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来破解石油枯竭之危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06日 03:12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吴慧 发自北京 “如果地球上只剩下10个单位的石油,所有的人一年要用1个单位的石油,那石油够人类用几年呢?资源科学家的结论是10年。但是经济学家的结论是用不完,因为价格机制会发生作用。当石油只剩下最后一个单位时,石油的价格将比黄金还贵,这就将激励市场上的参与者寻找替代品或者利用一个更经济的手段来使用资源。”
在4日举行的“资源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用这个故事为佐证,提出了资源问题也是金融问题的观点。 巴曙松表示,价格机制发挥作用后,资源行业就充满了巨大的投资机会,也同时充满了巨大的风险。“挑战来自对资源行业和资源公司的估值。” “首先,资源的供求和整个全球经济的增长密切相关。资源问题本身是严峻的,但是更严峻的是我们不能够熟练把握金融市场造成的价格扭曲,这个造成的损失更大。”巴曙松指出,十五规划期间,相关部门作的资源需求预测就出现了相对较大的偏差,这就给市场带来负面的影响。比如,当时预计2005年钢材的消费量是1.4亿吨,而实际上在2003年钢材的消费量就达到了2.8亿吨。中国经济结构的快速变化就使得中国的资源供求出现大规模的波动。 现在市场还是主要采取最原始的现货交易,很少利用长期投资,很少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金融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巴曙松笑称,“所以在国际资源市场上,无论中国是否具备出口优势。中国一出口,价格就跌;中国一进口,价格就涨。”这就要求估值不仅要看这个公司拥有多少矿产资源,还要看它用什么工具来进行风险管理,是否能够分析风险周期和价格周期。比方说钨,中国原本具备巨大的出口优势,几乎全球的钨资源都在中国,世界只能买中国的。但是经过近几年的过度开采,钨价格下跌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30%左右。 “第二个难点在于,中国资源价格的高度汇率敏感。”巴曙松称,中国的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大概有70%~80%,而美国只有20%~30%。这就使得中国的经济尤其是资源受汇率的影响非常大,“我认识的许多期货业人士最关心的是汇率。” “第三个难点在于,资源价格的高度政策敏感。”中国目前的市场化改革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要素市场依然存在计划管制。政府对重要资源价格的管制是导致价格体系扭曲和粗放增长在体制方面的主要原因。巴曙松说:“我调研一家大的资源企业,企业人员就告诉我,我们赚多少不是我们能够控制的,因为价格是发改委定的。” 巴曙松称,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的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面临一个新的全球博弈格局。中国想廉价利用资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不得不依靠国际市场。而在参与国际市场的时候对金融工具的运用还是比较差的。 第四个难度就是在全新的博弈格局中,要迅速掌握涉及资源问题的金融工具和全面考量涉及资源问题的金融市场。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