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艳华 实习记者 于泓
讨论过产业布局、投资、原材料等领域的“块状经济”、“投机资本”、“无形之手”等纺织业自身的弊病之后,在本期的调查中,我们将话题延伸至纺织业的下游流通领域:是什么让中国一块2.25美元的牛仔布变成了一件在美国售价70美元的牛仔裤?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价值链形成的过程中,反映商品价值的定价机制出了问题。原材料、劳动力以及运营成本的低廉,加上国内同行非理性的、单一的价格竞争,使得“中国制造”的纺织品有市无价,价格不能反映价值;而由于贸易渠道、海外零售终端被外商垄断,中方制造商、贸易商只能走向投机贸易及至买卖配额的不归路,而随之而来的就自然是反倾销。
调查的结论是,国际产业分工、欧美产业转移固然有利于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但长治久安之计,国内纺织业界还是应当从自省立场出发,提高技术,打造品牌,建立网络,进而在国际分工中提升自身的层次。
6月17日清晨6点。国内某集团进出口公司的王经理(化名)和他来自美国的客户,驱车在上海到绍兴的公路上急驰,目的地是绍兴等地的两家工厂。
对该进出口公司来说,这位美国客户无疑是他们的“VIP”:一般每年定单额是两三百万美金,最高的年订单额曾经达到700万美金。
与以往不同,这位美国VIP此次是来“抢货”——5月23日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之后,根据美国给出的配额数量和其运输的固定状况,王经理所在的中国贸易公司与他的美国客户立即意识到,应该在7月10日之前,将货运到美国的港口,否则一旦美国封关,货将进不了港口。
长期合作搞服装贸易的王和他的美国客户推算,按照12%的配额来计算,美国对于棉类长裤的进口量在440万打左右。按照每天上海到洛杉矶的船运一个星期两班,从香港等地转运的话,加起来也不过四班。算上路途中时间和清关时间,他们决定,必须在7月4日之前走货,不然,他们只能跟生产商退货。
“有的时候就为了退货而挑毛病,毕竟人工产品总能找出不合意的地方。”王说,“凭良心说,我们还好一点,想退货就退货,生产商就难办多了。”
原材料到成衣销售:从5美元到70美元
这种被上述美国客户称为“Burnside”、在美国市场售价60美元-70美元的牛仔裤,在中国它本只是一块1.5米左右、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在2.25美元-2.4美元左右的牛仔布。
这块在中国市场上轻易购得的牛仔布,将跟随中国纺织出口的大军,经过几重贸易的翻滚,身价倍增地出现在美国卖场。
按5美元/件的交货价格,“每件大概是7%—10%的利润。”王经理告诉记者。
据行业内人士介绍,目前牛仔裤生产的种类繁多,辅料价格在人民币5元-10元不等,加工费4元-7元(稍微好一点的时候也在10元左右),另加上包装、人力、电力等成本,这条“Burnside”第一次做成成衣离开生产企业的价格在4.5美元-4.65美元左右的价格。
当然,原料价格也存在差距。记者对国内几家牛仔布面料厂家查询得知,目前仿牛仔面料国内价格13元-14元/米,高档面料18元-19元/米,面料价格因代理品牌不同而异,而“Burnside”的牛仔面料是“十五六元一米”的布料。王介绍说:“我们交给国外客户的价格在每条5.5 美元。”
于是,“Burnside”经过中国工人加班加点的劳作后,在国内贸易商的手里第一次实现了自我价值提升——由5美元变成5.5美元。
之后,Burnside开始了它漂洋过海的历程。
中国海关出口价格5.5美元/件的Burnside,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跋涉,在美国海关收取13%左右的关税和运费之后,终于亮相于美国的卖场。
Burnside在美国是中档品牌的牛仔裤,市场定位在20岁-40岁人群,与“lee”和“polo”的价位不相上下。譬如,以专卖店形式销售“Burnside”的SCOPE公司,考虑其场地租金后(据其供应商介绍,一个100平方米的场地,大概费用在30万美元),原先作为原材料的2.25美元-2.4美元价格的牛仔布,最后在美国卖场的售价变成了“60美元-70美元”。
因为不再转手给零售商,直接把货物卖给大超市或百货公司,省去了零售商的税费以及进场费。据王估计,他的客户的利润在100%左右,“但是,这也决定了他必须承担风险”。
买卖配额背后:利润微薄的中国制衣厂
由于在贸易渠道上避免了零售商瓜分利润,同时节省了香港、台湾等地的转口贸易环节,“Burnside”到达美国后利润相对较高。据王推测,“一般零售商的利润也在50%-60%,国外贸易商在30%-40%”。
但并不是每一件有出国梦想的商品都如“Burnside”这样幸运。
欧盟对外贸易委员会的官员Anja告诉记者,欧洲的贸易商一般以两种途径获得中国服装:一是在中国直接跟国内贸易公司联系将货物运到欧洲,二是通过其在香港、台湾等地的公司代理后出口。
而买卖配额的情况也就在此过程中产生。例如,全球采购商沃尔玛,到过沃尔玛总部的王经理告诉记者,沃尔玛70%-80%的货物都是从中国进口,但是因为配额限制了进口数量,而沃尔玛采购的数量大,就出现了应运而生的买配额的情况。“买俄罗斯的配额,柬埔寨的配额,老挝的配额,好一点的就买韩国的配额,然后利用贸易的方式运到那边去。” 而此种配额的买卖是香港、台湾等贸易公司的强项。这些贸易公司当然也在整个利益链条上分到了一杯羹。
“在中国之前就已经有三道人在瓜分这个利润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到服装厂利润这么低。”王坦言。
记者将 “Burnside”的故事告诉给国内数家其他牛仔裤生产企业的时候,他们大多对于“60美元-70美元”的最后售价表示了些许怀疑,因为他们的产品价格更低,利润更微薄。而浙江商人章震洲对他目前中国生产企业中见到的情形就更猜不透了:在广州最少要卖40元-50元的牛仔裤,在江西某些地方生产的牛仔裤只卖到了35元-36元。 章疑惑不解的是,江西商人的成本该怎么算?
“平均下来,一条牛仔裤也就赚1元-2元吧。”因为具备自主的进出口权,产品直接销售到了包括欧盟、美国在内的国外市场,没有经过国内贸易商转手,华宏的低价无疑让浙江等地的纺织企业受到了惊吓。
但显然作为自主进出口的企业,华宏总经理有着其他单纯生产企业没有的烦琐事情。“工人工资在一千多。但我要替他们买保险。”
根据中国的相关政策规定,企业必须为一般员工买保险。“如果所有的服装厂都按规定来买的话,中国的企业80%都会倒闭。”上述王经理也曾经这样告诉记者。
大势所趋:提高国际分工层次
除了国内的同行业竞争,中国服装企业还面临新的险境。
欧盟对外贸易委员会的官员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在不断升级的中国与欧盟、美国的纺织品争端中,有大量采购商已经选择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即使已经最后决定在中国继续采购的采购商,“也会在规模上有所减少”。
虽然有很多由于因为廉价劳动力吸引转道印尼和越南等地的采购商,最后因为货运和以及原材料等原因回到中国。但正在协商中的海啸后印尼等国减免关税的协议一旦获得通过,对中国的生产企业无疑提出了又一种挑战。
在商务部贸易合作研究院梅新育研究员看来,中国纺织业“又想大量出口,又想提高利润率得到利润的大头是不太可能的”,处在国际分工下层的我们,决定了两者不可能兼得,“如果不提升自己的分工层次,目前的利润率都有可能难以维持”。
纺织和鞋类商品的主要成本就是劳动力,只要国际分工的格局存在,肯定依然是几十亿人争夺一个有限的市场。
“要想提高利润率,除非提高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梅新育认为,在中国市场经济起步的过程中,我们靠劳动力,赚一点“血汗钱”的过程是无法避免的,但到一定程度就应该提升自己在国际分工中的层次,发展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商品,提倡企业自己建立销售网络、创造品牌,把销售端的利润拿回来。
但他同时也认为,并不能大家全部都盲目的来做高档品牌,高档品牌的市场是有限的,而且全球市场容不下我们国家这么强大的生产能力,并且会有失去我们赖以生存的低端市场的风险。
(本报记者米飙对本文亦有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