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观察 > 正文
 

《青红》:第六代的商业错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5月29日 17:10 《财经时报》

  第六代导演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拍电影的环境,但他们却走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标榜艺术,另一方面却不遗余力地商业炒作,这种错位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他们目前的困境

  □ 本报记者 沈山

  《财经时报》近日从星美传媒获悉,刚刚在第58届戛纳电影节上获评委会奖的电影《
青红》,上映档期从原定8月提前到6月,具体时间则暂定为6月4日。

  票房前景异常脆弱

  档期提前,无疑是为了在商业上趁热打铁。由于在本届戛纳电影节上的成功造势,《青红》投资方星美传媒公司全体都沉浸在一种刻意营造的喜庆气氛中。

  据该公司市场营销部的一位负责人向《财经时报》透露,通常艺术影片在全国的拷贝发行量局限在20-30个左右,由于戛纳电影节获奖的放大效应,电影《青红》的拷贝发行量预计会成倍增加。“至少从现在的订数来看,发行前景看好。”这位负责人说。

  然而与星美传媒的这种乐观相对照的是,一些市场分析人士却对这部电影的票房前景表示怀疑。

  “热炒并不等于热卖,根据此前几部同样在海外炒作成功然后回国放映的所谓‘第六代’导演的电影来看,《青红》国内的票房前景是非常脆弱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这样对《财经时报》分析道。

  这位圈内人士提到的此前几部第六代导演人的电影,分别是指贾樟柯的《世界》、顾长卫的《孔雀》及陆川早些时候的《可可西里》等。

  事实上,长久以来,票房就一直是第六代导演人的心中之痛。如果说以前还是政策层面的问题,那么在基本上集体“解禁”之后,现在的票房问题就纯粹是一个商业问题了。

  2004年初,以贾樟柯、王小帅、朱文等为代表的中国第六代导演,在历经10年坎坷之后,其过去所拍的作品纷纷解禁,政策层面的释放,使他们终于以集体亮相的姿态登堂入室。2005年,更多的第六代导演浮出水面,从陆川的《可可西里》到顾长卫的《孔雀》、徐静蕾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贾樟柯的《世界》再到王小帅的《青红》等,这些导演的电影通过海外的成功运作,一时间甚至有井喷之势。

  然而就在外界认为他们已逐渐摆脱艺术、官方和市场的纠缠,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电影才华之后,他们的作品在市场上却依旧徘徊在主流的边缘。

  第六代集体尴尬

  最早从张元的《绿茶》开始,第六代导演的电影票房就开始一路惨跌。陆川的《可可西里》上映后,票房只有300万,为此他一度把原因归结为发行方的不努力;贾樟柯的《世界》在全国的宣传可算是不遗余力了,但最终票房只以区区100万元收场,贾樟柯对中国电影市场可谓失望之极;顾长卫的《孔雀》上映时,其家人在西安某电影院看到稀稀拉拉的几个观众,竟潸然泪下,而该片是借同样在海外极具影响力的柏林电影节银熊奖来爆炒的,其票房最终不足千万。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几位在自己的电影放映之前,都曾对票房表现出很强的信心。

  一直从事电影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影视系主任李亦中,如此形容第六代导演的作品:脆弱。他认为第六代导演目前已经有了很好的拍电影的机会,但却走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标榜艺术,另一方面却不遗余力地进行商业炒作,这种错位的价值观直接导致了他们目前的困境。

  “当然这也不全然是他们的责任,有时候是迫于投资方的压力,另外中国电影整体的市场环境也非常不成熟。”李亦中说。

  李亦中表示,对于这些刚刚从地下走到地上的第六代导演来说,票房很重要,只有被更多的大众接受和认可,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无论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但目前的情况是,观众根本就不走进电影院,表现得毫无兴趣,第六代导演的受众基础依然薄弱。

  拯救之路漫长

  记者在北京一些商业繁华的地段做了一下随机采访,结果发现,真正有兴趣去电影院观看《青红》的人并不多,更多的只想买张碟回家去看,而这些碟多半都是大街上七八块钱一张的盗版碟,这也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电影的市场环境。

  统计显示,如果都是正版消费,中国电影市场至少有150亿-200亿元的票房容量,但多年来电影票房却始终徘徊在10亿元左右,更多的市场都被盗版产品占领了,而居高不下的票价也阻止了观众走进电影院。

  “或许应该换个视角。”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表示,“既然是艺术电影,就应该按艺术电影的游戏规则进行商业运作。而目前的情况是,过度的商业包装和炒作往往降低或稀释了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

  据了解,评委会奖只是本届戛纳电影节随机设置的一个奖项,分量有限,而《青红》剧组及投资方却以此大做文章,明显有过度炒作之嫌。另外,根据戛纳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库斯图里卡的说法,本届电影节的参展电影质量普遍不高,只能矮子当中选将军,因此也有人认为,即便从艺术角度看,《青红》获奖的价值也是令人怀疑的。

  王小帅曾多次表示,自己将通过《青红》这部电影来拯救自己,那么目前,至少从市场角度来看,相对于第五代导演在商业上所获得的普遍成功,这条拯救之路还很漫长。

  【评 论】戛纳:艺术失守

  □ 吴小曼

  冲击戛纳不仅成为中国电影人的理想,也是观众的共同理想,大家都渴望处于“边缘”地位的中国电影能得到世界电影的认同。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一举拿下金棕榈奖,中国人无比兴奋和激动,“第五代”也因此横空出世,以后张艺谋的《活着》再次拿奖,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来临。

  可好景不长,90年代末电影风向发生转向,靠好莱坞口味培养起来的观众在全球膨胀,其商业攻势和现代视听技术的登峰造极轻易就俘虏了观众,对应的经济收益也可以让他们拍出更大制作的影片,小制作的独立电影和艺术电影几乎已没有生存空间,即便是以“艺术电影”为生命的法国电影也不能幸免。

  戛纳电影节开始力不从心,以前坚持的“艺术主张”到了2000年就有些难以为继,因为观众的趣味发生了改变,作为独立的“评委会”奖也不得不考虑观众的意见,因为背后涉及到庞大的商业赞助,他们可不愿意白白投钱。于是,好莱坞大获全胜,商业电影成为世界主流,戛纳也不得不迎合这种趣味,开始把商业影片请到戛纳。

  似乎好莱坞还有些不买帐,他们只作为放映,而不愿意参赛,尽管如此,戛纳也得屈尊恭迎,不然就没有观众。

  这届戛纳决心挽回失去的尊严,打出了“艺术回归”的主题,并请来了埃米尔·库斯图里卡当主席,无独有偶的是,他们还请来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当评委,以期从“人性”角度来重新思考电影的命运。

  评委会尽管作了努力,可参赛的影片还是差强人意。最后把大奖给了手工影片《孩子》,评委会大奖则给了中国电影《青红》,有暴力倾向的影片一律被排除在外。尽管《青红》也有暴力镜头,但影片的基调还是对“人性”的呼唤,王小帅幸运地捧回了奖杯,但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对这届获奖影片评价不高。

  原因是参赛影片质量普遍不高,而且商业痕迹明显,《青红》明显是用艺术包装出来的商业片,有很多经过音效处理后的、非自然的场面。《孩子》虽然是一部手工电影,符合戛纳传统,可它是一部记录片,与去年获奖的《华氏911》有些类似,与戛纳“伦理传统”相悖。

  戛纳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评选出来的影片反映了一种恒久的主题,不论是《钢琴师》、《黑暗中的舞者》,还是《霸王别姬》,它都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的生存困境,无不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和对理想的一种坚持。但是,这两届的评选影片,几乎都把市场、热点话题作为了衡量标准,因此遭到了反对。相反,参赛之外的影片却获得了比参赛片更大的反响,不论是去年的《特洛伊》,还是今年的《星球前传3》,而本以为可以挽回形象的“艺术回归”,却由于没有适合的影片,显得有些勉强。

  戛纳电影节的“艺术失守”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它未来的担心,而这也是中国电影目前面临的困境。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周 杰 伦
无与伦比时代先锋
Beyond
Beyond激情酷铃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