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环保风暴 > 正文
 

环保总局应升格为环境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17:43 《商务周刊》杂志

  只有对环保机构扩权,实行垂直管理、增设“环境警察”和“环境法院”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能较有效地破解目前环保事业遇到的各种困局

  顾海兵

  近段时间以来,环保总局的动作总能吸引众多的眼球。

  然而,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环保总局对一些违法事件的处理,也只能是停留在“点名批评”和“提请”的层面,而通报与治理很少有同步进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在6月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更是痛心地指出,有些地方的环保局长,不得不自己写匿名信举报当地的环境污染情况。环保工作落入如此窘状,令人唏嘘。

  环保总局如何才能挺起腰杆,让环境保护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目前,省以下环保系统干部的任命权都是以地方为主,环保总局对地方环保机构支配的权力十分有限。地方环保部门的“婆婆”是当地的政府,遇到利害问题,他们怎能在环境保护上发挥重要作用呢?这样的体制对环境保护非常不利。

  如何对我国的环保体制进行改革,我个人有这样的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首先,需要对国家环保总局进行升格。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国务院准部级直属机关,而是要将目前的环保总局改变为国务院环境保护部,或者叫国务院环境部。考虑到目前环境保护在我国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认为还应该将水利部的长江委员会、黄河委员会等统统归落到“环境部”。

  “环境部”底下的环保机构设置也应打破目前的“属地原则”。环境问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跨区域性,按照目前的行政区划设立环保部门并不十分科学。环境管理采取传统的分省、市、县的办法来操作,显得支离破碎。环保机构的设置,应有很大一部分按照自然资源及环境生态的特点进行。

  这种“扩权”改革,应该借鉴税务机关的现行体制,这方案不是最理想的,但却是国情允许下破解环保困局最有效的方案。大家可能知道,我国的税务机关是两套体系,国家税务局是从中央到地方垂直,地方税务局是采取省以下垂直。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要发展,必须也应该有这样两套体制,其中有国家环境保护垂直管理系统,也有省以下的地方环境保护垂直系统,就国家环境保护来说,应当采取中央、大区到城市,这样三个层次垂直管理。然后,地方上省以下环境保护要垂直。目前我国省以下环境保护系统的干部的任命权是以地方党委为主,环保总局仅有十分有限的管理权,这不利于环境保护。

  第二,还应该增加“环境警察”和“环境法院”。中国的警察是一个庞大的警察队伍。但实际上中国的警察队伍里面有很大一部分并不需要警察去管,比如交通、户籍等。而环境保护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本来应该有环境警察;专业的“环境法院”也是必要的,他们负责处理因在环境保护过程中引发的违法犯罪问题。现在我们的法院里面已经有知识产权法庭了,我们更应该有“环境法庭”。

  最后,除了部门的改革,我认为还是要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完善法治。有很多人常问:我们是否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的环保经验?如果真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我认为有一条十分关键,那就是“严格执法”:任何工程项目要上马,之前必须通过对环境影响的评估,通不过环评就不能够放行。

  我们要提高如《环境影响评价法》这样一些法律的执罚力度——现在一些污染超标的排放费,必须把费改成税,其实,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征收环境税了,而且是根据不同的污染类型,征收不同的税。而且还要依靠各种环境法律法规、“环境警察”、“环境法院”等强力机构来加强环保事业的威力。

  建立一个环境污染责任的引咎辞职制度也非常关键。我们曾经针对重大煤矿安全出台过一个引咎辞职的制度,我认为环境污染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制度。

  还有,目前环保人员的投入太少也是个问题。偌大一个国家,从事环保的人员大致才15万人,所以,人们不必对中国有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感到惊奇。很显然,环境保护人员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该有大量的公务员来从事环境保护。与此同时,调动NGO和公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更是非常必要。

  只有这样,通过对环保总局扩权、进行垂直管理、改变环保机构的设置、完善法治与加大人员及资金的投入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我想才能较为有效地破解目前环保事业遇到的各种困局,协调好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顾海兵: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环保总局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