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聚焦石油定价机制改革 > 正文
 

发改委调低汽油零售价 油价机制谋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7:41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邹卫国 王延春 见习记者 姬芳 北京报道

  出乎很多人意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突然决定汽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150元,零售中准价格按出厂价降低幅度等额调整。这是2003年7月以来的首次下调。

  成品油调价向来是升多跌少,加之临近2006年底我国全面开放石油市场,这次突然出
乎很多人意料的大幅调降,引起了市场人士的诸多猜想。油价下调的原因是什么?这些举动意味着什么?为此,记者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国内贸易与市场研究部研究员李永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和独立资深石油市场分析专家韩景城。

  提前四天的行动

  经济观察报:为什么2003年中以来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而这次又突然较大幅度下调?

  李永江:应该是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的,为什么说是符合当前的情况呢?因为我们的油价是根据国际市场的价格来定的,根据新加坡等几个市场的情况来制定的,现在的油价从高位,维持了一段时间了,现在的价格在走低,油价下调是在情理之中的。为什么有人感到意外呢,因为国际市场价格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所以有人觉得价格不会调,但是按照市场的情况来说,现在油价正处在下降过程之中,所以调整是情理之中的。

  查道炯: 我国现行燃料油的价格与国际接轨,参照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价格,并根据国内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制定的,它有一个固定的计算公式。

  这次油价下调的原因可能与油价的滞后性和进口方式有关。一方面,从常理上讲,从原油到加工成成品油再到销售过程,中间有两个月的滞后期;另一方面,进口的是期货石油还是现货石油有很大关系。

  董秀成:石油价包括原油价和成品油价,两种油价的定价机制有区别。以前我国石油定价是由国家计委制定的固定价格。目前,原油的本月价是根据上月国际市场的平均价制定的,与国际市场连动、挂钩。而成品油的零售价,是参照国际市场制定。

  这次价格下调,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国际原油价格有了比较大的回落。从原来的55-60美元/桶到最近48-50美元/桶,导致了我国原油价格的下降。原油价格的下降必然导致成品油价格的下降。第二,零售价的下调。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的零售价下调,使与之挂钩的我国现行的定价发生变化。

  韩景城:这次油价下调,在我看来是一件好事,很有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件事表达出了下一步定价机制的改革方向-加强对国际油价反应的实时性。这次降价从24日零点开始,此前7天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的标志原油价格都已处在50美元/桶以下,5月20日当日则为46.8美元/桶,而当周的平均价为47.71美元/桶,也是自今年2月14日以来14周内的最低。在这14周内,油价的确是呈现着迤逦下行的趋势,因此调降是合理的。但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调价是在此前有7天油价向下波动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显然是一种与国际油价接轨更及时的表现,非常值得肯定。对于定价机制而言,能够更快、更及时地跟上国际油价变化,当然是一个很大进步。

  第二,据报道,发改委正在开展有关定价机制改革的课题研究。原来定价机制中的计价期为每个月的28日至下个月的27日,发改委这次调价的时间,选在了本计价期结束之前的4天,说明不再拘泥于老的规则。展示给企业的是一个与国际油价接轨更及时、更灵活的实例,增大了企业活动的环境。可以设想,这种变化也可能与上述课题研究的进展有关。果若如此,或许不久,有关新的定价机制的政策就会出台了。这是更大的好事。

  第三,这次调价的举措有利于增加我国石油贸易的安全。众所周知,在石油贸易中,我国未来应当逐步做到抑制现货贸易并增加长约期货贸易,以便锁定风险。这就需要对国际油价走势有相当准确地判断,而石油走势又与政治、军事、经济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这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个非常大的挑战。如果现有国内定价机制不改进,不仅追涨之风难以扭转,也很难炼就人才。

  由此可见,在2006年底油品批发市场开放前,任何在定价机制方面迈向与国际全面接轨的举措,都能使更多的企业提前获得实战演练的机会。人才和经验多了,就不难促进上述贸易方式的转变,也就会增加我国石油贸易方面的安全性。因此可以认为,这次调价的迹象,是对国企和民企都有利的好事。

  那么,为什么这次调价还是让人觉得突然呢?原因还是老问题,即信息不透明。只要信息不透明,无论什么时候发布调价消息都会令人感到突然。

  经济观察报:有人说,在目前的这种机制下,石油企业可以利用垄断地位和定价权,挤压下游企业利益,排挤竞争者。实际情况如何?是这样的吗?

  李永江:不存在这个问题,定价与这个没有关系,反而反映了我们按照市场的规律走,通过垄断打压中小企业,压缩民营企业利润空间。这是一种误解。我国的定价,跟国际市场滞后一个月左右。不是随时反映国际市场,主要根据国际市场价格走势制定的价格,多少有一点行政的色彩,但是比过去好多了,现在在极力按照市场价格,反映国际油价的状况。

  现在的石油价格的形成机制还不是很合理,从发达国家来看,是按照市场的情况来决定价格。

  董秀成:现在的状况是,我国石油的开采、加工等上游基本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控制和垄断,下游企业基本也受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控制,民营企业最多就是有自己的油库或加油站,它们所做的只是批发、零售,因此不存在什么打击民营炼厂的积极性问题。成品油的批发经历由两大石油集团公司总部的一级批发到各大区销售公司,大区销售公司再批发到省(直辖市)的销售公司,然后再继续批发到地区或市销售公司,再以此批发到县一级经营单位,直至到加油站,民营企业参与石油市场的多是集中在成品油的流通环节,而流通的空间基本保持不变,因此成品油价下调对这些环节的影响并不大。再说,成品油的价格下调,使得民营企业出售的价格降低,同时,它们的进价也是降低了的。

  破除信息垄断

  经济观察报:那么我国的油定价体制在运行的过程中体现了出来哪些好处,存在哪些弊端呢?我国的这个与国际三个市场挂钩的油定价体制已经运行了4年了,期间一定积累了很多经验。

  查道炯:我国从2001年实行的现行油价定价体制,是有其科学性的。如果完全靠市场定价,起码要增加农用油和化肥的成本。如我国云贵等地没有油田,油从加工地到销售地的运费就很高。因此要国家宏观调控是有道理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这种调控更灵活、透明度更高。调价的因素应该让社会掌握、让企业知道,从而使企业能够自己预测以节省开支。

  董秀成:和过去与市场不配套的纯计划经济的国家定价相比,现在这种定价机制更进一步的完善了,逐渐走向市场了。但是,现在的价格政策,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一个过渡,因此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滞后性。这种机制参照上月的国际油价,不能及时反映当时的真实情况。第二,不能真实反映国内石油市场实际的供求关系。原因在于它完全根据国外情况定价。第三,便于商业投机甚至石油走私活动。投机者本身也可以根据国际行情进行估计,把握国内下一个月的价格,从而进行投机活动甚至走私活动。第四,没有自己的报价系统。像西方发达国家乃至新加坡等国都有自己完善的石油报价系统,由国际上公认的权威媒体公布某石油市场(现货和期货)的各种品种的石油价格,为商业活动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经济观察报: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李永江:价格应该完全由市场决定,但是因为历史原因,这需要一个慢慢的过程,现在首先要给一个前提条件,得放开石油价格,放开石油价格得有一个期货市场,期货市场反映了原油价格的走势,我们现在正在建立,还没有形成,这是我们理想的目标。理想的情况是,我们建设我们的现货市场,建设期货市场,这样就有了一个价格参考体系,还要放开准入,扩大参与者,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价格。但是离理想目标还是有一段距离,因为我们的改革是渐进的,尤其石油,不同于其他商品,现在正在往市场的方向走,今后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的油价才能完全反映市场的情况。

  现在国家通过管制的手段,分配各方面利益,这种情况还要维持一段时间。像我们刚才所说的要一个过程,逐渐让市场说话。但石油资源,是一个国家比较重要的商品。我们也向这方面走,但是现在专家的意见不一样,各方的意见也不一样,我觉得需要一个过程,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我们的市场开放越来越多,竞争者、参与者越来越多,我国民营企业也开放了,对部分民营企业开放了批发,像加油站民营企业也在做。市场开放的大格局,现在是势不可挡,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市场开放,价格会自然而然的形成。而不要人为制定价格,我认为不会太远。

  查道炯:下一步,政府应该加强内容公布,增加透明度。

  董秀成:改革的大方向就是完全市场化,当然这不是一两年的事情,想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如现在的市场还是不够开放,市场竞争主体太少,也不够多元化,这是由历史原因形成的。

  韩景城:在破除垄断方面石油市场取得的成效相当显著,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价格双轨制、经济特权(如:非公禁入)、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方面的规定、政府对某些地区或集团的“优惠政策”。我希望消除信息垄断和不对称性、减少信息缺失,能够成为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面。

  能源办的诞生是一件大好事, 希望它能够把这件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首先实现竞争主体多元化

  经济观察报:我们现在已经具备了这些改革的条件了吗?比如国内油价如果全面市场化,首先就面临一个石油市场垄断的问题。为了达到这些条件,我们现在需要做些什么?

  查道炯:条件还不够成熟。现在我国应该保持油价的相对稳定,以便从相对稳定的油价中预测其变化趋势。

  董秀成:改革需要很多条件,第一就是竞争主体的多元化。第二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报价系统,以使商业谈判等有可参照之处。第三还要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前两点条件尤其重要。如果在没有实现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就完全放开市场,实际就相当于两大集团在搞垄断;而建立报价系统是需要完善的期货、现货市场,由它们提供数据出来做参照;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就要看到民众的反映,毕竟老百姓可能只关心价格上涨还是下跌,而不知道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在制定涨价政策时可能已经承受和考虑了很多东西。比如,前段时间油价的连续上调,是发改委参照国际市场变化做出的,但它也是在国际涨价变化的基础上做了降低和收缩的。

  目前来看,我国已经在培育市场和引进竞争机制。外资石油公司去年开始进入我国,并可能从本国公司批发石油,这样就增加了油料来源和竞争机会。我国民营企业也开始往上游延伸。从报价系统的建立上,我国燃料油的期货市场在上海已经挂牌,并考虑在上海建现货交易市场来形成自己的报价系统。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1,200,000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