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杨 光
人类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居然能发明出比喻。
几千年的事实已经证明:理解、感悟一个事物最好的方法,往往不是盯住它本身不放,而是要适当游离目光,换一个焦点,换一个角度,通过联想迁移,由此及彼,融会贯通,
最终豁然开朗。
企业经营同样如此。
相对于商战,体育竞技似乎更能直截了当地展现竞争的真谛。
喻体:国安凭什么能赢米兰?
意大利足球的防守举世无双,当“亚洲二流”的中国足球队在球场上面对“世界第一中后卫”巴雷西时,我们的前锋显然没有罗纳尔多的过人技术,显然没有贝克汉姆的精准脚法,也显然没有巴蒂斯图塔的强悍身躯……
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永远不可能敲开巴雷西镇守的球门,甚至打败意大利人呢?
不说道理,说事实。
1994年6月16日,北京国安队在北京工体2:1 战胜巴雷西等巨星坐镇的意大利AC米兰队。
1995年6月14日,北京国安队又在北京工体1:1 逼和了企图“复仇雪恨”的AC米兰队。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东道主韩国队以2:1淘汰了意大利队,史无前例地打入半决赛。
想想看,从理论上、实力上,这些赢球的队伍都没有任何赢球的“理由”,他们凭什么?
1994年的中国足球有什么?那只是我们职业联赛的第一年;1994年的北京国安有什么?2002年的韩国队相对于意大利队,在全世界眼中也几乎什么都不是。但名不见经传的他们,却成为了胜利者!
奥妙就在于比赛现场绝不是实力分析。甚至实力越强越可能输,就因为他实力强,他才会目中无人,他才会傲慢懈怠,他才会顽固不化,他才会“托大玩火”,于是他才会出现令人瞠目结舌的低级失误。
而实力越弱越会遇强不弱,就因为他更想拼,他熟悉场地,他知道对方狂,他知道对方也会犯错……于是像高洪波这样的瘦弱前锋会不声不响地淹没在禁区里,一旦“一夫当关”的巴雷西“托大”失误,你就会发现先人一步“捡漏”进球的总是高洪波!
不错,发明了现代足球的英国人曾总结过一句名言:“进球都是由于后卫的失误造成的。”尽管这句话在当今世界足坛已略显粗糙、过时,但放在依然粗糙的中华大地上却正逢其时。
本体:国货凭什么没有机会?
由彼及此,让我们从“喻体”回到“本体”。
在诸多事件前后,不管跨国公司如何不以为然,不管政府专家如何高报平安,不管某些媒体如何打抱不平,但事实表明:跨国公司确实有错!
当外企总不约而同地迟迟不肯向社会“出面”恳谈,当外企总千篇一律地爱拿国内“宽容”的法规挡箭,当外企总乏味单调地追念其光辉的国际履历时,其实都恰恰显露出了他们内心的傲慢。
这并非个人偏见。在本刊网站进行的相关调查中,至本文截稿时,有44.02%的被调查者认为“跨国公司对中国消费者不够尊重”;认为“跨国公司存在短视行为”的有32.06%;而认为“只是跨国公司不经意行为”的仅区区2.87%。
错没错不在于你是否承认,而在于市场反应:当你的产品销售开始下滑,当顾客认准了是你傲慢时,就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你的失败。
以上还只是短期效应,而长期效应则是外资品牌在国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就此松动——原来巴雷西也会冒顶漏人,也会踩球车!
当弱队的前锋真切地意识到巴雷西也会出错时,他会因时刻准备捡漏而预先启动,最终一剑封喉;当弱小品牌意识到跨国豪强也会打盹时,它会在逆境中锲而不舍,时刻准备着强敌的疏漏,时刻寻找着稍纵即逝的机会。
而一切的一切,全来自于本土品牌对自己的信心!要敢于去赢!就像北京国安队队歌中所唱的:去拚搏我们向往的荣誉!
我们期待本土品牌中的“高洪波”……他自信,坚韧,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