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建行上市 > 正文
 

人事更迭引发双方风险顾虑 花旗梦断建行始末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1日 20:47 《财经时报》

  人事更迭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顾虑,加之参股承诺的可能告吹,让花旗、建行渐生罅隙

  □ 本报记者 田文会

  55岁的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查克-普林斯(Chuck Prince)即将开始的中国之旅,已被业
界确信不会太轻松。

  业界风传,他将率领谈判战团赶往北京会晤中国建设银行高层,为拯救8700万美元承销大单做最后努力。

  此前,花旗集团因未兑现参股建行承诺可能无缘建行IPO(首次公开募股)承销商的消息已沸沸扬扬。花旗集团中国区企业传播及公共事务部毛志华在电话中告诉《财经时报》,她不便对此发表评论。

  与建行合作一事,查克-普林斯曾踌躇满志。

  2004年9月21日,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仪式上,花旗集团的祝贺花篮被安置在较摩根士丹利更为显眼的大堂正中央。

  而摩根士丹利作为建行IPO主承销商之一的位置,至今未有半点变动传言。

  鱼和熊掌

  2003年10月 1 日,查克-普林斯从华尔街头号人物桑迪-威尔(Sandy Weill)手中接过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的权杖。5个月前,花旗刚以26亿美元平息涉及世界通讯公司丑闻的官司。

  美国业务受挫,新任CEO(首席执行官)将目光更多投向海外。烟波浩淼的太平洋对岸,中国最为耀眼。

  查克-普林斯当年8月就迫不及待地以花旗集团候任CEO的身份,随花旗集团联席会主席罗伯特-鲁宾(Robert Rubin)拜会了中国总理温家宝。鲁宾曾是克林顿政府时期的财政部长。

  其时,建行与中行正在拉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股改的序幕。股改需引入国外战略投资者,亦需IPO承销商,被指高达1.75亿美元的巨额承销收入让一场不见硝烟的争夺战,在全球金融巨头间厮杀开。

  早在2002年4月,建行就表示已着手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以兼并闻名的桑迪-威尔当时是否门叩建行不得而知,可以确定的是,他在中国正干着另一件大事。

  2002年最后一天,花旗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签署排他性合作协议。协议规定,花旗将成为浦发吸收战略性参股的唯一外国金融机构,浦发也将成为花旗在中国境内(除香港、台湾、澳门以外)投资的唯一境内商业银行。

  有消息称,花旗并不满足仅与中国的中等商业银行合作,当时就已留下后手。

  2003年,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按监管部门要求披露公告。公告从第一节至第七节第一款均采用“花旗”字样,但在第七节第二款“排他性参股”时,“花旗银行”现身。

  消息人士称,花旗有可能以花旗集团或集团下属其他公司参股中国其他商业银行。

  硬派作风

  至建行获中国政府注资后,花旗牵手建行的行动终于浮出水面。

  罗伯特-鲁宾再赴北京,就参股一事会晤当时的建行行长张恩照。几乎同时,2004年2月1日,时任花旗环球金融亚太区副主席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任克英,也北上京城,与建行洽谈承销商一事。

  一时间,建行已确定花旗集团与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摩根士丹利一道,成为建行IPO主承销商的消息频传。外界揣测,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汇丰控股等花旗的竞争对手已经落败。

  最近曝光的新闻显示,当时,花旗集团胜出的原因是提出收购建行约5%的股份,以换取主承销商地位。这样看来,确实很像能征善战的硬派花旗人物的作风。

  业内普遍认为,“以股权换承销权”的方案系由任克英一手策划。

  变局重重

  花旗的好梦一直做到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杀出。

  这家同胞对手2005年3月底才突然冒出,美国银行首席执行官肯-刘易斯(Ken Lewis)正式宣布,加入中、建两行战略投资者争夺战,出资在10亿美元左右。

  2004年《财富》500强排行榜(以2003年度营业收入计)银行业排名中,花旗第一,美国银行居第七席;但就利润而言,美国银行仅次于花旗集团,排名老二。

  到4月,已有传言称美国银行入股中行成定局。

  5月中旬,在群雄聚首的北京《财富》论坛上,查克-普林斯会晤了建行董事长郭树清。普林斯表示,如果建行无法找到其他投资者,花旗将买进建行股权。

  但关于普林斯的表态还有另一版本:如果建行不再寻找其他投资者,花旗将买进建行股权。

  这或许是英文翻译成中文时所带来的偏差,但意思截然相反。

  几天后,变局突生。

  美国银行和新加坡政府投资机构淡马锡(Temasek)一跃成为建行战略投资者竞争中的领先者。有消息称,美国银行已与建行就参股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

  紧接着,更有消息传出,花旗可能连IPO承销商的资格也会失去,取而代之者,正是美国银行。

  双方生隙

  风云突变的背后,到底都发生了什么?

  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当初确定 “以股权换承销权”方案的任克英由于涉嫌违规于去年离职。花旗高层因而对此方案心生不信任感。

  另一个是今年3月建行原董事长张恩照涉嫌违规离职,并因涉嫌受贿被起诉,让花旗对建行产生不安全感。

  对于建行而言,与花旗这样的全球第二大金融服务集团合作固然有好处,但由于花旗已参股浦发行,至少建行在银行卡业务方面已无与其合作的可能,加之近两年花旗丑闻不断,也降低了建行的热情。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IPO主承销商其实无需多家,建行已有合作多年的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在握。当初,花旗击败多家竞争对手的重要原因是祭出了5%的参股承诺。如果在参股一事上花旗未遂建行心愿,建行已不需花旗作为主承销商的角色。

  花旗的机会还有多大?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建行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端 午 节
快乐端午精彩图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