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目前的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有两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居高不下,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所加剧。
目前的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有两个问题十分值得关注,一是中长期贷款占比居高不下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所加剧。
这两个问题密切相关。虽然2003年以来的宏观紧缩,使贷款增幅有明显的下滑,但被压缩的大多是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依然保持十分稳定的上升,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所加剧。尽管宏观当局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试图引导商业银行降低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但实际效果有限。
这一现象凸显了中国银行业的四大软肋。
首先,这种状况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特别是风险定价的能力。
在中国的利率走势已经开始比较明显地进入利率上升的趋势中,目前商业银行大规模继续扩张长期贷款,实际上加大了资产负债的错配风险,这体现出银行对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的缺乏。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表现在银行贷款方面,就是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风险状况缺乏有效的识别手段。在2004年10月29日中央银行取消贷款浮动的上限之后,商业银行完全可以充分运用利率浮动手段,对不同风险状况的中小企业进行贷款定价。但由于商业银行总体上缺乏独立的风险定价能力,因此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选择的策略是简单地退出市场。
其次,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显示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失衡、资本市场发展滞后使得整个融资结构的调整难以顺利推进。
从目前中国的融资结构看,严重依赖银行贷款的融资格局,提高了金融结构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从融资结构角度来考察,无论是压缩中长期贷款,还是发展中小企业融资,可能更多地需要从银行系统之外寻找解决的办法,特别是要发展中介融资市场、股权融资市场。如果这些市场不发达,大量的银行贷款新增的部分用于长期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能使中长期贷款压缩的余地十分有限。
第三,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业融资难体现了当前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中存在的缺陷。
中长期贷款的期限通常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一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任期通常也就是几年的时间。在严格要求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考核约束下,因为长期贷款的转却分类难度大,在出现偿还困难之前,通常容易被视为是正常的贷款,因此这些商业银行的负责人有动机发放长期贷款。
第四,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还反映了金融创新体制和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
从资产负债管理的角度看,中长期贷款居高不下,导致资产负债错配,相应的解决办法,或者是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例如资产的证券化;或者是允许商业银行进行主动负债,使得商业银行可以自主管理资产负债的匹配,降低资产负债错配带来的风险。
但目前这些金融创新面对严厉管制,连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ETF这样已经在资本市场十分成熟的金融工具,都需要上报国务院批准。这不仅反映出监管体制上的缺陷,更凸现出目前中国金融创新的审批机制效率低下,制约了金融机构的创新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