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吉利出海前途未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15:03 《财经时报》

  文/陈晓鹏

  最近,吉利赴马来西亚投资设厂一事在业界炒得热火朝天,再加上不久前的两个事例——华晨签约埃及BAG集团,将在埃及投产中华轿车(计划年产量只有2000辆);奇瑞与美国梦幻公司签署全面代理协议,欲全面进军美国市场。

  各类评论也铺天盖地而至,总体来说叫好声远远压过了质疑声。这阵势真让人有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提了好多年的“国际化”似乎马上就要实现了。

  然而,前景真的如此乐观吗?客观的分析,李书福此番跨洋远征实乃前途未卜之举。

  对于海外建厂,吉利显得很有信心,但是这种信心并不可靠。吉利,包括奇瑞和华晨的信心来自于两个比较:第一,日本、韩国的汽车企业也曾经是小字辈,现在不都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吗?第二,中国家电、IT企业也曾面临外资品牌黑云压城的市场环境,现在不也成功实现了在国内市场的翻盘,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了吗?

  这两种比较似乎有一定的道理,尤其是自1980年以来,韩国汽车在国际市场上的崛起,更是鼓舞了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士气。以创办于1967年的现代集团为例,在1980年步入起飞阶段时,年产量仅有6.18万辆,出口量为1.62万辆。而到了1990年时,产量达到了67.6万辆,出口达到了22.54万辆。

  可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与1980年现代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究竟有多大可比性?以1980年的经验套用到2005年的现实,到底有没有可能?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2005年的现实国情——中国轿车市场90%的市场份额依旧被跨国公司所主导,在国内车界成为领导品牌的,也无一例外的是洋血统。在本土市场上被跨国品牌压得喘不过气,在国际市场反而能打开局面,这样的例子在汽车工业史上一个也没有。

  然后,让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吉利的目标——马来西亚。有报道抓住“豪情”的同级车在马来西亚当地的售价约合10万元人民币、“自由舰”的同级车售价约合15万元人民币等几个数字不放,暗示马来西亚的钱真好赚啊!但这绝对是一种误导。事实上,在东盟国家中马来西亚和泰国是主要汽车生产国。马来西亚国内市场的高价格,是由于一直采取包括高达300%的汽车进口关税在内的贸易壁垒,保护两家国内汽车生产商。现在,这两家企业占据着马国内60%的市场份额,此外,世界主要汽车企业在马来西亚也均设有装配厂。在这种情况下,吉利能否顺利打开市场局面,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中国本土汽车企业走出国门投资设厂是一件很令人提气的事,从感情上讲,国人也都希望吉利挥师马来西亚能够凯歌高奏。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并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国际化的时机把握方面,国内汽车企业还需斟酌。

  李鸿章在筹建北洋水师时,曾针对他的战略假想敌(正在崛起的日本)说过一句话,颇有见地:“东征之事不必有,东征之志不可无”。这句话对于吉利们来说,很值得玩味。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企业来说,高远之志永远值得尊敬,但是,具体到行动还是审慎一些为好。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吉利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高考最后冲刺
雀巢奶粉碘含量超标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日本甲级战犯罪行
二战重大战役回顾
明星电话被曝光
汽车笑话集锦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后金庸武侠圣经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