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产权拍卖十年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3日 19:16 和讯网-《财经》杂志

  □ 本刊记者 张宇哲/文

  拍卖这一国际通行的交易方式于20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最早出现的是艺术品拍卖,之后,各地对罚没的公物、不动产、动产及土地也纷纷采取强制拍卖方式,尤以法院、检察院强制执行的拍卖为主。

  1996年以后,国有资产的产权拍卖逐渐出现,拍卖同时还成为各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主要方式。但由于这一行业在国内尚属新兴,难免滋生种种暗箱或半暗箱操作,如信息披露不充分,刻意排除其他竞买者,竞买人之间、竞买人与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等等。

  1996年7月,《拍卖法》颁布。涉及国有产权转让拍卖的有关规定,则始于2001年9月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冻结、拍卖上市公司国有股和社会法人股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3年12月31日,国资委财政部联合颁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国资委、财政部令第3号,下称3号令),明令各地国有产权转让须进场(即进入产权交易机构)交易,场内交易采取拍卖、招投标、协议转让等三种方式。3号令于2004年2月1日起施行,自此,拍卖开始成为各地产权交易所的主要交易方式之一。

  “3号令施行之前,在北京产权交易所从未举行过拍卖。”北京产权交易所总裁熊焰对《财经》说。此前,地方国有资产交易多受当地政府主导,并以协议转让为主,因存在大量黑箱操作现象而广受诟病。

  据熊焰介绍,场内产权交易价格形成有两种方式,一是协议转让,一是招投标或拍卖。“3号令执行一年以来,拍卖这一方式的成效非常明显,是令国企产权增值最大的交易方式,我们现在力促场内竞价,力促拍卖。”熊焰表示。

  尽管国资委严令国企产权交易必须进场交易,但据熊焰透露,参与拍卖的国企仍多有抵触现象。比如“撤牌”——依据3号令规定,若对同一国有产权出现两家以上的竞买者,就必须采取招投标或拍卖方式进行交易。但有的国企在进场之后,只要看见有人意向购买就撤牌,“我收回来不卖了,过一段再卖”。

  此外,还存在恶意竞争现象。各地产权交易所均有不少会员机构,这些会员多为中介组织,为各自的客户争取利益。比如,两个中介机构都在为某个项目寻找投资人,在招投标时候,甲并不一定想要这个项目,但又不想让别人获得该项目,“我就起哄把价格抬上去。”这种现象在交易所时有出现。

  熊焰透露,北京市国资委近期将发布文件,针对撤牌等现象作出规范性要求。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产权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