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行业专题--煤炭业 > 正文
 

海州露天矿破产震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7日 11:47 和讯网-《财经》杂志

  投产已52年、资源几近枯竭的阜新露天煤矿的破产,正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源枯竭型企业和城市的转型方略

  □本刊记者 李其谚/文

  辽宁省阜新市城外,有一个深达300多米、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大坑,坑底能跑火车。
此坑在阜新矿务集团的编制中,被称为海州露天煤矿。第一次来到阜新的人,大多都会对这个坑之巨大发出惊叹。

  6月8日,阜新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公告,宣告海州露天煤矿破产。该院经济庭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海州露天煤矿已经正式进入破产程序,在其后的半年中,将进行破产清算、职工安置、资产变现、移交社会职能等事宜,预计今年11月大体完成破产程序。

  海州露天煤矿的破产,并不出人意外,但引起的震动却极为深远。原因在于,今年年初发生的造成214人遇难的阜新矿难,与海州露天矿的衰落有着间接联系;而海州露天矿正式宣布破产,正促使人们重新思考资源枯竭型企业和城市的转型方略。

  悲壮的“自救”

  阜新海州露天矿有着辉煌的过去。自1953年投产以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曾是亚洲最大的机械化露天煤矿。52年间,海州露天矿共产出2.1亿吨煤炭,一度是阜新矿务的重要生产单位,占据了其产量的“半壁江山”。

  然而,多年的超强度开采,使得海州矿的资源几近枯竭。2002年4月,海州露天矿进入残采期;到2003年底,可采储量仅剩87万吨,不得不进入停产状态。

  阜新矿务局是阜新市的经济支柱,以海州露天矿为主体的阜新矿的衰落,使得阜新市面临经济凋敝。到2002年,改制前的阜新矿务局已欠债31.8亿元,安全欠账3.2亿元,生产欠账2.72亿元。“十矿九亏”的局面,使得职工生活处在贫困状态。

  危局之下,阜新市不得不探寻出路。2001年12月,阜新成为国务院确定的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2002年中,阜新矿务局制定的转型纲领性文件《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济转型方案》提出改革思路:“加快非煤发展,实施煤与非煤并重”。之后,阜新矿务局改制为阜新矿业集团,并以资源尚未枯竭的煤矿为基础,组建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其中43.22%的股权以“债转股”的方式,由信达和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持有,并进行了基本的主辅剥离。

  显然,这是一个立足于“自救”的转型模式。由于发展非煤产业非一朝一夕之事,为了在转型期维持职工基本生活,阜新矿决定在发展非煤产业的同时,对现有矿井进行改扩建,利用仅存的煤炭资源,将煤炭年产量稳定在800万吨左右,以便“掩护矿区经济转型”。

  此时,海州露天矿已经萎缩,阜新集团不得不把采煤重点由露天矿转向地下矿井。后来又把目标产量提高到1000万吨。

  2003年,阜新集团公司共生产商品煤1063.45万吨,比上年增产138.68万吨,创建24年来的新高。这一时恰逢国内煤炭价格上涨,阜新矿务局业绩看好:2004年,阜新集团总收入19.1亿元,比上年增收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36万元。这一度使人们看到了阜新转型的希望之光。

  矿难与破产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05年2月14日,替代海州露天煤矿承担“掩护”转型艰巨任务的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发生特大瓦斯事故,造成214人死亡(参见本刊2005年第4期《海州立井悲剧》)。

  发生这次惊天惨剧,固然有多方面因素,但矿井的超负荷生产显然是重要原因之一。

  海州立井在2000年以前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矿,归五龙矿管理。按五龙矿的规划,海州立井每年六七十万吨的设计生产能力,能够保证几十年的开采要求。后来,阜矿集团投入4亿多元,对海州立井以及五龙矿、清河门矿进行改扩建,包括改善通风,完善瓦斯监测、抽放等设施。改扩建后,其生产能力可达每年150万吨,能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

  为了实现使阜新煤矿渡过难关、实现转型所需的1000万吨生产目标,海州立井担起了历史上从未担当过的重任。

  重思转型方略

  显然,海州立井今年初发生重大事故,打乱了原先的转型步骤,也对原有的转型思路能否继续下去提出了疑问——单纯依靠煤矿企业自身,是否能够承担转型的重任?

  也就在此时,相关部门开始思考对资源枯竭型产业的补偿与援助问题。2005年3月2日,阜新矿难刚刚发生半个月,国务院振兴东北办公室主任张国宝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将抓紧研究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及衰退产业援助机制,有关政策可率先在辽宁阜新等资源型城市试行。另有消息称,国家今后将建立“矿业转型基金”制度,用以解决矿山企业。面临资源枯竭时转型或关闭的费用。

  3月18日,国务院东北办在沈阳组织召开了“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研究”课题开题会。该课题由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副主任宋晓梧任顾问,工业组组长李冶为总协调人,东北三省振兴办为成员单位。课题组确定,主要以东北地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为重点研究对象,探讨建立“两个机制”的理论依据、工作思路、政策措施框架等,为研究制定有关资源开发补偿、衰退产业援助方面的政策措施奠定基础。

  在开题会上,李冶说:“解决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只靠自身很难,没有国家的支持几乎是不可能的。围绕经济转型,尤其要明确国家、地方政府、企业、老百姓都需要做什么。”

  辽宁省省振兴办副主任陈世南在会上提出了资源补偿费的问题:“原来是没有补偿的,后来有了也是中央、省、市几家分,地方所得不多,补偿费方向没有确定,使用也没有约束。补偿费的收取标准是否合适,也需要探讨。”

  5月11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214”负有领导责任的辽宁省副省长刘国强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责成辽宁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检查。阜新矿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梁金发被行政撤职、撤销党内职务,免去其董事长职务。

  就在对有关责任人处理完毕的20天后,海州露天矿宣告正式进入破产程序。

  此次海州露天矿破产,较之其他类似规模的政策性破产,得到了较多的政策和财政补贴。据阜新矿业集团公司企业破产办公室主任张晓江透露,中央财政为海州矿关闭补贴了8.6亿元。

  “这8.6亿主要是安置职工的费用,还有偿还拖欠职工的各种费用。”阜新集团企业破产办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次海州关闭破产涉及职工1.01万人,将获人均2万元左右的补偿;同时,由政府和企业负责职工的再就业工作。

  张晓江透露,不同于以往资源枯竭型企业关闭单纯依靠社会安置职工的做法,海州矿将成建制地把矿工安排到内蒙古自治区白音华地区开发新的煤矿。该露天煤矿面积达520平方公里,共分为四个矿区。海州矿即将开采的4号矿区占地40平方公里,储量接近20亿吨。阜煤集团与内蒙古方面已签订了协议,预计首批将有2000多人前往。

  目前,海州露天矿破产工作的重点之一是变现资产,然后将进行重组。有消息透露,企业部分资产将投入新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新公司的规模将远远小于目前的公司,年生产能力只有5万吨左右,大约2000名员工能得到安置。

  海州露天矿的破产程序刚刚启动,阜新市转型也仍在艰难进行。也许,选择一个实事求是的可操作转型策略,是转型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