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上海电影节的B级命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2日 09:38 《财经时报》

  南波子

  创办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号称是中国惟一的国际电影节,经过12年的发展,已经被国际制片人协会列入九大A级国际电影节之一。但这么多年来,无论是社会影响力还是世界声誉远不如柏林、戛纳、威尼斯三大电影节,甚至还不如日本东京、韩国釜山两大亚洲国际性的电影节。关于上海国际电影节究竟是A类还是B类这一直是学术界以及新闻媒体争论
的话题。比如,担任本届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贾樟柯导演,在去年的第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也并没有舍得把自己的《世界》拿去任人评审。

  与此同时,诸如《十面埋伏》、《世界》、《孔雀》、《青红》等能代表中国的电影,似乎都乐意去其它A级电影节里忽悠,原因不言自明。本土导演尚且如此,更别说诸如布兰登·弗雷泽、施瓦辛格那样的国际面孔了。

  电影节选片的尴尬

  那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上海的外滩夜景不那么迷人了吗?答案肯定不是。

  “作为一个倡导国际性的电影节,它在选片上却未能真正体现出‘国际性’来,无论是选片眼光还是投片眼光都有问题,公众与学界所期待的电影大都没有出现。我看到过他们的参赛片目,看完之后便立刻感觉到,它作为中国对外电影节的窗口,在观念上肯定有一些问题。选片不好,意味着你的基础不好,再者又与电视节交织在一起,这明显地消解了它作为A级电影节的声誉。所以,在我们心目中更乐意把它看成是一个B类电影节。”北京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说。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陈犀禾教授曾以专家身份参加过几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他认为对于凭借中国这样的大国背景,电影节应当是一个吸引全球目光、经济携带着文化的最佳途径。但根据他参加过的那几届,感觉很一般,远不如釜山国际电影节、东京国际电影节。如果稍微有点商业意识与价值的电影导演,肯定会优先考虑把影片送到这类电影节上去。

  同样是上海大学影视学院副院长的金冠军教授也持有这个看法,他认为虽标榜为“国际”,但上海电影节却没有“国际的气质与气度”。在电影节甚至能看到都盗版了两三年的旧片子。

  “电影是商品,除了探讨电影的文化价值外,电影节等于商品交易会。作为一个商品,你先得有品牌,然后才有可能变得好卖。如果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自然会有好片子跑到你这里来,商机也自然多了。”

  商业无“牌”不“立”

  经过了前七届的事实证明,上海电影节在商业运作上面还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但每次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提升它的品牌价值。那么,又是什么东西阻碍了上海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品牌呢?

  陈犀禾说:“与其电影的文化特性相比,上海电影节的组织者似乎更注重其商业属性。拷贝、合作协议、交易量是他们最关心的。”

  很多专家认为,虽然上海电影节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权威性。但在其商业上是很成功的,比如它每年参展影片的票房都卖得很好。

  但北师大传媒学院副院长周星教授却并不认为上海电影节在商业上是成功的,他说“或许正是这种盲目地追求商业价值,使得它在整个活动的运营上丧失了其人文气质,即使商业化也不够机智。”

  电影节的政府功能

  在采访的很多专家看来,上海电影节与世界上很多国际性的电影节最大的不同在于,组织者并非把它当成是具有特质的电影文化盛会,而把它简单地当一般旅游项目做,目的只有一个,吸引眼球。

  “这种方式是错误的,如果你把文化做好了,自然便会有其附带的经济产品。”电影专家黄式宪先生说。

  “我想最主要的问题是政府在这个电影节充当的角色与控制力显得稍微太强了一点,可真正的商业能力又弱了一点,还影响了它的专业水准。”上海大学的金冠军教授说。同时,他又认为政府运作也有它的好处,因为它可以驱动很多公共资源。

  “中国很多事都是由政府来办,这种运作方式与民间运作不太一样,它可能在意识形态会束手束脚地有所顾及,这或许是上海电影节沦为B级命运的最大原因。”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