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争端了犹未了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出口产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 11:18 金时网·金融时报 | ||||||||
编者按 中欧纺织品贸易争端,以最后一分钟的一纸“双赢”协议,暂告一个段落;而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争端,目前尚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即便是后一个问题解决了,只要我们不能从这些争端中吸取足够的经验与教训,不能据此做出深刻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转变,类似的争端依然会在前方不远处等待着我们。仔细分析一下中欧贸易争端这一事件从发端到解决的全过程,其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值得深思。为此,本报将刊发系列评论,分别从中国的出口产业结构、国际贸易方式、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按照传统的说法,出口产品可分为初级产品和加工产品。前者指农产品及矿石、煤炭等原材料,后者指工业制成品。以此而论,目前中国的出口商品似乎比较合理。然而,此次纺织品贸易争端恰恰显露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所谓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其附加值大多少得可怜,几亿件的纺织品出口,换不回来一架空中客车。我们所出口的电视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也都存在着类似的问题。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当然与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有关。因为客观地来看,中国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的确落后于发达国家。以纺织品为例,中国在产品设计方面,确实不占有优势。这当然是我们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与这一问题比较起来,下面几个问题更值得我们重视。 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就没有充分的竞争力。我们一向认为中国就业压力大,劳动力素质低。发展低水平的加工工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现在看来,这一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的低水平加工工业固然需要发展,然而,没有高水平的支持能力,比如设计能力、市场营销能力等,低水平的加工工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这一类行业的存在与发展就会受制于人。所谓“两头在外”(即设计在外、市场在外),就会变成两个方面都被动,一旦发生贸易争端,就会在两条战线上受到挤压,低水平的加工工业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简而言之,就某一个产业的布局而论,我们不仅需要有低水平的加工工业来吸纳强烈的就业压力,更需要有高端的支撑能力,来保证这一产业的完整性,保证这一产业不可替代的竞争能力,而不是仅凭低廉的劳动力来参与竞争。一个只有低端而没有高端的产业,还会带来诸多的问题。问题之一就是产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不足。中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迟迟上不去,是因为在这些纺织品中,只包含了简单劳动,复杂劳动的成分很少甚至没有,而商品价值的大小,永远与劳动量的多少、劳动复杂程度的大小成正比。问题之二是会在知识产权方面带来很多的问题。设计能力缺失,就只能生产最为原始的产品,或者是仿冒别人的设计,二者都会使该产业陷入被动。问题之三是带来大量的能源、原材料消耗及环境的破坏。简单劳动所能处理的劳动对象,只能是最原始的材料,如使用棉花、占用土地、消耗电力等等。而所有这些,恰恰是我们最为短缺的东西。长此以往,由于能源及原材料产出能力的限制,由于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终将难以为继。 产业链完整与否,还体现在产业的关联度上。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纺织品生产、出口大国,但是,中国为什么不能成为纺织机械生产、出口大国呢?而正是在纺织机械生产、出口方面,我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首先是市场优势,因为这些产品都是我们自身所需要的,买与不买,向谁购买,我们能够完全做主;其次是地理优势,假如我们能够生产这些机械设备,因为我们在地理上最靠近产品的最终消费者,我们就能够最深切地了解消费需求,生产出最合用的纺织机械。机械设备之类的投资品生产,有着丰厚的利润,我们又具备上述优势,之所以发展水平不高,原因之一当然是我们的技术水平落后。但我认为,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囿于现有国际分工,对于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不够,其结果只能是舍本逐末,除了受制于人之外,还把庞大的市场机会拱手让于外人,同时也对自身的产业升级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报载,按照美国的统计,美国从中国进口的高技术产品已大于对中国的出口,原因是中国向美国出口了大量的电视机、DVD机、微型计算机等。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产品的确是中国生产的,但这些产品里面的核心部件却全部是中国从国外进口的,属于典型的进口转出口。拿掉了这些核心部件,所谓中国的高科技产品,大体上是一大堆塑料外壳而已。而恰恰是依据了这些似是而非的证据,一些美国人指责中国搞不公平贸易,操纵汇率。在这一方面,中国可以说又吃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哑巴亏”。 劳动者的地位弱势化,是出口产业所存在的另外一个严重问题。低水平的加工型出口产业,只能吸纳低水平的劳动力。这些人在社会上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进入此类出口企业之后,因为自我保护能力弱,国家缺乏相应的保护法规或者执法力度不够,他们的地位弱势化趋势明显。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企业善于在国际上打价格战,其背后的资本就是企业劳动者弱势地位的存在。劳动者的地位弱势化除了带来价格战,损害中国出口商品的声誉以外,还是对劳动者人权的漠视与伤害,同时也使得企业能够安于低端生产,不思产业升级,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完整的产业链条难以建立,低价倾销时有发生,贸易争端不断以及在贸易争端中使自己居于不利地位———损害劳动者最终也害了自己。 在GDP中,对外贸易目前已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发展对外贸易产业是我们坚定不移的选择。而贸易争端的事件表明,如何发展这一产业,我们尚没有找到正确的答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