会嘉宾:

  天泰集团董事长王若雄

  长江商学院院长项 兵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 石

  建业集团董事长胡葆森

  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

  阳光媒体投资有限公司主席杨 澜

  阳光媒体执行主席吴 征

  青岛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

  重庆协信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 旭

  上海均瑶集团副董事长王均豪

  三通集团董事长艾 欣

  聚众传媒董事长虞 峰

  天明集团董事长姜 明

  九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迟晨曦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 璞

  中国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黎志明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

  《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牛文文

  2005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对于这个在民营经济发展历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文件,民营企业家们怎么看?本刊与青岛天泰集团特邀请部分已进军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家进行了座谈。

  牛文文(主持人):民营企业在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一个政策和政府环境的问题。近期来看,“36条”公布了,可以说天气不错。但对民营企业来说,一年来,好天气还不是那么持续,温度有一些变化:去年的天气有点凉,很多人着了凉,很多人也受了伤。到底怎么样来看待政策环境?“36条”里面有很多内容,最重要的内容无非是这么几条主线:垄断行业的市场准入,还有融资渠道的拓宽,还有政企互动等等。今天大家坐在这里,我想最值得探讨的问题就是垄断行业放开准入,民营企业有多大的机会?怎么样来把握住这个机遇?已经进入垄断行业的,滋味到底怎么样?放开准入到底是一个机遇还是一个陷阱?

  进去的味道不大好受

  李书福:到今年为止,我们还算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经国家批准的能够生产小轿车的民营企业。这个机会给的确实迟了一点,但是我们要奋起直追。

  一个不适应你进去的一个行业,你一定要进去,其实味道是不太好受的。

  汽车这个行业,确实是技术密集、人才密集、体态庞大的行业。我们要进去,跟那些国有企业去竞争,难度确实很大。玩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规则,打扑克、打麻将包括今天的高尔夫比赛,一定是有一个规则的,如果没有规则的话,就讲不清谁输谁赢。规则不严格,就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你是用球杆打进去了,他用手去抓,放进去,也算一个。

  我向在座的民营企业家警示一句,进入“36条”允许进入的行业,千万要小心,不能盲目地进,进去以后搞不好哪个地方就会出问题。

  黄怒波:国家的宏观调控是需要的,我把它比做一个筛子。但这个筛子眼的大小是由政府来掌握的,而不是用市场的行为调控。就是说它可能把一寸的苹果筛下去,也可以给你放到两寸,反正最后留在筛子里的肯定是国有企业。所以作为民营企业,不知道哪天国家把筛子的位置调到多大,会把自己漏出去。目前民营企业就存在这种不安全的心理状态。大的民营企业,凡是出了问题的,全部是不幸进入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行业。

  中坤事实上也是进入了一个垄断行业:旅游。旅游这个行业其实垄断得非常厉害。最近建设部发了一个通知,就是涉及到国家级风景区不允许企业租赁经营。其实所有国家级风景区都是企业在经营,国有企业在经营。国家文物局规定所有的文物不允许企业经营,但除了中坤以外的都是国有企业在经营。现在全国32个世界文化遗产点的经营者中,只有中坤集团一家是民营企业。在这三十多个点当中,国际组织从来没点过红村的名,因为我们把它当眼珠子来保护。

  吴征:我跟杨澜从事的行业可能在民营企业里面是最难操作的一种。传媒企业本身除了刚才各位提到的困难以外,还存在另外至少两种困难:一种困难就是我们对传媒和意识形态的投资最缺乏游戏规则以及市场的不确定性,使得产业投资的风险程度大大提高。

  第二,作为产业的管理者或者是领导人,由于从事的产业比较敏感,所以我们自己本身也经常被置于聚光灯下:有时候经常是没有新闻别人已经给你创造了一批新闻,你自己都不知道它的来源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新闻?这样的麻烦苦难使得我们这样的民营企业更难做。所以在这里我善意地提醒各位民营企业的老板,钱多了最好还是不要投传媒企业。

  奚志勇:我原来是一个政府的官员,也算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公务员,但是由于眼红浙江的企业家都发财了,觉得人家也不比我聪明多少,就想出来试一试,结果一试就遇到一些苦难的事情。我们公司的目标很清楚,做一个上海最大的民办养老院。养老院做了三十年的方案,一直没突破,当我们感觉到成熟的时候,正赶上宏观调控。后来感到跟政府合作很重要,但是又碰到一个问题:做赢利的还是非赢利的,因为政府想做非赢利的,我要做的是赢利的。因为我的背景跟大家不一样,更了解政府的情况,现在是强势政府。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民营企业就必须要小心谨慎去做事。

  现在不给你,你要好好地积攒能量

  胡葆森: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去云南爬山玉龙雪山,政府修了一个索道,你要想省事,可以坐缆车上去:他说什么时候开,你就什么时候坐;他要开快点你就上得快点,他说收多少钱你就得给人家多少钱,你就得听人家的。这里面也包含着企业运作的规律。上山有很多方法,自己登上去肯定是最艰难的方法。如果现在你不想费劲了,想自己修个索道,上得快一点,就等于分了他的饭碗。你的目的是做一个成功的企业,是想分享登顶的快乐。政府修索道的权利就不要跟它争了,咱们自己找一个正道。这个正道是什么?就是规律。

  王石:我最近穿越北极,带了一本书,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你要找时尚,就从历史上找时尚”,“你要研究历史你就研究现在”,很有辩证含义。

  为什么像海尔、像联想、像万科这样的企业有借鉴意义?因为它们的时间长。我看到很多企业家,蒸蒸日上的那种心态,和我十年前、十五年一样。那么你的企业能不能走过来?马上会成为什么样?要怎样去做?是有借鉴的。什么叫聪明人?聪明人就是犯错误只犯一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我做个假定,假定我们现在的政府执行俄罗斯的政策,国有企业全部民营化。大家希望是这样,如果真的是这样,是灾难还是好事?第一,你有资金能力来接吗?第二,你有管理团队去接吗?如果你没有资金,没有团队,还要去接,那就可能形成俄罗斯那样的局面。正因为现在不给你,所以你就要好好地积攒能量。

  机连着遇,也连着难

  王若雄:我一直在琢磨,新机遇是不是意味着新风险?我觉得当年的民营企业有点像病猫,出生的时候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一出生就被打瘸了腿,所以走路都是沿着墙角走,然后到垃圾箱偷点吃点摸点,条件成熟又到正常的地方去偷点。不过,当年病猫虽然瘸条腿,但它来得很快,去得也快,撤退能力极强。

  可是现在到了聚光灯下,要求我们走猫步了,这是一个麻烦。当明星了,又被奖励了,聚光灯罩下去了,跑不掉了,这个时候我们还是瘸着一条腿。那条腿是什么?就是缺资金,缺人才,缺很多很多东西,可是还要走猫步,怎么办?就要装着不是跛脚,要走得很优雅,可是跛脚装不跛脚走,更难看。

  客观上讲,机遇多,风险也就多,犯错的几率也就大。“机”连着“遇”,同时也连着“难”,机遇多了,诱惑多了,犯错的机率多了,搞不好就会落入陷阱。

  全球竞争行业,民企机会不大

  项兵:民企从机遇上来讲,从重化工到装备制造,这些行业都是国企独步天下。任何国企独步天下的行业必定有最大的效率低下,全世界一模一样。更有甚者,一把手吃里扒外,出问题只是个时间的问题,所以国企独步天下的行业必定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无论我们民企具备不具备条件,总会有一帮人前赴后继地跳进去,什么行业都做。对抗国企民营企业家有信心,这是最基本的道理。2000年左右,一个当时做得很好的民企问我,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我说你现在做的行业是全球竞争的行业,再做十年死亡率是95%。我说你就选一些不是全球竞争的行业,比如说教育、国防工业。教育是本土化,房地产也非常本土化。民企做教育、国防工业,至少值得考虑一下。

  政府和事业单位要分开

  虞峰:我们在做媒体的过程当中,确实碰到了很多当地的广电事业单位,问你们单位合法不合法,有没有批文可以做这个。我们一开始也恐慌,觉得确实是个问题,事实上管理机构,中宣部也好,广电部也好,他们对这些新媒体也不很了解,但是很支持。上个月国务院出了个十号文,就是非公企业进入文化领域的若干规定,这里面破天荒地加了一句,就是“允许非公资本开办楼宇显示屏广告业务经”,说明政府它也是在不断学习,所以不能把一些利益相关的事业单位所做的事情归到政府头上去。

  靠左手,更要靠右手成功

  王璞:咱们看看过去成功的企业家,多数是靠左手成功。左手是把握机遇、是勇气、是胆量,是整合资源,是勾兑;右手是核心竞争力,是战略,是文化。因为我是做管理咨询的,我看中国的企业这种特点最突出的是房地产企业,包括县里都有靠对机遇把握而成功的房地产企业。但是我们看一看真正能够走下去的企业,全国几千个房地产企业谁能够最后成功? 靠右手成功的万科今后还能走一二十年,我是能感觉到的。

  与国企比,心理不平衡

  张代理:有一年我遇到一件事情,一家国企的厂长跟我说了一句话:“张总,我们中国的国有企业非常非常难。”怎么个难法?“我现在养了几百个人,去年交了八十万的税”。一年交了八十万的税,就觉得贡献非常大了。我当时就有了一个想法:我这个个体户一年交了一两千万的税,你这个共产党员干了这么大的企业,才交了八十万的税,你还觉得贡献多么大,你占用了国家多少财产?对比后,有个什么感觉?就是不平衡。

  不要总提民营企业

  黎志明:我讲一个观点,不要提民营企业,要讲中小企业。按照国家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国企业99%是中小企业,90%的劳动力是在中小企业就业,而中小企业79%是民营企业。说中小企业是一个国际化的问题,我们在对外开放,所以民营经济的“36条”什么时候转化为中小企业的“36条”,我认为我们就成功了。所以在舆论导向上,在各个方面,我们要争取说我们中小企业承担了国家多少税收,承担了国家多少就业,创造了多少财富。

  活好,然后大声疾呼

  刘东华:刚才吴征说了一个“剩者为王”,但是你之所以剩下来肯定是打过无数次胜仗,才有机会剩下来。“剩者为王”肯定是惨胜了,所以在座的大部分人虽然“剩者为王”,但像李书福那种激情在民营企业家中不是很多了,可能是埋藏起来了。因为惨胜的教训使得我们一开始带着梦想出发的时候,都是想为生存找一个意义,或者为意义而生存,走来走去突然发现生存本身就很难,所以就说我得先活着。活下来之后,有机会再去寻找意义。

  2004年对中国企业家阶层来讲,失落、落寞、估计这些感觉往往大于光荣和梦想。不要斩断企业家梦想的翅膀。刚才有人说适应环境,还是改造环境?我觉得现在大家首先得活下去。没有脑袋哪有主意?没有生存哪有目的?首先学会活下来,比较成功地活下来。活下来,活好,然后还要大声疾呼。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讨论者审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