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武汉 中部崛起的支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23日 17:06 中国房地产报

  本报记者 王玉光 曹莉 北京 武汉报道

  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至今,中部六省有关部门还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划和政策思路,这在全国来说也是少见的。如何打破这种省份与省份间“离心”不“向心”,欲东西“连横”而非与南北“合纵”,雷同多于分工,冲突多于合作的局面?武汉作为中部重镇,能否成为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从而撬动整个华中地区,推动中部崛起的进程,成为本期武汉专题
中学者们的命题。

  鲁志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叶裕民: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城市经济与管理研究室主任

  刘 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郭和平:中南建筑设计院专家

  李百浩: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院长

  中心城市的要素

  《中国房地产报》:成为经济中心城市,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鲁志强:要成为经济中心城市,必须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是要有必须的规模,包括城市规模、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第二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这是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是形成经济中心城市的基本条件。第三是卓越服务功能,没有现代服务功能的城市,是不能成为经济中心的。为什么那么多外商选择上海投资?就是因为上海有比较完备的金融、法律、交通、教育等现代服务功能,生活方便、安全,风险小,社会稳定,周边有便利的配套条件,有相对好的市场氛围和环境。第四是良好的制度环境,包括好的法律环境、诚信制度和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有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等。

  这些硬的、软的因素,系统的、综合的因素,公开的、隐蔽的因素,决定了经济中心城市的兴衰成败。

  叶裕民:一个城市要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必须同时兼具聚集功能和扩散功能。聚集功能指城市要具有凝聚区域内的最先进的生产要素的能力,也就是发挥中心城市的聚集功能。扩散功能是指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把一些相对低层次的产业对外扩散,包括人才扩散、投资扩散、资金扩散、信息扩散、技术扩散等,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周边城市发展。具备了这两点,那么它就算是一个龙头城市。

  如果一个区域里有一个城市,它自身的经济特别发达,但它与其腹地的其他城市没什么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密切,没有带动作用,它自身发达,其他地区依然贫困,产业层次低的城市依旧低,那么这样的城市至少在功能上,暂时还不具备龙头城市的功能。

  武汉能否成为支点

  《中国房地产报》:中部崛起是否需要中心城市?

  鲁志强:理论上讲,一个经济区域的崛起过程,必定是经济中心及以其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形成和壮大,并进而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过程。市场经济中,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共生的,或者说是互为因果的。城市化(包括经济中心城市的崛起)的内在动力是交易成本的下降,即整个区域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说,中部地区崛起没有经济中心城市,是不可设想的。

  把中部看作一个经济区域,中部的几个大城市也还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和条件。中部的几个大都市对行政区划内区域辐射作用较大,但影响很难跨越省界,有的连省内影响力都不足。因此,从目前的形势看,可能是中部首先形成几个城市群,形成增长制高点,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中部发展的几个“小高原”,然后进一步连片成为发展“高地”、“高原”。那时有可能形成一个或几个影响整个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

  叶裕民:一个区域要不要树立龙头城市,关键要看这个区域有没有具备成为“龙头”资格的城市。区域中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经济发展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在正常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内都会有一个龙头城市或者说是中心城市,这样的中心城市,它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水平都应该是该全地区最高的。

  《中国房地产报》:武汉能否成为中部崛起的中心城市?

  鲁志强:至少从目前看,理由还不够充足。但可以有把握地说:中部崛起,武汉必须要发挥更大的作用,现状的武汉适应不了中部崛起的要求。实际上,中部的几个省差别很大,他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也不是很密切。此外,从目前六个省的发展动向看,可以说,“离心”倾向表现得比“向心”倾向更明显,东西“连横”的倾向比南北“合纵”的倾向更明显。这也是中央提出“中部崛起”至今,有关部门还没有提出明确的规划和政策思路的重要原因。中部各大城市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没有得到中部其他地区的一致认同,这是其他区域很少出现的现象。

  叶裕民:从当前来看,中部六省雷同多于分工,冲突多于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武汉暂时还没有具备成为一个中心城市的功能。从发展水平来看,武汉无疑是中部最发达的城市,但从其带动功能看,武汉还不具备带动中部各省的功能。对安徽、山西、河南等省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

  李百浩:我们看湖北“1+8”城市圈与武汉的“九头鸟”地位是相吻合的,但我们说“九头鸟”不能只有头,没有脑啊。这个城市圈仅仅从经济上考虑,是不全面的,还应从未来资源的发展考虑。“1+8”没有考虑这些问题,所以“1+8”可能不是持久的。它一般还应该是文化圈,还是个资源圈、潜力圈。仅仅限于眼前经济的发展可能对未来经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国外现在可持续发展,追求经济发展、文化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我们社会在前面50年的发展过程中,丢掉了文化,丢掉了资源,如今是个经济、文化、资源同步并进的时代。所以,我们需要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稳定、环境的保护全面发展。

  我们投资新房子带来的经济效益是立刻能看到的,往往其他的东西就会被放弃了。我们讲经济圈其实是很片面的,背后隐藏的其他因素要考虑到。投资上来看,还应该看环境问题、基础设施问题。武汉的文化旅游和经济联系起来的话又是一个经济增长点,我们可以挖掘武汉文化的特点,武汉是“红色文化”,其实文化是经济,资源也是经济,环境也是经济。我们说经济的外延要扩大,既要考虑目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要可持续发展。

  刘勇:以武汉为中心,包括周边8个城市的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应该说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将进一步有力地促进武汉市(及武汉城市群)的发展,使其具备的全国居中的区位和经济影响力的综合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真正起到带动中部,并与沿海三大都市圈一道带动全国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应有作用。

  武汉的经济实力确实还没有强到成为龙头,但武汉在中部的中心,交通最方便,经济实力相对于其他省会城市(包括郑州)也最强,武汉城市圈最具潜力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

  武汉缺少了什么

  《中国房地产报》:在向中心城市方向发展过程中,武汉缺少什么,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郭和平:武汉改革开放的起步比较晚,一步晚步步晚,处于被动的竞争地位。而城市的竞争应该是魅力的竞争、最优秀人才的竞争,最好的城市是最优秀人才的聚集地。因此需要对城市本身的环境进行提升,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

  第一,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沿海的发展是学西方,学香港,整个西方的建设也不是十全十美,也有大量的遗憾。我们的城市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建设,对于外来的东西,新兴的东西批判的接受。

  第二,研究武汉的特色,就是研究武汉的资源问题,研究以后找出武汉怎么搞,如何定位。对内的探讨,对外的学习,才能把武汉的发展搞清楚。武汉市必须要有忍痛割爱的精神,有一些不是很好的项目,宁可一些钱我就不赚,有一些项目本来还可以,但一点小好处对以后的发展是个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还是要从现实里跳出来一点。应该从自身的规划水平来做起,光靠中央优惠政策是不够的。

  李百浩:第一、武汉是中国的地理中心,应该从全国的高度来看这个城市的发展。比如说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但是武汉市的大桥,还是全国的大桥。全国南北因此得以贯通,还比如京汉铁路,这样的规划应该是有一系列的考虑。武汉的轻轨建设,实际上只是从武汉市内来考虑,而没有站在全国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武汉应该首先建长江水道,才能贯通南北。确实一个地方的发展与国家政策有关系,一定要从全国角度来考虑武汉市的规划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第二、要考虑到我们的资源保护问题,尤其是对中部尚未发展的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资源保护,这些还没有上升到重要位置。武汉市这样大城市有只是意识到了资源保护,但是官员和老百姓的观念还有待提高,作为立法是缺乏的。

  叶裕民:如果武汉能处理好区域竞争与产业合作的关系,比如说武汉未来和中部城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起到一个很好的产业合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关联作用,武汉会成为龙头。

  刘勇:武汉要想成为中部龙头,首先,应该继续完善武汉市(及武汉城市群)的功能,强化各方面的综合实力。城市发展要突出 “大和综合性优势明显”这两大气概。从城市建设的目标上,要具有突出的超前意识。城市建设规划树立建设城市人口过千万、建成区面积达800平方公里的世界级超大规模城市的雄心,并按这样的目标规划和建设城市,为武汉城市群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长江中游地区快速进入城镇化的成熟地区(城镇化率达70%以上)创造条件。

  其次,不断提升武汉市(及武汉城市群)经济地位的同时,还要使武汉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辐射中心和把“一江两湖”地区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上,要突出金融、信息、贸易、旅游、以及教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另外,要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武汉具备必要的区位优势(也可争取成为国际航空枢纽的备用机场)。要进一步加强建立国际都市的中央商务区,以吸引更多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和集团来武汉设立分部、总部或办事机构。培养市民的国际交汇意识,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文化氛围;还要积极参加和争取主办有代表性的国际文化和商务活动,如国际性的汽车展,开放式的、自由式的长江国际横渡旅游节等,以体现国际都市的功能。

  城市的发展一定要考虑建筑的问题,应该深入研究未来一百年的发展,眼光要长远。武汉要成为中部中心,除考虑建筑问题外,还更应注重城市发展中的资源、文化等的保护及对潜力的挖掘,不能用土地换经济,只看眼前利益。在经济时代,需要我们很好的一个判断。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疯狂青蛙
疯狂青蛙疯狂无限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