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从微红到火红:赖文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17:53 《竞争力》

  王贤青

  [正文]

  1997年6月,罗林第一部小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正式出版,但是这本书会不会畅销,甚至能不能卖得动,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并没有多大把握,所以他们第一次只尝试性
地印了500本精装本,而且据说付给罗林的报酬只有1000英镑(对此,社长牛顿予以否认,但拒绝透露出版合约的内容)。

  布鲁姆斯伯里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没有把握的另外一个证据是,从同意出版,到正式出版,历时近一年时间,他们没有安排任何大规模营销活动。

  这也难怪,据牛顿在接受采访时说:“1994年,我们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才成立儿童文学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儿童文学部签约的第一本书。据我们了解,这本书在我们决定出版之前,已经被我们12家同行拒绝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变得大红大紫,命运再一次发生革命性变化,要感谢美国编辑赖文(Arthur A. Levine),尤其是赖文背后的美国式营销。

  [小标题]知遇赖文

  当《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英国版权落实以后,罗林的文学经纪人里特马上进入下一步工作,即出售该书的国际版权。

  1997年春天,里特带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书稿来到意大利,参加波隆那书展(Bologna Book Fair)。

  波隆那书展已经有近40年历史,是欧洲最大的书展之一,每年都会吸引60多个国家、1000多家出版社前来参展,尤其是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与西班牙的出版社,几乎都是倾巢出动。

  除了出版社,波隆那书展上还到处都是记者、插图作者、电视制片人、电影制片人、特许权经营厂商、印刷厂、图书零售商、分销商、打包商等。当然,文学经纪人必不可少。

  波隆那书展设有专门的文学经纪人中心,里特销售《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际版权的工作就在这个中心进行。

  当里特正准备在波隆那和与会各国出版社见面,安排《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国际版权的拍卖时,美国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编辑赖文正从纽约登机,准备前往波隆那。

  事也凑巧,在赖文去意大利波隆那之前,珍妮特(Janet Hogarth)刚刚从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跳槽到美国学者出版社,她恰好还是巴利团队中的一员。

  这个时候,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正准备印刷《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但书还没印出来,所以珍妮特只带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复印稿。她将这本魔法小说推荐给了赖文,并建议他买下该书的美国出版权。

  [小标题]天价版权

  赖文是美国学者出版社儿童文学编辑,在进入出版业之前从事写作,后来发现写诗挣钱太少,连房租都交不起,于是改行从事儿童文学编辑,因为这份工作能兼顾他对诗歌与艺术的兴趣。他每年都要编十几本,经常获奖。

  在飞机上,赖文打开书稿,他很快沉醉其中。赖文说:“我一边看一边笑,有时大笑,有时微笑,这本书真是太有意思了。虽然罗林是第一次发表小说,而且我从未听说过她,但我已经决定在她身上下注。”

  令赖文没有想到的是,经过里特的运作,很多出版社都已经知道这本书,并准备买下它的美国出版权,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图书市场。

  最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美国出版权不得不进行拍卖。而更令赖文想不到的是,这本书的拍卖价格上升了好几轮,以至于当他最后拍得这本魔法书时,美国版权已经抬到10万美元,这在儿童文学作品版权史上绝无仅有,轰动一时。

  这是赖文一生中最大一次赌博。

  谈及这次竞拍,赖文说:“我非常看好罗林的书,但喜欢她的书与出版是一回事,而价格是另外一回事。每一轮价格都好像在逼问我,对这本书到底有多喜欢?5万美元?7万美元?10万美元,还是能当成无价之宝,我从来没在一本书的版权上出过如此高价,想来都有点后怕。”

  展会结束后,里特前往美国,签署版权合同。当一切敲定之后,他给罗林打了个电话,说美国版权卖到了6位数,罗林高兴得差点昏过去,跟赖文通话时,声音都有点发抖。

  但赖文搞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美国版权是1997年春天,而该书在美国正式出版时,时间已到1998年9月,中间经历近一年半时间。

  千万不要以为美国出版社工作效率低下,他们不急于出版,是因为他们不仅想要把版权上的豪赌捞回来,还要大赚一笔。为此,他们不能不在包装与营销方面下大功夫,将各种准备活动做足。

  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哈利波特》系列一共七本,不管是一年一本,还是隔几年一本,第一本必须成功,越成功对以后六本书的宣传越有利,前一本的所有经验与教训都将是后一本的财富。相反,绝不能第一本就不太成功,以后玩命打翻身仗。

  [小标题]重新定位

  《哈利波特》在英国是一本儿童文学作品,其出版单位也是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儿童文学部。同时,在波隆那书展上,美国学者出版社也是以儿童文学作品的名义拍得美国版权。

  但是进入推广阶段之后,美国学者出版社并没有高举儿童文学大旗,而是重新定位。

  在美国,乃至全世界,一套书要想一鸣惊人,就不仅需要吸引孩子的目光,还要吸引孩子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的目光。不仅需要吸引儿童文学爱好者,还要尽可能吸引其它文学爱好者,使它成为一部适合所有文学爱好者阅读的作品。

  但重新定位不能生拉硬凑,而要进行精心设计,让所有人都觉得此书确实不仅仅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在营销方面,美国学者出版社很少在儿童文学杂志上做广告,而是直接走成年文学作品的营销通道。

  同时,出版社不断安排采访,发起评论,请作者罗林、插图作者玛丽(Mary GrandPré)、编辑赖文,出版社副总裁芭芭拉(Barbara Marcus),以及Winerip、利兹(Liz)等著名文学评论家分析作品。

  事实上,要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说成是成年文学作品并不难,它本身确实有很多与儿童文学不尽相同之处。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主人公是一位儿童,但本书长达700多页,没有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有这等篇幅。

  而且,书中不仅有复杂的故事情节,而且有大量的细节刻画与心理描写。这本书的前几位读者:罗林、里特、巴利、罗莎蒙德、赖文等,都是成年人,但个个读得如痴如醉。

  经过学者出版社与文学评论家的共同努力,大家逐渐接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既是一本讽刺文学作品,又是一部以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的社会文学作品。既是一部带有神秘主义作品,又是一部历险记。既是一部关于魔法的幻想类作品,又是一部符合社会科学与社会心理学的作品。

  几乎每种新定位,都是美国畅销书的常见文学类型。

  与美国学者出版社的重新定位相呼应,《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国出版社率先推出儿童版与成年版,并采用完全不同的封面。

  事实证明,这一招非常成功。

  后来,当《泰晤士报》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放到儿童畅销书榜上时,遭到很多成年人的反对,不得不放到成年文学畅销书榜。而《纽约时报》、《波士顿环球》等则直接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放到了畅销书榜,只是一年多之后,由于好几本《哈利波特》一直占据前几名,其它作家与出版社意见很大,才将它“请”到儿童文学畅销书榜做客。

  [小标题]重新包装

  要想在美国一鸣惊人,就必须是一部美国化的作品,这就需要在重新定位的同时,进行重新包装。

  学者出版社编辑赖文在与里特谈完出版问题之后,马上与罗林取得联系,开始讨论编辑问题。

  为了适应美国市场,赖文首先建议改动书名。在英国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为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但为了适合美国人的品位,赖文建议将Philosopher改为Sorcerer。因为在美国人的概念中,前者有哲学家之意,而后者是专门的魔法师。对此,罗林表示同意。

  接下来,赖文经过与罗林商议,将书中几乎所有英国化的文字都进行了修改,使《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成为一本非常美国化的书。赖文甚至还建议作者罗林不要署名J. K. Rowling,更不要署全名Joanne Kathleen Rowling,以免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是位女作家,最好只署Rowling,显得中性一些,因为美国读者更欢迎男性作者。

  这些只是重新包装中的文字部分,而同样重要的是封面设计与插图,美国学者出版社完全没有采用英国版的封面与插图,而是另请名家,单独设计。

  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美国版插图的是玛丽,现年51岁,她从5岁就开始画画,后来学习艺术与设计专业,在图书封面设计与插图方面造诣很深,还经常与梦工厂的艺术总监合作,在出版业声望很高。

  玛丽的封面设计与插图,既极大地增进了本书的美国化程度,又多了一个卖点。

  [小标题]新闻轰炸

  不管是重新定位,还是重新包装,都是美国学者出版社新闻攻势的一部分,只是两者略有不同。

  《哈利波特》的重新定位由学者出版社通过安排一系列采访与报道,像生产副产品一样,悄悄完成,而对于《哈利波特》的重新包装,全部高调处理。他们将赖文如何与罗林沟通,出版社为什么选择玛丽进行插图,以及学者出版社将采用什么样的纸张,该书美国版与英国版的手感将有什么不同,美国版第一版将如何防盗版,如何编码才能具有收藏价值等等,不管消息大小,一律散播出去,进行新闻轰炸与撩拨,以便能使读者不停地关注此书,又能不断地吊读者胃口。

  其实,早在这两项工作开始之前,出版社的新闻轰炸已经开始。

  第一炮当然是天价版权。由于这个价格史无前例,而且出现在世界最著名的波隆那书展上,本身就已经构成天大的新闻。

  当版权新闻走过高潮之后,赖文与他的同事马上将罗林请到美国,一方面讨论编辑事宜,另一方面,为她安排了大量的采访与宣传活动,不仅有《出版人》等行业专刊,还是CNN、《新闻周刊》、《纽约时报》、BBC等著名媒体。

  罗林虽然不太喜欢应酬,但对学者出版社的工作还是相当配合。在出版社悉心安排与指导下,罗林很优雅地走上电视台,或者登上报纸头条与杂志封面。

  按照出版社安排,罗林在回答提问时,尽可能突出两方面内容,一是她对《哈利波特》的热爱与创作热情,二是她的灰姑娘背景。这两点正是各位文豪们最具共性的地方,也是最能让读者产生好感的地方。对于合约、版税等内容概不涉及,对于故事情节、未来的写作计划等内容更要严格听从出版社的安排,与整体的新闻节奏配合。

  当对罗林的宣传一步一步推向高潮时,《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正式走出印厂。

  紧接着,在两家出版社的共同策划下,罗林足迹遍及全英国,坐着火车进行了连续数日的签名售书与新书推广活动。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短短几个月之内销售15万册,登上英国《卫报》、《泰晤士报》等多家报纸的畅销书排行榜。并很快获得英国图书奖年度儿童图书(The British Book Awards Children's book of the year)、Smarties奖,以及其它专业奖项。

  到1997年底,还传出好莱坞巨头时代华纳有意将《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拍成电影的消息,这无疑又为图书销售带来了新的刺激。

  [小标题]大规模促销

  1998年9月,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美国版正式面市之前,美国学者出版社又在前述新闻撩拨的基础上,向零售商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学者出版社投入近100万美元,对新书进行推广,到第三本、第四本时,推广经费已经扩大到400万美元。

  首先是《出版人周刊》等本行业各种报纸杂志,学者出版社大打广告,部分广告文字如下:“各位图书零售商,谢谢你们施展魔法!”“你们让《哈利波特》充满魔力!”“本书已经销售XXX万册!”“在英国XXXX畅销书排行榜已经XX周之久。”“下一部将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不久后将登场……”

  除了这些广告,学者出版社还制作了几十万张易拉宝、汽车保险杠小广告、海报,还有几十万盘宣传磁带与几十万张宣传短片等,随新书全部送达各图书零售商手中。

  但为了让各大图书零售商更卖力地促销此书,学者出版社不惜血本,在图书折扣上抛出巨大诱惑,将新书打到6折,甚至4折。

  仅此一招,就让无数书商主动地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放进最显明的橱窗,亚马逊等著名书商则顺势推出图书预订服务。

  为了支持新书推广活动,罗林前往美国,到各家独立书店与全国连锁书店,巡回签名售书,接受采访,答读者问等。

  在学者出版社举行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同时,时代华纳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拍成电影的消息也得到证实,两股力量交织在一起,很快在美国掀起一股《哈利波特》热潮,而这股热潮又很快波及全世界。

  到1999年春天《哈利波特》第二部面市,短短半年时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全球销售量超过100万册。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在一个到处是电视节目与电脑游戏的时代,创造了一个图书传奇。”

  [小标题]全线出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能有如此惊人的销售量,还与学者出版社的另一步棋有关,那就是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精装本面市后,陆续推出平装本、收藏版,以及大众版,向高、中、低端市场全线出击,而且,从版式到推出时间都经过精心设计。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精装本标价高达16.95美元,虽然价格略高,但由于美国学者出版社前期推广到位,不影响它带来销售热潮。

  1999年初,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第一轮销售热潮减退之后,《哈利波特与密室》面市之前,学者出版社马上推出平装本,标价最初只有5.99美元,立即带来第二轮销售热潮,在供不应求之后,马上又借机上调1美元。

  平装本与精装本内容与版式完全相同,但封面与封底不同。在平装本封面上,已经加上《纽约时报》畅销书等宣传性文字。精装本中,最后两页是空白,但在平装本中,一页改为著名文学评论家与媒体对罗林以及本书的好评,另一页改为《哈利波特与密室》的广告。

  学者出版社此举既促销了第一本,又宣传了第二本,一举两得。

  此后,学者出版社又推出收藏版与大众版,在第三、四本热销之后,再次为第一本带来新卖点。

  到2002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美国精装本销售量达到590万册,平装本达到917万册,收藏版10万册,大众版153万册。

  [小标题]发起评论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面世后,学者出版社没急着数钱,而是马上发动各梯队文学评论家,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品头论足,以便把《哈利波特》热推向新的高潮。

  美国有许多非常专业的文学评论家,以及文学评论机构。比如《Kirkus评论》(Kirkus Reviews)、《Cart》等,都是非常著名的文学评论杂志。

  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评论分为两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由于前期炒作得厉害,《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面市,评论家不请自来,跳跃发言。不少评论家与《哈利波特》的发现者巴利、赖文一样,对此书评价甚高,将其定位为儿童文学中的瑰宝。

  但学者出版社很快发现,无论是《Kirkus评论》,还是《Cart》,赋与《哈利波特》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地位,仍是定位于儿童文学,将大大限制读者群,而且将使最权威的《纽约时报书评》与《波士顿环球报》不便于、也没有兴趣发表评论,因为这两家最钟情于成年文学与重要著作。

  没有他们的肯定,《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可能永远停留于儿童文学地位。

  学者出版社一方面直接联系这两家的评论员,另一方面,引导其它评论家与评论机构讨论本书的成年文学地位。比如,CCBC在第二次评论时就写道:“罗林创造了一个完全现实主义的魔法世界,语言、情节、以及正义与邪恶斗争的主题,都与英国文学的百年传统一脉相承。”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99年2月14日起,《纽约时报书评》开始发表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评论,称其为:“本书大部分章节,人物塑造都非常全面、深刻,与整体陈述也非常一致,故事情节有趣、感人······作者罗林是位30岁的单身妈妈,她就像主人公一样,历经磨难,超越了麻瓜,创造了一个独具个性魅力的世界。”

  随后,《基督教箴言报》与《波士顿环球报》都发表了类似书评。

  这几份书评不仅奠定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成年文学地位,而且很快将它推上了《纽约时报》与《波士顿环球报》两个美国最权威的畅销书榜。

  1999年春天,学者出版社正式推出第二部《哈利波特与密室》,当年秋天推出第三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有了第一本的巨大成功,后两部小说操作起来已经得心应手,《哈利波特》在美国、乃至全世界越来越火,一度连续81周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前三名。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