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李扬
国产汽车正在冲出国门,走向世界。据上海海关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上海口岸共出口各类汽车6100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出口价值为1.5亿美元,增长92%。汽车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结构也有所优化。在这61000辆车中,小轿车和其他载人机动车分别出口3000辆和29000辆,分别增长了2.6倍和87.8倍。两者占口岸出口总量的比重由
去年同期的2.4%升至53.3%。
让国产汽车出口,好处多多。一是可以解决一些过剩的产能。2010年我国汽车产量将达到1000万辆,产能过剩将不可避免。2004年,国内最大的五家汽车集团占了全国总销量的68.82%,其他汽车企业僧多粥少,只能去争夺约三成市场空间,没办法,只好“走出去”。
不过,繁荣背后,另一些讯息则让人焦虑。根据上海口岸提供的数据,今年1至5月份,出口轿车平均单价约5500美元。跟去年同期相比,轿车出口数量上升了10倍,但平均单价却下降了约七成。细究因果,主要是因为目前国产汽车出口仍处于低档、低价层面,“自相残杀”的价格战便不可避免。老话说,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国内车商在国内打价格战也就罢了,怎么出去还要死掐?这也是没辙,咱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中东和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市场比较窄,目标市场和客户重叠,不拼价格拼什么?只可怜众车商苦战之后,销量增得快,利润却增得慢。
这不禁让人想起同样以“低价”横扫全球的中国纺织品。最近,中国纺织品在美、欧与中国的“特保”战中成了焦点。面对列强,中国理当说不。但也应该反思,作为行业世界老大,咱的纺织品为何大多以中低档产品面目出现,并且许多都是贴牌、定牌生产,自有品牌几乎没有。为什么走进量增价跌的怪圈?据海关统计,今年截至4月23日,我国对美国出口的裤子、衬衫、内衣增幅分别为1422%、600%、917%,与此同时,单价却分别下降了24.7%、20.5%和43.1%。
汽车出口会不会走上纺织品的老路?如何有效地避开价格战的误区,更好地提高国内汽车出口的竞争力,是国内所有汽车厂商不能不静下来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